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步香草/刘绍棠文集

十步香草/刘绍棠文集
作者: 刘绍棠
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
原售价: 32.00
折扣价: 20.50
折扣购买: 十步香草/刘绍棠文集
ISBN: 9787530217566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1 《畿辅通志》:“通州上拱京阙,下控天津。潞 、浑二水夹会于东南,幽燕诸山雄峙于西北。舟车辐 辏,冠盖交驰,实畿辅之襟喉,水陆之要会也。” 关于通州的历史沿革,节录《图经志书》的记载 如下:“通州本禹贡冀州之域,春秋战国皆属燕,秦 属渔阳郡,两汉本潞县及安乐县故地,皆渔阳属邑。 魏晋以降,属幽州。后魏置潞郡,隋开皇初省入涿郡 。唐武德二年于此置元州,领潞、临洵、无终等县。 贞观元年,省元州,后为潞县,后以水患徙治安乐故 城,今州之东北即旧治地也,历五代皆因之。至金天 德三年,升为通州。元因之。领县二,日潞,日三河 。隶大都路。洪武元年闰七月内附,并潞县于州,仍 以三县隶焉。”《钦定日下旧闻考》卷一百八:“通 州明属顺天府,本朝因之。顺治十六年,省潞县入州 。”民国以来,改通州为通县,直到如今。然而,通 县只是写在书面上的称谓,本地老百姓仍旧自称通州 ,代代相传不改口。 瘦死的骆驼也比羊大。通州虽被民国降了格,可 仍然划为甲等县,先后曾是燕京道、京兆道、蓟密行 署和伪冀东自治政府的首邑。全国解放以后,一九四 九年到一九五八年,通州又是管辖十三县一个市的专 员公署所在地,自古至今高出邻县一等。 当年,一京二卫三通州,北京是老大,天津是老 二,通州排行老三。老三虽不能跟大哥平起平坐,挨 肩的弟兄也小中见大。眼下,通州是北京所属的一个 县,却仍是京郊各县之首,城内人口二十万,可算得 市中之市。 通州的万寿宫大街,好比北京的东西长安街,从 东到西横贯全城,将全城南北一分为二。万寿宫大街 左右延伸,东到北运河西岸,向西衔接京津公路新干 线,一竿子插到底,跟东西长安街挂了钩,直通京西 石景山,全程将近百里,正是首都骨干。 万寿宫大街东段,又是通州的闹市区。饭店、酒 楼、旅馆、客栈、影剧院、俱乐部、百货公司、副食 商场、农贸市场、汽车总站……大大小小串糖葫芦, 嘀里嘟噜葡萄珠子;远听市声嘈杂,近看一锅人粥, 沿街已经没有几家住户了。 万绿丛中一点红,闹中取静小胡同。在这几年兴 旺起来的农贸市场的把角之处,还残留着一条曲径通 幽的鸡肠巷子。只因地处汽车总站之外,北运河边的 老河堤下,藏头缩脑在背静角落,过去并不起眼儿。 谁想,农贸市场一年比一年红火,这条小胡同的地位 竟也跟着水涨船高,尤其是坐落在胡同把口,背靠着 大街的那个小四合院,更是寸土寸金的宝地。 这条小胡同,曲里拐弯,南北走向。南起万寿宫 大新路北,北到鼓楼东大街路南,进出口比北京大栅 栏的门框胡同还窄二尺,两个人走碰头得侧身而过。 门牌号码,大小三十六座院落,户口本上,六十四姓 一百零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