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298.00
折扣价: 190.80
折扣购买: 欧洲中世纪四部曲
ISBN: 9787521753776
拉尔斯·布朗沃思(Lars Brownworth),美国历史作家、播主、教师,英语世界公认的会讲历史故事的作家之一,曾任华盛顿基督教学院历史系主任。他创立了历史播客“拜占庭十二帝”。苹果公司认为,“拜占庭十二帝”是使播客产业得以成功的50个始祖播客之一。目前,布朗沃思一直更新着他的历史播客,拥有大量忠实听众。 布朗沃思经常为《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等知名报刊供稿。他的代表作是“欧洲中世纪四部曲”——《诺曼风云》《维京传奇》《拜占庭帝国》《燃烧的远征》,以及《恺撒:罗马巨人》等,书中的笔法延续了他播客中引人入胜的叙事风格和性格鲜明的人物描写。“欧洲中世纪四部曲”曾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单,并已被翻译成五国文字出版。2020年,他参与了网飞(Netflix)制作的大型纪录片《帝国的崛起:奥斯曼》的解说工作。
维京传奇 在距今天苏格兰西海岸不远处的海面上,矗立着一座名叫艾奥纳的小岛。那是从北海中升起的一个岬角,岛上绿草如茵,沙滩如银。如今的这里是个静心冥想的好地方,虽然有着充满魔幻色彩的废墟,却很少受到游客或者淘气学童的侵扰。即便是那些知道这座小岛的人也很容易忘记,1 200 年前,这个田园般的海岸边发生过难以想象的暴行。 艾奥纳修道院是苏格兰基督教的核心象征,也是西欧古老、重要的宗教中心之一。6 世纪,爱尔兰修士科伦巴建立了这所修道院,从此这里便成了基督教在苏格兰传播的中心。 开始的几个世纪,修士来到大西洋上的这个“荒岛”隐居,在这里用石头搭建起一座座蜂巢状的小屋。他们在这些石屋中专心祷告,立誓要节俭、顺从。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小小的聚居地逐渐变成了重要的朝圣之地,成了中世纪时重要的学习中心。这里成了培训修士的学校,并且设有专门用来抄录典籍的缮写室。就在这些缮写室中,诞生了许多传遍欧洲的作品。其中很著名的当数《凯尔经》。这部书由四部福音书组成,被同时代的爱尔兰人誉为“西方世界数一数二的珍宝”。 除了宗教典籍外,艾奥纳小岛上还有着无数王室墓地。苏格兰早期的国王大多葬在修道院的地下墓室中,包括因莎士比亚的作品而为人们所熟知的麦克白和被其残害的邓肯。 几个世纪以来,在海岛居民虔诚信仰的庇佑下,再加上四面环海的地理位置,小岛一直都是和平的乐土。然而794 年,这种祥和宁静的氛围被逐渐蔓延的恐慌所打破。修士们听闻一群来自北方的陌生异教徒袭击了东海岸的姐妹修道院。次年年初,当修士们正在为一个神圣的节日欢庆时,一艘艘船头被雕成龙和蛇形状的船只偷偷靠近了主修道院南面的海岸。 侵略者跳上岸边的白沙滩,向着各处建筑进发,杀掉沿途遇到的全部修士。他们砸开大门,杀掉任何试图抵抗之人,鲜血染红了教堂的石板。珍贵的物品被洗劫一空,甚至连那些已经死去和垂死之人身上的长袍也被扒去。为了纪念当时遇害的修士,那片白色的海岸后来被称为“殉道湾”。 幸免于难的修士四处逃散,侵略者则趁机放火烧毁了艾奥纳修道院,然后带着他们掠夺而来的丰富“战利品”冲向海岸。似乎只是一眨眼的工夫,他们便消失了,只留下血淋淋的尸体、烧毁的建筑和支离破碎的社区。 岛上原本分布着十几个由巨石雕成的十字架,zui后只有圣马丁十字架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圣经》人物亚伯拉罕的雕像与疮痍满目的教堂遥遥相望。他高举利剑,似乎在警示着刚刚发生的惨案。 然而,袭击不列颠群岛仅仅是个开始,一把巨锤正在重重地砸向毫无防备的欧洲大陆。艾奥纳岛上那种尸横遍野、断壁残垣的景象,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几乎随处可见。 突如其来的暴行令许多欧洲人感到茫然失措、焦虑不安。从阿尔昆(Alcuin)的记载中,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当时人们的惶恐与绝望。阿尔昆是一名盎格鲁-撒克逊修士,定居在法兰克王国的都城亚琛,当时法兰克王国由查理曼统治。他写道:“……之前未有的恐怖笼罩着不列颠的天空,生活在异教徒魔掌之下的我们痛不欲生。” 历时300 年的“维京时代”,给西方基督教国家带来了深重的苦难。时至今日,每当提起“维京人”,许多欧洲人的脑海中仍会浮现这样一幅景象:一群金发碧眼的野蛮人争先跳下龙头船,在修道院烧杀抢掠。这种创伤已烙印在我们的集体记忆深处。 直至今日,那群来自北方的战士身上仍有许多未解之谜,就连“维京人”这个词语本身的起源也是未知。9 世纪的各种记载将他们称为“北方人”、“丹麦人”、“挪威人”或者“异教徒”;常被他们侵略的盎格鲁-撒克逊人称之为 “wicing”,也就是“海盗”的意思,不过这个词语直到11 世纪才出现。