内蒙古自然奇观(全彩图文版)/内蒙古旅游文化丛书

内蒙古自然奇观(全彩图文版)/内蒙古旅游文化丛书
作者: 冯军胜|主编:马永真//乔吉
出版社: 内蒙人民
原售价: 21.00
折扣价: 12.40
折扣购买: 内蒙古自然奇观(全彩图文版)/内蒙古旅游文化丛书
ISBN: 9787204126224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古老的桌子山岩画 在内蒙古自治区西部贺兰山北部余脉、乌海市东 面,有一座不为人所注意的形状奇特的山,它东接鄂 尔多斯高原,西滨黄河,与乌兰布和沙漠相连,南北 蜿蜒近百里,横贯了乌海这座工业新城的全境。由于 它山坡陡峭、山顶平坦,当地人给它起了一个形象的 名字,叫桌子山。桌子山最高海拔为2149米,其雄奇 可见一斑。远眺桌子山巍峨壮观,在山势雄伟、峰峦 迭起的群山万壑中,其主峰山顶平坦,貌似桌子,故 得此名。 桌子山还有一段动人的传说。桌子山蒙古语币尔 “乌仁图什山”,意为巧匠的铁砧子。遥看桌子山, 峰顶平平展展,两边陡立,上窄下宽,的确像一个巨 大的铁砧子。说起来,这名字还是“一代天骄”成吉 思汗给起的呢。相传,成吉思汗远征西夏时,途经桌 子山。面对雄伟的山势、绮丽的风光以及山前奔流的 黄河、山后坦荡的草原,这位英雄赞叹不已。更使他 高兴的是山中到处都有金银铜铁,于是他决定在这里 安营扎寨。成吉思汗挑选了一名技艺精湛的铁匠,令 他用桌子山的矿产资源为自己锻造兵器。这位技艺高 超的铁匠就从桌子山取市才,从黄河取水,在短时问 内就造出了许多锐利的兵器,为成吉思汗的胜利进军 提供了有力保证。铁匠死后,成吉思汗就把这块宝地 封给了铁匠的儿子海若布,并把这座山命名为乌仁图 什山。从此,鄂尔多斯高原上的人们就把桌子山一带 币尔作海若布陶亥。 晴朗的日子,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桌子山便会 向人们展露它那神奇秀丽的容貌,隐现在天地帕接的 云雾问的桌子山,方方正正、平平坦坦,宛若从天而 降。 桌子山是一座神奇的山,不仅有丰富的矿藏,还 因为发现了大型岩画群而名闻天下。桌子山岩画是继 阴山岩画之后北方岩画的又一重要发现。从旧日口年 以来,许多文物考古工作者相继深入桌子山,先后发 现了多处岩画。主要的岩画群有五处,三处分布在一 条山沟里的磐石上,两处刻画在悬崖峭壁上。其中召 烧沟的岩画规模最大,也最为集中,其余在苏白沟和 摩尔沟内。在召烧沟西口南畔,有一片片天蓝色的石 灰岩磐石,石面平滑如坻,上面刻画着令人眼花缭乱 的岩画:有栩栩如生、表情各异的人头图形;有跃跃 欲飞的奔马雄姿;还佰动物和各式各样的古代兵器, 更多的是一些大小不一的圆圈,周围引出一条条射线 ,这大约就是传说中的太阳神像,反映了原始先民对 太阳神的崇拜。岩画群中,用铜器磨刻的,大都是神 灵头像、太阳纹图像和各种人面图形;用铁器雕琢的 ,多为动物图形和骑马人图形。岩画反映的内容丰富 多彩,有祭祀、行猎、迁徙、聚会和舞蹈等各种场面 ,线条简略,形象生动,风格古朴苍劲。据专家分本 斤,这些岩画、多是在夏、商、周时期创作的,距今 已有三四千年的历史。丰富多彩的、铭刻着我们祖先 的足迹的岩画群说明,早在人类文明曙光刚刚露出的 时候,桌子山一带就已经有人类在活动了。他们勇于 开拓、积极进取,创造了足以证明自己前行足迹的文 明。 雄伟峻峭的贺兰山山脉,宛如一条青色的长龙伏 卧在内蒙古草原西部,长约270公里,宽20~40公里 ,海拔20口0~2500米。贺兰山山高谷深,陡峭险要 。历史上一直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千百 年来,鼓角悲鸣,胡笳声声,从来就是军事要地和古 战场。匈奴、鲜卑、突厥、契丹、女真、蒙古等十几 个北方游牧民族先后在这里繁衍生息,劳作征战。不 同历史时期的游牧民族以石器、铜器、铁器为笔,以 岩壁磐石为纸,生动地记录了他们的生活、生产情景 以及对自然的认识,对神灵的敬仰。他们以自己的聪 明和智慧,敲凿磨刻出精美的岩画,为灿烂的中华文 明留下了至今依旧光彩夺目的艺术遗产。 在桌子山山脉诸多山沟的悬崖峭壁和沟畔石灰岩 磐石上,残存着无数古代岩画的遗迹,成为桌子山岩 画。古代游牧民族羌、乌桓、鲜卑、突厥、回鹘、党 项、蒙古等民族曾先后交替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过 灿烂的古代文明。漫长的历史岁月虽已消逝而去,但 遗留在沟畔石灰岩磐石和悬崖峭壁上的古代游牧人的 艺术珍品__岩画,却成为历史遗迹。永远留在这里。 P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