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福建少儿
原售价: 28.00
折扣价: 16.80
折扣购买: 时光的真传
ISBN: 9787539557656
李松涛, 一级作家,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辽宁省作家协会第六、第七、第八届副主席。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终评委副主任。出版抒情诗集、叙事诗集、歌词集、散文集、随笔集、中短篇小说集、长篇报告文学集等各类作品50余部。作品被译成英文、法文、德文等多种语言文字。 诗文获军内外、国内外各种奖励近百项。
厚念 我是在山海关外号称“煤都”的抚顺长大的。 一栋居住着四户的平房有三户是矿工——只有 我家不是;一个有五十多学生的班级仅有几个孩子 不是矿工子弟——其中包括我。但我在矿区,我在 矿工和他们的后代当中。自小,我便熟悉了矿区独 有的氛围,熟悉了矿工的形象,以及他们各不相同 的家乡方言与大体相同的生活方式。可以说,那以 煤为骨干内容的环境,及那环境中派生、衍化出的 千般喜怒哀乐,我似乎都不陌生。 二十多年前,在一本文艺刊物的封面上看到一 幅煤矿工人的肖像,心血来潮,遂即兴拼凑出四行 短句:“头顶戴柳冠,肩上扛电钻,入地三千尺, 为国把煤献。”顺口溜乎?打油诗乎?这也许什么 都算不得的东西,却是我韵文创作最初的印记,或 者说我习诗的题材发端于煤石广。当时,我是初中 一年级的学生。 后来,我才逐渐知道,那会儿对煤矿与矿工的 了解,实在是过于表面了,过于在外了,过于浮光 掠影了。真正有所理解,是在我从农村广阔天地返 城之后,作为创作人员去煤矿体验生活。我时常这 么说:我开始走向成熟,既不是在书声琅琅的课堂 上,也不是在浑浑噩噩的田垄间,而是在岩石与煤 矿并生的千尺井下。那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脱离地 面深入地表之下。扑入眼帘的一切,都以其新鲜而 严峻牢牢地沉入了心底。那罐笼里的气息,那巷道 里的足音,那掌子头的劳作,使我倏然间认识了煤 矿,认识了矿工,也认识了生活。 就从那时起,我不敢再轻视采煤人了,我不忍 再随手挥霍煤炭了。 哦!无冬夏无春秋地挥汗如雨,无日无夜无时 无刻地奋力拼搏。在有宝藏却没有道路的地方,在 人们肉眼看不到的场合。开采光的同时也变成了光 ,发掘热的同时自己也化成了热。我始终固执地认 为,世上没什么人比矿工更可敬可爱了,因为没有 什么工作比矿工的工作更富于奉献性质了。勤劳、 勇敢、忘我、豪爽、轻财仗义、疾恶如仇、无私无 畏……随你怎样形容,都不过分。而其他职业则似 乎做不到这一点。 我曾成年累月地置身于举目是煤、俯首还是煤 的境地中,跟班劳动,体验甘苦。因此,我有了许 多带我走路、教我干活的师傅。在那被帝国主义列 强掠夺性开采遗下的弃着白骨的废巷中,我认识了 历史;在那三十里煤海旗鼓高歌的奋进壮举中,我 认识了现实;也正是在那儿——地心深处,我学会 了区分煤炭和矸石,如同在地面上学会区分谷子与 狗尾巴草、稻子与水稗草一样。生活当中,拥有了 辨别真伪的本事,是何等重要啊! 哦!真真是富矿。 肥沃的煤田上,我先是收获了友谊,稍后又收 在充满竞争和诱惑的现代社会,不断汲取知识的营养,提高自身的素质,已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散文作为文学殿堂中一种举足轻重、影响广泛的文体,是人们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之一。该书精选了著名作家李松涛作品中适合青少年阅读的散文珍品,作家以朴实、优美的文笔,娓娓道来地讲诉了他在生活中独特的经历,独有的感受。题材的丰富性,表现的生动性,形成了相当的阅读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