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山东美术
原售价: 28.80
折扣价: 9.80
折扣购买: 三十六计(美绘版无障碍阅读)/名师点评人生必读书
ISBN: 9787533049065
第一计瞒天过海 “瞒天过海”这一典故出自薛仁贵巧渡唐太宗的 故事。 唐朝初年,太宗李世民率领大军讨伐高句丽,在 辽大破高句丽大将盖苏文,盖苏文从海路狼狈逃回朝 鲜半岛。太宗兵进辰州(今辽宁省盖州市),准备渡 海进攻高句丽。来到海边,太宗驻马向前望去,只见 海天相接,无边无际,巨浪滔天,惊涛拍岸。太宗不 由得头晕目眩,摇摇晃晃,险些栽下马来。 大军将要登船渡海时,太宗却无论如何也不肯上 船了。众将苦苦相劝,全都无效,只好暂时在海边安 营扎寨。 行军总管张士贵回到大帐,一筹莫展。数十万大 军困在这里,进也不是,退也不是,不但贻误战机, 而且粮草耗费巨大。张士贵冥思苦想,也想不出妥善 的办法。 这时,副将薛仁贵走进大帐,对张士贵说道:“ 大人是不是在为皇上不肯渡海而忧愁?” “正是。” “小将倒是有个办法。”“薛将军,有何妙计, 快快道来。” 薛仁贵走上前去,耳语一番,张士贵不住点头, 连称“妙计”。 几天后的夜里,张士贵来到太宗的大帐,奏道: “本地有几位豪绅为皇上修建了一处行宫,今晚备下 酒宴,请皇上前去宴饮。” 太宗欣然同意。 夜色中,太宗被众人引入一间豪华的大厅,大厅 里的桌子上摆满了珍肴美味,太宗与众将尽情畅饮, 直到醉卧席前。 张士贵见太宗醉倒,便命人将太宗扶到后面休息 。走过一座小桥时,太宗虽然大醉,仍然感到脚下摇 晃得十分厉害,便醉醺醺地问道:“怎么这么摇晃? ” 张士贵答道:“皇上不胜酒力,所以感觉到摇晃 。” 太宗便不再怀疑,被扶进一间精美的小屋中睡去 了。 第二天,太宗醒来时,酒意未退,他看了看屋子 ,修饰得美轮美奂,连窗户都用绸缎挡住了。 这时,张士贵带着人进来了,又摆上了美酒佳肴 ,陪着太宗吃喝一番。然后,太宗又睡去了。 第三天,太宗醒来后,觉得很气闷,便走出屋子 。一出屋,太宗目瞪口呆,映入眼帘的是一片无边无 际的茫茫大海。原来自己正站在一艘硕大无比的楼船 之上。楼船正鼓满风帆向前行驶。 太宗看了一眼跪在旁边的张士贵,惨然一笑:“ 爱卿骗得朕好苦。” “启奏皇上,再过一天,我军就能到达高句丽, 请皇上好好休息……” 就这样,不肯登船的唐太宗被薛仁贵和张士贵巧 妙地引渡过大海。 顾名思义,“瞒天过海”就是有意制造一种假象 ,让人在毫无感觉中渡过大海的意思。它用在军事上 ,并不是专指瞒着人过大海,而是一种利用假象、掩 盖真实意图的计谋。它主要用于战役伪装,以隐藏兵 力的集结、发动进攻的时间等,达到出其不意、攻其 不备、克敌制胜的目的。 刘秀避祸 王莽末年,南阳豪强刘、刘秀兄弟募集了一批 人马投身农民起义队伍。他们经过多年征战,屡立战 功。出身贵族的刘自恃有功,图谋最高领导权。但 在争权斗争中,刘被更始帝刘玄杀害。消息传来, 刘秀悲愤万分。但他自知目前不是刘玄对手,不能与 之相争。经过反复思考,他竭力克制了自己,并出人 意料地从征战地父城赶回宛城,当面向刘玄谢罪,认 为自己没有起到监督和制止之效。加之在抗击王莽的 围剿中,刘秀建有卓越的功勋,又很谦逊,从来不矜 不伐。刘秀不为刘绩服丧,“惟深引谢过而已”。在 刘玄和其他人面前,刘秀吃喝说笑如平常一样。刘秀 的表现不但使原先对他抱有成见的刘玄感觉有些惭愧 ,而且那些战功赫赫的起义将领们也都觉得刘秀是忠 厚可交的人物。这样,刘秀便逢凶化吉,官拜破虏大 将军,封武信侯。 刘秀之所以极力掩饰自己的感情,是由他所处的 具体环境决定的,也是他无可奈何的选择,否则很可 能招来杀身之祸。避祸以后,刘秀“每独居辄不御酒 肉,枕席有涕泣处”。常言道:若要人不知,除非己 莫为。他的这种做法被他的主簿冯异发现。冯异怕夜 长梦多,为他出计,设法讨得行大司马事,持节北渡 黄河,镇慰州郡,避开政敌的迫害,带领自己的心腹 ,到河北寻求发展。刘秀依计而行,最终实现了自己 的抱负,重建了汉王朝。 掩饰真情,尤其是在极度悲愤的情况下掩饰真情 是不易做到的。然而,残酷的事实有时要求人必须竭 力克制自己,把真实感情深深地埋在心底。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