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台海
原售价: 36.00
折扣价: 19.08
折扣购买: 巴菲特(做你最仰慕的人)
ISBN: 9787516807378
王楠,吉林长春人,东北师范大学工商管理硕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资深传媒策划人士。曾就职于长春电视台、吉林日报报业集团等传媒产业。笔锋犀利、言语幽默、文字功底深厚,能够在轻松愉悦的创作风格中将文学作品唯美诠释,擅长创作诗歌、散文、行业文案等,尤为擅长人物传记、经管、社科及文史类作品的撰写及创作。已出版作品《顺丰而行:王卫传》。
2014年8月,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票价格 突破20万美元/股大关,这是继2006年10万美元/股纪 录之后又一个股界神话——全球第一高价股,无可厚 非,神话的缔造者乃沃伦‘巴菲特!股神从来就不是 一般人能企及的,哪怕只是想一想,也十分奢侈。殊 不知,“股神”也非与生俱来,这个光环的背后,隐 藏着一桩桩“罪恶”。 世界最高价股之所以能够顺利诞生,要归功于巴 菲特及其合伙人公司共同创造出来的利润。从1977年 的100美元/股,到1992年的1万美元/股,到1998年的 5万美元/股,再到2006年的10万美元/股,最后到 2014年的20万美元/股,巴菲特用了37年的时间创造 了5个世界之最。谈及成功的秘诀,巴菲特总会莞尔 一笑,似神秘、似简单。这个问题对常人而言是很神 秘的,然而在巴菲特的概念里,几乎没有什么固定的 答案。巴菲特能在股市中脱颖而出成为世界首富,二 维码显示的第一个结果,即“吝啬”。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票价,51年问涨了 1.2万倍,可最富有的巴菲特却坚持不给股东分红。 抠门儿、吝啬、小气……用所有的鄙夷来形容巴菲特 似乎都不为过。别人无论怎么说都无法动摇巴菲特, 能让他有一点“’测隐之心”以体恤民情,施舍分红 ,是一定不可能实现的。 坚持不分红,是巴菲特最坚定的一个财富成功理 念。 在老巴的价值观里,给股东分配现金红利很愚蠢 。试想,钱如果都分出去了,还怎么再用钱来生钱? 所有的投资者,都是用钱来生出更多的钱,所以,在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有一条铁律——坚决不分红。 那么,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年复一年创造出来的财 富都去哪儿了? 价值投资,即一定要做有价值的投资行为。最有 利于股东的不是给他们多少红利,而是使他们应得的 红利增值,这就需要公司把握更好的投资方向,将钱 投出去,收回来,再投出去,财富雪球就会越滚越大 。 股东们自然对巴菲特的铁律无条件遵从,甚至十 分欢喜,财富升值了,而且也不用缴纳因红利而白白 奉献出去的高额二次征税。可别小瞧这二次征税,虽 然各个国家的税率不同,但不变的是:收入越多,所 缴纳的税收越多。 股东们的红利,也就是自然人的投资利润在企业 已经被扣一次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当作为红利分给 股东后,还需要再扣一次个人所得税的余额。不能不 说,巴菲特的这种不给股东分红的“吝啬”是明智之 举。 股神不喜欢玩账面游戏,至少伯克希尔·哈撒韦 公司的A股从来都没有被拆分过。拆股,另一个通俗 的名称为“分割”,多是股票证券市场运行的潜规则 之一。方法如字面意思,一般是将一股面额较大的股 票拆分成若干个面额较小的股票,使得发行的股票总 数目得以增加、单股降低、每股盈余下降,还不会对 公司价值、股东权益总额及各项目金额产生任何影响 。 这样做的目的显而易见,通过股票数量的增加来 降低每股市价,吸引投资者的目光,增大财富凝聚力 。这样的小儿科,股神自然不屑一顾,一张100美元/ 张的大饼与两张50美元/张的大饼,解决饥饿感的程 度没有什么不同,另一方面,股东的价值也不会因为 分股而增加,实在没有什么玩头。 也正是因巴菲特所有的理念都基于“股东的利益 至上”,他才能拥有如此之多的追逐者,这些追逐者 又是股神财富缔造的坚实基础,所以,雪球又变大了 。 再算一笔精细账:2013年,伯克希尔·哈撒韦公 司每股有1.157万美元的净收益和12.6765万美元的净 资产,如今的20万美元/股的金价,所对应的市盈率 为17.3倍(市盈率=单股股价÷净收益/股),市净率为 1.58倍(市净率=单股股价÷净资产/股)。 1964年,巴菲特成为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东 时,公司的股价为16美元/股,与今天20万美元/股相 比足足相差了1.25万倍。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A股 的持有者只是相当少的一部分人,近3000名投资者, 没有一个不希望所拥有的财富是一个长期的甚至是无 限期的回报。当然,对于“财富取之于股东用之于股 东”这样的理念,巴菲特不排斥,甚至比任何股东都 优先考虑如何实现和奉献。故此,追逐巴菲特的投资 者越来越多,巴菲特的财富雪球越来越大,潜移默化 地,股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一笔又一笔财富! P2-4
☆ 深刻剖析商界奇才的投资理念和商业思想
☆ 在金融危机的危险时刻,很有必要读读这本书。
☆ 透视巴菲特的性格和人生,浓缩了使其获得非凡成功和声誉的原则及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