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哈尔滨
原售价: 16.00
折扣价: 9.60
折扣购买: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名人故事/青少年成长必读书架
ISBN: 9787548413073
陈书凯,青少年心智成长项目科研学者。近年来,陈书凯先生积极研究青少年智力开发、潜能开发、思维训练等课题,在全国范围内巡回演讲上百次,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其编译的畅销佳作有《101个年轻人要懂得的哲理》、《150个激发创意的游戏》、《200个聪明人的游戏》系列等,均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烈好评,取得了不凡的销售业绩。 刘畅,女,毕业于北京大学,教育学博士,从事教育心理学研究,曾有多篇研究性论文发表于各类刊物上,并著有图书多部,其教育理论深受学生、家长和教育者的好评。
1.释迦牟尼 名人档案 姓名:释迦牟尼 出生地: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 生卒年:公元前624一前544年 历史评价: 在世界宗教哲学之林中,佛学独树一帜,两千多 年来久盛不衰,它的 信徒遍及世界各地。作为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受 着信徒的世代敬仰。 公元前624年,释迦牟尼出生于迦毗罗卫国。他 是迦毗罗卫国兰毗尼 净饭王的太子,出身于释迦族,属刹帝利种姓。 他出生七天后,母亲就病死了。他一直由姨母抚 养,并接受了全面的 教育。16岁的时候,他和同龄的表妹结婚。这一时期 ,作为太子的他在宫 廷过着奢侈、舒适的富贵生活。然而,宫廷豪华富贵 的生活并没有使释迦 牟尼忽视人生的痛苦。 29岁那年,他的第一个孩子降生。此后一个偶然 的事件,突然改变了他 的一生。据说他看到了一个老人、一个残废者、一个 死人、一个乞讨者,他 从年老、疾病、死亡和贫困的痛苦中顿悟人生的真谛 ,决定去探寻一个解除 这些痛苦的方法。于是他放弃奢华的生活,开始了对 真理的追求。 当时人群中广为流传着这样一个观点:出家苦行 是通往真理的唯一道 路。于是,他决心成为一名苦行僧。在尼连禅河畔的 森林里,他苦苦修行 了六年,历尽磨难,仍一无所获。 由于营养不良和过度的体力消耗,一天晚上他突 然晕倒在地,醒来后 他自知如此苦修不能得到什么结果,便走到尼连禅河 中,用河水洗净了身 上多年的积垢,后来又吃了好心的牧女送给他的乳粥 ,终于使身体和精神 都得以复原。 尽管如此,释迦牟尼仍然继续为他的理想而苦苦 探索。他离开尼连禅 河,向婆罗捺斯走去。在离这座城市不远的伽耶(后 称菩提伽耶),他发现 了一棵菩提树,于是,他就在菩提树下盘腿而坐,发 誓要找出解脱人世苦 难的办法。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的苦思冥想,他终于大 彻大悟,确信自己彻 悟成“佛”,即“觉悟者”。 从此以后,释迦牟尼便云游四海,开始了他传教 、普度众生的生涯。 他不辞辛苦,传教40多年,足迹遍及恒河中下游的各 个地区,使佛教的影 响日益扩大。他被信徒们尊称为“佛陀”(意为“觉 者”),这个新宗教被 命名为“佛教”。他的言论并没有文字记录,他的学 说是由弟子世代口授 而流传下来的。 释迦牟尼所创佛教的教义很多,但最根本的教义 是“四谛”,即苦 谛、集谛、灭谛、道谛。他认为人们通过修行,会了 解人世间的一切都是 苦难,欲望是造成苦难的 根源;要摆脱苦海,就要 认真修行,断除一切欲 念;追求达到“涅槃”的 境界,就可以脱离苦海, 摆脱人世的生死轮回。 与印度教不同,佛教 不承认社会等级制度,主 张“众生平等”。当时这 种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广大的 劳苦大众,使佛教得以很快地广泛 传播。 公元前544年,80岁的释迦牟 尼在从王舍城向拘尸那城的传教途 中,不幸染病,后涅桨于拘尸那城 附近的娑罗双树下。他的遗骨火化 后,由信徒分别拿到各地建塔供 奉。拘尸那城也因此成为佛教圣地。后来佛教将释迦 牟尼逝世的日子定为 “涅檠节”。 传世佳言 心可以是天堂,也可以是地狱。 愚蠢的朋友比明智的敌人更糟糕。 尼泊尔的骄傲 释迦牟尼出生地兰毗尼是佛教教徒朝拜的圣地。 几千年来,兰毗尼吸引着 尼泊尔和世界各地的教徒,至今每年仍有成千上万的 人长途跋涉,来这里探寻佛 教起源和参谒佛祖降生地。兰毗尼每年都在尼历正月 释迦牟尼诞辰举行盛大的庙 会。当地人将佛祖像放在一辆装饰豪华的大木轮车上 巡游,佛教徒们云集在此朝 觐。寺庙中经声不断,香烟缭绕。 兰毗尼不仅是尼泊尔的骄傲,也是世界著名的旅 游胜地。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