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智力创造力理论与实践的实证探索

思维智力创造力理论与实践的实证探索
作者: 谢中兵
出版社: 中国经济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36.00
折扣购买: 思维智力创造力理论与实践的实证探索
ISBN: 9787501782437

作者简介

谢中兵,中科院在读博士,在思维、智力、创造力理论与实践长期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对思维、智力、创造力的系统的认识和理论体系。

内容简介

2.1 传统思维心理学的整合 最近20多年来,随着脑神经活动研究手段和技术、方法的日益成熟,认 知神经科学异军突起,成为发展最快的一门学科。相比较而言,传统思维科 学则有些停滞不前,其本身面对的一些问题没有解决,也没有为认知神经科 学的发展提出一些基本的课题。作为基础理论的思维科学由于各流派的纷争 和理论体系的不统一未能担当起其应有的角色,没有为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 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足够的动力,思维科学统一理论体系的缺失严重地制 约和阻碍了脑科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目前的研究现状表现为传统思维 科学与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呈现出一种相分离的倾向,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 是传统思维心理学各流派没有实现内部的统一,一个分离的传统思维心理学 不足以为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提供足够的理论支撑,也不能够提出一些亟待 认知神经科学解决的基本课题。传统思维科学的不统一使认知神经科学研究 缺乏坚实的理论支撑和方法论层面的有力支持,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认知神 经科学的发展。因此,传统思维心理学的整合就成为传统思维心理学研究的 一个基本任务,也成为传统思维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取向。 传统思维心理学的整合涉及传统思维心理学各流派的整合,涉及思维、 智力、创造力理论的整合和统一两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传统思维心理学的整合。传统思维心理学各流派的整合涉及对思维概念 的一个更基本的认识,涉及对思维心理学各流派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的认识, 涉及对传统思维心理学各流派之间内在有机统一关系的把握。在此基础上, 我们就可形成对传统思维心理学各流派的统一性认识,从而实现传统思维心 理学各流派的整合。 思维、智力、创造力理论的整合。要整合思维、智力、创造力理论,首 先要对思维、智力、创造力理论研究的基本任务和涉及的主要内容及研究范 围进行更严格的界定,明确它们各自的基本任务、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涉及的 范围,在此基础上明确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以进一步探讨和揭示它们之 间的内在统一性,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思维、智力、创造力理论的整合。 2.2 传统思维心理学与认知神经科学的整合 传统思维心理学的最核心的概念是模式,模式是人类认知和问题解决的 基本单元,也是人类认知和记忆形成与提取的基本单元。大脑具有非线性的 特征,是一个异常复杂的混沌系统,吸引子和吸引是刻画混沌系统的重要概 念。从混沌理论的角度来看,认知的过程就是一个吸引和吸引子形成、发展 、变化、演化的过程,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一个相空间收缩、吸引和稳定吸 引态出现的过程。通过模式与吸引子的对应就实现了传统思维心理学与认知 神经科学的整合,吸引子和吸引概念从认知神经科学的角度对传统思维科学 关于认知和问题解决的活动和过程给出了混沌理论的刻画、描述和解释。有 关内容将在相关章节中进一步展开。 传统思维心理学的整合、传统思维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的整合以及随 着近代科学发展起来的系统论、拓扑学、耗散结构理论和混沌理论等现代系 统方法论的引入,为认知神经科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方法论层面的有 力支持。传统思维科学为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提出了基本任务,提供了重要课 题,传统思维心理学领域的基本问题为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推 动力;认知神经科学则为传统思维心理学研究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手段,人们 可以通过认知神经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传统思维心理学领域的问题,以弥补传 统思维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缺陷和不足。传统思维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理论 和研究方法的互补将为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更强大的推 动力。 2.3 认知科学研究范式的演变 认知科学研究范式的演变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研究外部 还是内部、分析研究还是整体研究、成分研究还是过程研究、领域普遍还是 领域特殊、联结还是符号、静态的还是动力学的,以及先天与后天、实验室 研究与生态研究等基本课题及其关系。 元素还是整体? 冯特的元素主义和铁钦纳的构造主义用还原和分析的方法来研究心理现 象,20世纪初出现的格式塔学派则反对冯特的元素主义和铁钦纳的构造主义 ,强调心理活动的整体性。 冯特作为科学心理学的创立者,他认为心理(意识)是可以,也是必须进 行分析的。他主张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分解为各种感觉元素,认为心理可被 分析到最终的、不可分解的部分,他认为分解得越精细就越接近科学研究的 目标。作为构造主义的继承人,铁钦纳将元素分析发挥到了极致。几乎与行 为主义同时诞生的格式塔心理学派强烈反对元素主义将心理现象进行机械的 分割,格式塔心理学派主张心理现象的整体性,强调行为和经验的整体性, 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主张从整体的动力结构来研究心理现象。 外部还是内部? “外部还是内部”涉及注重研究外部的行为还是内在的过程,行为主义 不重视内部心理过程,强调对外显行为的研究,格式塔和认知心理学则强调 对内部心理过程的研究。 自19世纪末冯特建立科学心理学开始,心理学曾在较长一段时期内将意 识作为研究对象。20世纪初在美国出现了行为主义学派,以华生为代表的行 为主义者否定意识和心理活动,主张研究人的外显行为,认为个体行为的差 异来源于刺激一反应之间的联结,行为主义将心理现象还原为刺激一反应模 式,完全把“认知”排除在心理学之外。随着心理学的发展,行为主义者这 种否定意识的倾向越来越受到众多学者特别是格式塔学派的强烈批评。格式 塔心理学派反对行为主义把意识排除在研究之外、强调刺激一反应的机械联 结的观点,反对行为主义心理学把人看成是被动的刺激反应器;它强调人类 行为的内部机制的重要作用,注重人们对感觉输入信息的主动组织和解释, 强调认知活动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提出了各种知觉组织原则来解释知觉、学 习、记忆和思维等认识过程。 行为主义主张研究外显的、可观察的行为,而不管内部的心理过程。在 格式塔心理学和信息加工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认知心理学重视对认知过程 的研究,认知心理学强调对认知和行为活动的内部机制和内部心理过程的研 究,将人脑与计算机进行类比,认为人的认知过程也可以看作一个信息加工 过程,并用信息获得、储存、加工和使用等信息加工理论的概念和术语来描 述和解释人的认知过程。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