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哲学(精)/萧焜焘文丛

自然哲学(精)/萧焜焘文丛
作者: 萧焜焘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售价: 138.00
折扣价: 103.50
折扣购买: 自然哲学(精)/萧焜焘文丛
ISBN: 9787100166560

作者简介

萧焜焘(1922-1999),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曾任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东南大学哲学教授、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理事、江苏省哲学史与科学史研究会理事长,著有《自然哲学》、《科学认识史论》等著作。

内容简介

本书是新的辩证圆圈运动的起点,它必须向社会精神领域过渡,本身才得以完成。 “物质”是我们的哲学的出发点。什么是物质?好像是一目了然的,其实它的理论内容是难于叙述的。我们采取了历史地纵向追踪的方法。从物质的哲学范畴与科学的物质概念两条线的交会处来探索物质的奥义,这种动态的议论也许比静态的形式逻辑下的定义,更能帮助人全面领悟物质的含义。物质论是我们的自然哲学到精神哲学体系的总纲,它是哲学唯物论的“自在状态”。 从物质论出发,自然哲学分三个环节展开:即“宇宙论— 生命论— 技术论”。宇宙论主要论述自然物质的演化过程;生命论主要论述宇宙演化的突变,绽开了宇宙的花朵—生命,生命孕育了宇宙的灵魂—人类精神;技术论主要论述自然生命自身中产生的主观能动性、行为目的性,如何使主观见之于客观,在宇宙自然的基础上创建了人类世界。这三个环节表现了“宇宙的客体性”、“生命的主体性”、“技术的主客统一性”的对立统一或否定之否定过程。这是一个宇宙自然的大圆圈,这就是自然辩证法,也就是我们的“自然哲学”。 技术论是我们的自然哲学的终点,同时也是我们的精神哲学的起点。它必然要继续前进,向第二个大圆圈过渡。技术作为社会生产力的核心,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及其发展,它们的结合成为社会生产方式。生产方式作为核心与地理环境、社会人口构成“社会存在”。社会存在是“社会性的物质”,它是社会精神现象、意识形态的客观出发点。 从社会存在出发,精神哲学分三个环节展开,即“伦理篇— 情理篇— 哲理篇”。伦理篇主要论述“意志”的辩证发展,它由政法、伦理、道德三个环节组成;情理篇主要论述“情感”的辩证发展,它由宗教、文艺、历史三个环节组成;哲理篇主要论述“理性”的辩证发展,它由心理语言、逻辑数学、科学哲学三个环节组成。哲理篇是精神哲学发展的终结阶段,也是整个体系的真理性阶段。如果说物质论是哲理篇的“自在状态”,那么,哲理篇就是物质论的“自为状态”。因此,从自然哲学到精神哲学,整个哲学体系是一个物质的从自在到自为的发展过程。物质论不论述到哲理篇是没有完成的。 不过,自然哲学,从整个哲学体系而言,虽然尚未完成,但它却也自成起结。我们试图把握的是宇宙自然现象是如何联系过渡,如何成为一个辩证相关的整体的。 本书代表了将现当代自然科学知识与黑格尔思辨哲学传统结合起来的理论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