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何以五千年不断裂

中华文明:何以五千年不断裂
作者: 刘庆柱
出版社: 北京联合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7.40
折扣购买: 中华文明:何以五千年不断裂
ISBN: 9787559676580

作者简介

刘庆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郑州大学历史学院院长、考古与文化遗产学院院长、中原历史与文化研究院院长。曾任第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中国圆明园学会会长。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古代都城考古学、古代帝王陵墓考古学和秦汉考古学。先后参加并主持秦都咸阳遗址、西汉十一陵、关中唐十八陵、秦汉栎阳城遗址、西汉杜陵陵园遗址、汉长安城遗址、秦阿房宫遗址等考古勘探、发掘,取得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曾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人类学终身成就奖等荣誉。

内容简介

“中”的解读 “中”字是一个“空间”概念,有的学者认为,“古人通过立表测影的执中活动造就了汉字的‘中’”,因此“中”字又与“立表”之“表”字一样书写为“∣”,其与“中”为同义。1目前知道的时代最早的“中”字在商代甲骨文中已经发现,那时的“中”体现出其象形文字特点,即在“中”字“口”的中部竖立“∣”(即“中”之初文),其上下部同方向一般各有“飘带”两条,即汉字中的“旗”,还可理解为“旒”,即是古代帝王的“冠”之前后下垂的“玉串”。据此可见甲骨文的“中”与“旗”应为同一字。古代旗子一般立于“中部”“前面”,可以说在空间上处于“居中”“居前”位置。 考古发现揭示,中国先民对“中”的信仰与追求,至少可以上溯至遥远的新石器时代晚期。1987年,河南濮阳西水坡发现了一座距今6400年的墓葬,墓主人左右两侧分别放置了蚌壳堆塑的“龙”与“虎”,这是目前考古发现最早的、同时出现于“一起”的“龙”与“虎”造型。“虎”是客观存在的动物,而“龙”是人们想象出来的“动物”,濮阳考古发现的“虎”与“龙”之“组合”是迄今所知时代最早的,这里的“龙”与“虎”是“东”与“西”方位的代表,属于天文学的“星座”。中国古代天文学中的星区划分使用的是“星官”系统,类似于西方的“星座”。“星官”系统把天空分为“三垣二十八宿”,《史记·天官书》中“二十八宿”又分为东、西、南、北四大星区,分别命名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因此说濮阳45号墓的“龙”“虎”应为象征天上东、西的二星座。 逝者足下有一象征“北斗”的蚌塑三角形图案,图案东部与东西向两根人的胫骨相连。北斗星与北极星又称“斗极”。《尔雅·释地》载:“北戴斗极为空桐。”邢昺疏:“斗,北斗也。极者,中宫天极星。”《晋书·天文志》卷十一记载:“北极之下为天地之中。”这里的“中”从空间而言是其“核心”地位,而作为地“中”则代表着天“中”在人间社会的“延长”。 濮阳西水坡考古发现的新石器时代45号墓的墓室顶部为“弧形”,与墓室周壁相连,形似“天穹”,逝者脚下的“北斗”与上述遗迹折射出墓主人生前可能有“沟通天地”而“求中”活动的职责。清华简《保训》篇记载,“五帝时代”的最后之“帝”——虞舜,为了营建都城,而“求中”于“鬲茅”,“鬲茅”即古文献记载的“历山”,在今河南濮阳与山东菏泽一带。《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战国时代大商人范蠡“之陶,为朱公。朱公以为陶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而“陶”即今鲁西南之定陶一带,其与濮阳相邻。可见,直至战国时代人们还认为菏泽、濮阳一带为“天下之中”。上述濮阳西水坡考古发现与《史记·五帝本纪》记载的关于“中”的理念在时空两个方面得到“互证”。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濮阳西水坡考古发现的蚌塑“龙”,是目前中华大地可以得到“佐证”的“龙”。 …… 1.宏大的历史叙事+精细入微的考古发掘,全景展示中华文明五千年不断裂的深层根基 本书从考古学视角切入,将考古发现与历史文献相结合,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深入研究和考古发现的综合分析,解读中华文明的都城、陵墓、文字、文化等文明要素,解析中华文明的祖先认同、家国一体、家国同构、国家认同等日用而不觉的文化基因,揭示中华文明发展的内在逻辑和独特优势,阐明中华文明得以五千多年延续不断的重要原因,展现中华文明的强大生命力、独特魅力和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要贡献。 2.深刻阐述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脉络,立体呈现中华文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本书通过都城、陵墓等历史遗址,礼器、玉石等出土文物,分析中国古代都城规制、帝王陵墓形制、礼制建筑与礼器的发展变化,探讨中华文明的起源、发展和传承,阐述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脉络,有助于读者更直观地感受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理解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观和精神特质,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意义。 3.本书是知名考古学家刘庆柱多年研究成果的结晶,兼具学术厚度与大众可读性 本书由知名考古学家刘庆柱教授倾力撰写,以权威的学术视角和严谨的研究态度,将丰富的考古实证和经典案例融入其中,带领读者直观体验中华文明的演进轨迹。其兼具学术厚度和可读性,既能满足专业学者的研究需求,又为普通读者提供了一本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入门佳作。 4.图文并茂的珍贵考古图片,增强史料价值与阅读沉浸感 本书配有多幅考古现场照片、文物图片等珍贵资料,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增强内容的专业性、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为读者提供了一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使读者能够更直观地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感受中华文明的魅力,加深对中华文明的理解,从中获得知识和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