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
原售价: 128.00
折扣价: 87.10
折扣购买: 血管并发症外科及介入治疗:实用指南
ISBN: 9787523604519
陆信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主任,上海交通大学血管病诊治中心主任。上海市医学会血管外科专科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委员和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上海医学》等期刊编委。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医学引导类等科研项目20余项。主编《临床血管外科学》等专著3部,参编《血管与淋巴管外科学》等专著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90余篇。 叶开创,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市医学会血管外科专科分会青年委员会秘书,中国微循环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压力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10余项。参编《临床血管外科学》等专著4部,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0余篇。
第1章血管局部解剖学 一、血管的胚胎发育 脉管系统分为动脉系统、静脉系统和淋巴系统。动脉系统将血液从心脏逐步输出至更细的动脉、小动脉及远端器官的毛细血管。静脉系统将血液从机体逐步输入微静脉和更粗的静脉,直至心脏。淋巴系统从组织和器官收集组织液并引流至双侧锁骨下静脉[1]。 血管系统是胚胎发育的核心系统,供氧给发育中的胚胎并带走细胞中的代谢废物。因此,心血管系统是胚胎发育中的第一个有功能的器官系统。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胚胎的外层(外胚层的前体)内陷形成原始条纹。胚层见于胚胎发育的最初阶段,由内层(内胚层)、中间层(中胚层)和外层(外胚层)组成。在中胚层中,被称为血管细胞的中胚层细胞聚集成血岛,然后分化为成血管细胞。这些成血管细胞发育为内皮细胞和血细胞。血岛细胞团持续分化并组合发展为充满血细胞的长管道。 同时,来自胚胎内中胚层的头端外侧细胞围绕体轴组装成心内膜管。这些心内膜管相互融合并向前延长。导管分割成腹侧主动脉和主动脉襻,并进一步向后方延伸为两个对称的背侧主动脉。这些背侧主动脉合并为一个单独的管腔。主静脉的发育源自成血管细胞前体细胞的迁移分化。 背侧主动脉形成于脊索腹侧,后主静脉形成于躯干内胚层背侧。 血液从心脏尾侧经背侧主动脉流出,经心静脉向头侧回流。 在胚胎早期血管生成过程中,成血管细胞是内皮细胞的前体。随着胚胎的继续发育,内皮细胞从前体细胞中发育而来,同时也从已融入胚胎发育中的血管床内皮细胞中发育而来。在后续的发育阶段,内皮细胞则完全由已有的内皮细胞发育而来。在整个发育过程中,被称为周细胞的血管平滑肌细胞被募集至原始内皮细胞群中,以促进形成成熟的血管[1]。 血管发生是指在血管发育的早期阶段,由成血管细胞,即中胚层前体,从头开始发育形成血管。这些成血管细胞迁移到胚胎的特定区域,并与其他成血管细胞结合形成松散的索,然后分化为内皮细胞。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bFGF)是血管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些原始结构形成了后续血管扩张的基础。背侧主动脉经血管形成部位的第一组成血管细胞发育而来。心内膜、腹侧主动脉和后主静脉是通过第二种机制形成的,即成血管细胞迁移到血管形成的不同部位。 在血管系统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其他成分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VEGF受体2(VEGFreceptor-2,VEGFR-2)和VEGF受体1(VEGFreceptor-1,VEGFR-1)。 内皮细胞还可以通过信号传导诱发早期的器官生成,如肝脏和胰腺的发育。 随着时间的延续,血管树通过细胞分裂、迁移,以及在血管新生中已有的血管内皮细胞的组装形成分支并建立新的连接。血管新生描述了一组细胞从母血管向外迁移的过程。这些内皮细胞在血管新生相关生长因子,如VEGF、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growthfactorbeta,TGF-β)、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growthfactor,PDGF)和血管生成素-1的作用下,通过细胞重组从顶端延伸。这些顶端细胞迁移形成新的出芽,而后面的被称之为柄细胞发生增殖。顶端的细胞最终与其他细胞融合形成桥梁,并建立新的分支。这些新的连接会形成一个供血液流动的通畅的管腔[2]。 血管的分叉伴随着动脉新生而形成,动脉新生是指由原有的小动脉连接经生长发育而发展成侧支动脉。这一过程包括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活跃的增殖和重塑。 血管的精简和重塑发生于整个胚胎发育过程,这过程包括血管新生和血管发生的多个周期,并同时伴有凋亡。细胞根据胚胎的生长需要发生分裂或死亡,而这种精简和重塑是由不同的血流动力学、代谢需求和生长因子分泌等因素而引起的。胚胎期的血管丛最初是均匀、大小相等的血管。然后这些血管变得或大或小,在整个胚胎发育过程中形成各种各样的血管连接。血流动力学应力在血管环向生长中起着关键作用。 在发育早期阶段,动脉和静脉彼此是不能区分的。分化为动脉和静脉是由内皮细胞在分子水平上决定的,动脉和静脉特异性标记位于动脉的后极和静脉的前极[3]。 本书内容分四篇阐述:第一篇介绍血管解剖及其功能;第二篇讲述血管系统的特异性并发症可能发生于任何患者身上,甚至发生在那些没有手术治疗的情况;第三篇讨论了介入操作和手术期间遇到的并发症;第四篇也是最后一个部分,介绍了关于血管并发症导致的迟发性和长期的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