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造物:精“碉”细琢:藏羌碉楼营造技艺

巴蜀造物:精“碉”细琢:藏羌碉楼营造技艺
作者: 刘波//蔡威//张秋银|
出版社: 四川人民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36.04
折扣购买: 巴蜀造物:精“碉”细琢:藏羌碉楼营造技艺
ISBN: 9787220135330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贝伦塔始建于16世纪初 期,作为葡萄牙大航海时代 的历史见证,曾作为军用堡 垒,后随着历史的推进,又 被用于海关、电报站、灯塔 等,现在则成为博物馆。 1983年贝伦塔入选世界文 化遗产名录,是世界旅游名 胜地。 在伊朗、塔吉克斯坦和 阿富汗等地及世界上其他地 方也能看到造型及用材各异 的碉楼。 那么中国的碉楼呢? 在中国,从北方到南方 ,从东部到西部,都能或多 或少地看到碉楼的身影,碉 楼是中国分布较为广泛的一 种建筑。比如2007年入选 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广东开 平碉楼就是中国碉楼艺术的 一张名片。据资料显示,广 东开平市的田园之间最多时 有3000多座碉楼,现存还 有1833座。开平碉楼由当 地华侨投资建成,最初因防 匪防洪的需求而兴建,后来 一度成为一种攀比炫耀的工 具。开平碉楼每座均兼有中 西风格,是中外文化在中国 传统乡村交流的历史见证, 也是我国的旅游名胜之一。 回顾历史,两汉时期, 为抗击匈奴入侵,北方边疆 广布长城,与长城配套的就 有土碉、石碉等军事设施; 明清两代,为了维持在湖南 省西部、贵州省北部苗族地 区的封建统治秩序,统治者 下令在湘西的吉首、凤凰、 花垣以及贵州省的铜仁等地 修建了大量的军事设施,在 湘西称为碉、堡,在黔北称 为“边墙”(又称为“南方长 城”)。此外,在赣南、湖 北、福建等地也有碉楼分布 。可见,碉楼存在于中国不 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地域。 不过,当把全国的碉楼 分布地图拿来细看,会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