对此,维京人自己的解释可能更好。“vic”(维克)在古诺尔斯语中是河湾或者海湾的意思,位于奥斯陆峡湾附近的维克区盛产制造刀剑需要的铁矿石。“维京人”这个词语开始只是用来指代来自维克区的人,后来逐渐被用来指代整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掠夺者。 到底为什么维京人会在8 世纪时突然从他们的土地上崛起?人们对此有着无数的猜想。从人口过剩到政治压力,从气候变化到科技创新,各种理论学说不一而足。然而,北欧人离开故土的南下潮流,有着周期性的规律。据现有资料记载,实际上在3 世纪左右,斯堪的纳维亚人就开始了他们的迁徙,这一时间要比“维京时代”的开始早了近500 年。当时西罗马帝国已经摇摇欲坠,来自今天瑞典南部的哥特人入侵了帝国,并在法国南部和西班牙定居下来。 但是不同于8 世纪的掠夺者,哥特人不会自视为“斯堪的纳维亚人”或者“维京人”。尽管维京人都使用同一种语言,但是他们中间也有着不同的种族。多数生活在维京时代的斯堪的纳维亚人,终其一生也未曾离开过自己的家园。人们怀疑,那些掠夺者可能只是其中的一个人数较少的种族,各种各样的原因逼迫着他们开始了自己的冒险。事实上,任何一种孤立的观点都无法为此提供完整的解释。此外,维京人的故事大多是由外人讲述的——有的出自受害民族的文字记载,有的来自欧洲南部和东部文明古国的历史记录,还有的则是来自考古学家颇具煽动性的只言片语。这一切都使得事情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维京人终究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部分要归咎于他们的艺术家中只有木匠。每年夏天,他们都在林中伐木,然后用这些木材构建起自己的文明,如宏伟的大厅、坚固的战船及木制的教堂等。然而,这一切中,只有教堂勉强完整地保存下来,象征着维京世界的落日余晖。 维京人留下的文字记录很少。相对于创作史诗或者记录历史而言,他们的如尼字母似乎更适合用来雕刻咒语或者碑文。当冰岛的吟游诗人斯诺里?斯蒂德吕松完成《挪威列王传》 时,距离维京时代的终结已有400 多年。 但是那些故事反映了一种古老的口述传统,而且即便听不清具体的言语,我们也能从故事中感受到那些传说所体现的精神。正是这些传说陪伴着维京诗人度过了北欧的漫漫长夜。如同《伊利亚特》展示了古希腊人的风貌,这些故事也体现着维京人的精神:一位真正的勇士在外征战,求取财富,然后建起宏伟的厅堂,并慷慨地赏赐那些忠诚的追随者。荣耀与王权,只有在战场上才能赢得。 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年轻的维京人纷纷驶向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和东部的沃土,希冀能够青史留名。很快,欧洲教堂内便传出了阵阵充满焦虑的祷告声,这印证了维京人的成功。法国北海岸的圣瓦斯特修道院的日常颂歌中有这样一句话:“救救我们吧,上帝,野蛮的北方人正在践踏我们的家园。”这种忧愁很快便感染了许多人,从东方的君士坦丁堡到西方的美洲。 ●一套不可错过的欧洲中世纪史盛宴!全新校译再版!拜占庭帝国、维京海盗、诺曼征服、十字军运动……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也是一个阴谋盛行的时代!这是一个充斥着暴力的黑暗时代,也是一个孕育了新生的光明时代!全面呈现欧洲中世纪的文明冲突、权力游戏、传奇冒险和人性挣扎! ●拜占庭帝国:它是罗马帝国正统继承者,俄罗斯帝国精神祖先!它保护了欧洲一千多年,没有它,阿拉伯人或许将兵临不列颠!它启发了欧洲文艺复兴,没有它,人文主义思想将如无本之木!它孕育了东正教和西里尔字母,塑造了今日的俄罗斯、乌克兰、希腊和塞尔维亚!读懂拜占庭帝国,才能更加完整地认识今日世界! ●维京传奇:他们是奥丁和雷神托尔的信徒,信奉“强取胜于苦耕”;他们乘着龙首长船,手握战斧,挥舞鸦旗,自极北之地而来。英格兰诸国在他们面前俯首,查理曼帝国在他们剑下四分五裂!他们在东欧的后裔建立的基辅罗斯,后来发展成为乌克兰和俄罗斯!他们在法国的后裔入主英格兰,现在英国王室身上仍流着他们的血!他们建立了北海帝国,更是早于哥伦布500 年发现了新大陆!全面讲述欧洲人被北欧海盗支配的三个世纪! ●诺曼风云:他们是怀抱理想主义的骑士,也是中世纪权力游戏的高端玩家!他们在法国割据一方,征服英格兰,称霸南意大利,并在中东与塞尔柱突厥人周旋!他们在统治中实践了诺曼、拜占庭和阿拉伯三种文化并存!他们书写了白手起家的精彩故事,从蛮族一跃成为王族!个人奋斗如何改变历史进程?尽在诺曼风云300年。 ●燃烧的远征:是虔诚信徒的主动献身还是乌合之众的集体狂热?是模范骑士的公平对决还是王公贵族的权力游戏?史诗般的开局、闹剧般的过程、悲剧式的结局!这是一个骑士精神与阴谋诡计并存的动荡时代!一本书快速读懂八次十字军东征和中世纪的文明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