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作家
原售价: 35.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更清新的面孔/张炜文集
ISBN: 9787506375894
张炜,1956年11月出生于山东省龙口市,原籍栖霞县。1975年发表诗,198f)年发表小说。山东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发表作品一千余万字,被译成英、*、法、韩、德、瑞典等多种文字。在**及海外出版单行本四百余部,获奖七十余项。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古船》《九月寓言》《外省书》《柏慧》《能不忆蜀葵》《丑行或浪漫》《刺猬歌》及《你在高原》(十部);散文《融入野地》《夜思》《芳心似火》;文论《精神的背景》《当代文学的精神走向》《午夜来獾》;诗《松林》《归旅记》等。 1999年《古船》分别被**三地评为“世界华语小说百年百强”和“百年百种**中国文学图书”,《九月寓言》与作者分别被评为“九十年代*具影响力十作家十作品”。《声音》《一潭清水》《九月寓言》《外省书》《能不忆蜀葵》《鱼的故事》《丑行或浪漫》等作品分别在海内外获得全国**小说奖、庄重文文学奖、畅销书奖等多种奖项。 大河小说《你在高原》获得华语传媒年度杰出作家奖、鄂尔多斯奖、出版人年度作者奖、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特等奖、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等十余奖项。
午夜来獾——在哈佛大学的演讲 这里说一只獾的故事,用以诠释和感悟不同的生 命与自然的 关系,揣测其中的一些奥秘。 在山东半岛东部海角的林子里,有几条通向海洋 的干涸的古 河道、一些无水的河汊。这种地理环境有利于一种叫 做獾的动物 的栖息。有一年当地要建立一处文化设施,就在林子 的一角围起 了一块荒地,面积约有一百余亩。从几万亩的林区来 看,这一百 多亩太微不足道了,而且是树木相对稀疏的地方。它 由一道加了 栅栏的矮墙为界,算是与茫茫林野隔开了。几幢不大 的房子在栅 栏墙内建起来,并养了一条叫“老黑”的大狗,它与 看门人老陈 形影不离。由于这个围起的地场远离闹市,所以入夜 后**安 静,除了倾听若有若无的海浪,再就是林中传来的几 声孤独的 鸟鸣。 可是不知从哪**开始,人们发现每到半夜大狗 老黑就紧张 不安起来,*后总要贴紧着老陈的腿盯向一个方向, 脊毛竖起一 阵猛吠。这样的情形几乎每夜都要重复,时间总是午 夜。有人就 问老陈那是怎么回事?老陈肯定地回答: “那是一只獾,它一到半夜就要翻墙进来。” ”为什么?” “我也不知道。” *后有人寻过那只獾的蹄印,稍稍研究了一番, 结论是:这 只獾曾经在栅栏墙围住的地方生活过,因为墙内有一 截老河道, 两条干水汊上有几个洞穴,大概其中的一处做过它的 家。总之它 每到了半夜就要想念家园故地,所以这才翻墙入内, 夜夜如此。 按我们的想象和推论,栅栏墙外边是无边的林野 ,那里才是 一个*广大的世界,也*适合它的生存,而且有*多 *长的老河 道和水汊——但问题是只有这片被栅栏围住的地方才 是它的出生 地,于是任何地方都不能替代……这只獾是如此的固 执,无论是 明月高悬还是漆黑一片,只要到了半夜就要攀墙过栏 进来,惹得 老黑不停地吠叫。 主人老陈不得不一次次平息老黑的怒气:“让它 来吧,碍不 了咱们什么,它不过是进来溜达溜达。” 一只獾尚且要念念不忘自己的家园,*何况是人 。 事实上,人对故园、对遭到践踏的土地所表达的 忧伤和愤怒 已达到极点。比如我们有“自然生态文学”——它在 **通常被 称为“环保文学”。 作为一个文学的主题,它与**的物欲主义潮流 是格格不入 的,并且站在了这个潮流的反面。它反对为了满足物 欲而向大自 然无限度地索取,主张节制开发和保护环境。作为一 个文学门 类,它在世界上越来越时髦了。它阐述的主题和内容 直接涉及到 人类的生存之危,并预兆了*多、*复杂的问题,其 意义远远超 出了文学本身。 人的不安与焦虑是一个老旧的话题,但人类在网 络时代所表 现出来的巨大惶惑倒是***的。人们安静下来也 会有“午夜 的冲动”,渴望返回自然,就像那只被栅栏矮墙围在 外面的獾。 不同的是人却难得攀墙而入。由于隔了这样一道不可 逾越的墙, 人对自然的叩问和深思就变得越发急切了,并且要用 比以往*激 烈的方式表达出来——文学方面的表现只不过是一个 侧面,是其 中的一种而已。 网络时代将海量信息推拥到周围,充斥在各个角 落,真正是 无远弗届。人的*常判断依据主要是远离现实的二三 手的东西, 不得不在虚拟的生活中游走,变得不安和脆弱:再也 难以脚踏实 地,常常要忍*一种极大的不自信和悬空感。人的内 心也有一片 安居的大陆,它现在正一点一点地抽离一一这种难言 的痛苦无时 无刻不在折磨我们。正因为这样,2l世纪的文学有了 某种共同 的匆促和焦虑感。 说到“自然生态文学”的写作概况,因为我不是 专门研究家, 难以系统地总结,而只能说说印象。我个人感到的真 实状况是: 现在的文学写作或者是不太关心自然生态,或者是格 外关心。前 者是19世纪之后的文学所呈现的总的趋向,它伴随了 现代主义 “向内转”的集体特征,打量外部世界的目光纷纷收 拢到了人的 自身;后者则往往是依据现实功利而生出的强烈责任 ——这种通 常被称为“环保文学”的,常常是一些直接的呼吁之 声,一些记 录和陈列。 环保文学与物欲主义潮流到底是怎样的关系?这 里还需要做 一个甄别。物欲主义导致了生态恶化,生态恶化又威 胁到物质的 持续增长,甚至是*基本的生存,所以人们才要大声 疾呼。这当 然是容易理解的,是必须的和必然的。 …… P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