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湖南文艺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4.90
折扣购买: 学道德经的第一本书
ISBN: 9787572610349
杨鹏,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高级副总裁,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出国考试名师,历任新东方长沙、天津、深圳、杭州、上海校长,著有《GRE&GMAT阅读难句教程》《十七天搞定GRE单词》,销量近百万册。研读《道德经》三十多年,做校长十八年间将其反复应用于团队和企业管理,并将之作为管培生培训的精华内容,学员都有别具一格、豁然开朗之感,起到融汇中西、触类旁通、学以致用的效果。
第一章 玄之又玄 大道难言,要想把“道”是什么讲明白,就要从“有”和“无”之间相互对立又相互转化的关系讲起。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 翻译 // “道”是能够表述的,但无法用普通的方法来表述。“道的名相”是可以描述的,但无法用一般的方法来描述。“无”形容的是天地万物还没有开始的状态,“有”描述的是后来万物生发的状态。所以经常处在“无”的状态,就能观察事物潜在的规律性。同时常常从“有”的状态,来观察事物的来龙去脉。“有”和“无”,两者的名称不同,但是来源相同,我们把这两者都叫作“玄”。“玄之又玄”,是开启所有宇宙人生奥妙的大门。 // 解释 // 因为“道”很不容易讲明白,所以没法用一般的方法来讲。“名可名,非常名”,还是在说“道”不容易用外在的形象或者表现来讲(刚刚翻译作“道的名相”),因为本来大道无形。就像上量子物理学的课,谁能用一句话描述宇宙吗?或者讲宏观经济学,谁能用一句话讲清楚未来二十年的宏观经济呢?大的概念和整体性的概念都不容易讲。所以老子和读者都面对一个两难问题:“道”实在是太重要了,老子一定要讲,读者一定要读,因为这个概念是解决宇宙人生问题的金钥匙;“道”却又太玄妙了,老子实在不太容易表述,读者也真的不容易读懂,因为这样含义深邃的概念无法一言以蔽之。难道老子就不讲了,读者就不学了?如果老子这么容易被难倒,老子就不是老子了。 三教的共同选择:有和无 老子深谙“道”的精髓,所以马上就运用了“道”的一个原理:不是直击目标,而是通过迂回包抄、各个击破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既然没法直接讲,老子选择用“道”的两种状态来形容:“无”与“有”。这个表述和佛教的《心经》非常像。为什么讲《道德经》要扯上佛法呢?因为大道都是相通的,佛家的宇宙真理同样难以表述,所以《心经》讲佛法,也从“色不异空”开始。《心经》里的“色”,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物质,或者有形象的事物”,相当于《道德经》里的“有”,《心经》里的“空”就是“没有形象的事物或者规律”,相当于《道德经》里的“无”。在不懂“道”的人看来,有和无是对立的,而《道德经》和《心经》的观点一样,认为这两者只是“道”的不同状态而已,并且二者可以互相转化。无独有偶,《易经》的主题也是日月之间、阴阳之间的转化。看来道家、佛家、儒家的经典,都会从“有无”“色空”“阴阳”的关系这同一个点来切入,其中有什么玄机呢?后面我们会逐步深入来讨论其中的原理。 这里来看老子怎么说:“无”形容的是天地万物还没有开始的状态,“有”描述的是后来万物生发的状态。所以经常处在“无”的状态,就能观察事物潜在的规律性。同时常常从“有”的状态,来观察事物的来龙去脉。 中国人一说起传统文化,很容易提到四个字:博大精深。其实换个说法,就是“晦涩难懂”。不幸的是,大家第一次接触《道德经》正文,就遭遇了最难理解的一个概念:“无”。不学《道德经》的人就比较省事,直接把“无”当作“没有”就行了。但我们要学《道德经》,就要费一点劲,在老子这儿“无”有好多种含义,其反义词“有”也有对应的多种意思。本书的使命之一,就是把古人的无价之宝,用通俗的语言和现代人的思维介绍给读者。为什么说《道德经》是无价之宝呢?因为在普通人那里“无”就是没有,但是在老子这里,“无”中可以产生万物。就好比在普通人眼中,股市大跌是一种灾难,但它在股神眼中,是千载难逢的赚钱机会一样。所以老子就像孙悟空会七十二变一样,拥有无边的“法力”。在《道德经》的世界里,没有任何事是绝对的坏事,没有任何情况不可以利用,甚至坏事就是好事,逆境就是顺境。如果本书的读者能坚持把八十一章看完,一定能最大限度地解放自己的思想,以老子异于常人、充满智慧的视角,体察一个全新的世界。 那么老子用一个“无”,能折腾出什么名堂呢? “无”的六重玄义 通过第一章的这几句话,读者可以大概懂得老子的大意,是说“无”和“有”是两种对立的状态,“无”是最初的,“有”是后来出现的;“无”是虚的、无形的,“有”是实的、有形的;“无”代表不确定和变化,“有”代表确定和不变;“无”代表规律,“有”代表应用。以上四种“无”的状态,就是《道德经》中“无”引申出的四层含义,加上本义“一无所有”和最后的“至有为无”,共有六种不同含义,分别列举如下: 一、代表一无所有。这个容易理解。 二、代表宇宙和万物的初始状态。这时虽然没有形态,但不能说万事万物没有开始酝酿。 …… ▲俞敏洪作序倾力推荐,新东方高级副总裁、名师杨鹏三十年研读运用心得,新东方管培生内部讲义精华。 ▲无序变化的世界,人人需要的定海神针——《道德经》,用大智慧破解学习、生活、工作难题 ▲中国哲学的鼻祖老子所著,被誉为中华文化的源泉,永不枯竭的万经之王。 ▲“不读《老子》(《道德经》),就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鲁迅) ▲《道德经》文约意丰、博大精深,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等诸多学科,蕴含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身与心的规律和奥秘,古代人用它为学、修身、齐家、治国,现代人用它解释经济学原理和博弈论。它可以指导我们的学习、生活、处世,至今仍然发挥着巨大的力量。 ▲本书融汇中西哲学与丰富实践经验,详解《道德经》八十一章,不仅将儒释道的传统文化做了打通,还运用西方社会经济学进行解读,更融入了作者十几年系统运用《道德经》管理企业的经验。 ▲人人能看懂能应用的哲学入门书。疑点注释、精妙译文、生僻字注音;实用案例、新见迭出、关键点总结。应用经典文化指导学习、生活、管理,帮助读者开悟智慧之源,走向自信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