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重塑/抗战大迁徙实录丛书

工业重塑/抗战大迁徙实录丛书
作者: 编者:赵国壮//张守广|责编:王西莹|总主编:潘洵
出版社: 陕西师大
原售价: 78.00
折扣价: 48.40
折扣购买: 工业重塑/抗战大迁徙实录丛书
ISBN: 9787569508369

作者简介

张守广,生于1962年,南京大学历史学硕士、博士,现任西南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副教授,重庆市首届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西南大学大学卢作孚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中国近代史、中国区域社会经济史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近年来主要从事西南区域经济-社会史和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经济-社会史的研究。已有多种著述出版。目录

内容简介

战前畸形的工业布局 1937年爆发的中日全 面战争,就是一场中日两 国综合国力比拼的现代战 争。战争爆发不久,侵华 日军随即侵占中国沿海地 区的工矿企业,并封锁中 国的国际运输路线,企图 迫使战时中国经济总崩溃 ,终而瓦解中国军民的抗 战意志,达到其侵占中国 的目的。与之相对应,中 国方面确立了战时经济体 制,调动一切资源与日本 进行“总力战”。全面战争 爆发之初,国民政府主动 指导沿海地区工矿企业西 迁,并将后方的各种社会 有限资源进行重新配置, 集中服务于对日战争。抗 战进入相持阶段后,一般 舆论公认“经济抗战”与“军 事抗战”一样重要,因为 近代以来的战争不仅是人 力的搏斗,也是物力的竞 赛。1939年5月,孔祥熙 在重庆国民政府《全国生 产会议开幕词》中明确指 出“盖抗战工作所需物力 的供应,至为浩繁,最后 胜败的关键,尤视经济物 质之能否长期支持”。蒋 介石亦多次讲:“现代战 争为国与国间人力、物力 、财力总和之决赛,其经 济物质能为持久之供给者 ,即能得最后之胜利”,“ 经济总动员”方能得到抗 战胜利。开发矿产、改良 农业、发展工业、振兴商 业、调整出口贸易等均是 “经济总动员”的重要内容 ,其中,作为国民经济的 支柱行业,工矿业所处的 地位最为突出,是综合国 力的最大体现,因此,中 日之间的综合国力比拼, 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工矿 业能否持久坚持。 抗战时期的西南、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