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北京
原售价: 17.00
折扣价: 11.39
折扣购买: 庙会/北京地方志风物图志丛书
ISBN: 7200058343
花市庙会 花市是一条大街,位于崇文门外。明代称神木厂大街,是宫廷存放木料 之所。清代成为假花生产的集散地,更名为花儿市。口语中加儿音,书面也 写作花儿市。这种假花儿是以通草、绫绢、绒、纸为原料制成的,是北京特 产,当时统称通草花儿。清代,满汉妇女以在头上、衣襟上插花为时尚,逢 年过节,就连寿桃寿面、上供的月饼蜜供也要插花儿,叫做供花儿,有的供 花儿还要做出各种吉祥图案。北京的假花儿工艺甲天下,被誉称为“京花儿 ”。花市大街以羊市口为界,以西叫做西花市,以东叫做东花市。东花市一 带许多家庭都从事假花儿的生产和销售。 花市大街上有两座庙举办庙会,一座是都灶君庙,一座是火神庙。都灶 君庙庙会是每年开放一次的节日庙会,火神庙庙会是每月开放数次的定期庙 会。 都灶君庙在东花市大街路北。京城有好几座灶君庙,和都城隍庙、都土 地庙一样,都灶君庙是级别最高的一处。门前一对铁狮子久负盛名,高约一 米,是清初康熙二十九年(1689年)花市以北上头条的一个香会献给庙里的, 由于天长日久,被抚摸得光滑发亮,犹如涂抹上了黑漆。北京有一句歇后语 :“灶君庙狮子——铁对儿”,用这对铁狮子来形容亲密无间、形影不离的 朋友。 都灶君庙每年八月初一起开放三天,京城的厨行在此祭灶王爷。因为时 近中秋节,应时的玩具就是仿照月宫里捣药的玉兔塑成的泥偶,北京人取名 为兔儿爷。有一句戏词:“八月十五中秋节,家家供我兔儿爷。”这种泥偶 明代就有,但流传至今的形象则出自清末。相传光绪年间,两个看守太庙的 差役借职务清闲之便,用太庙里的黏土捏成京剧扮相的兔儿爷,笑脸迎人, 白粉脸,长耳朵,三瓣嘴,头戴金盔,身穿战袍,背插靠背旗,足登粉底高 靴,威风凛凛,就像戏台上的大将军一样。各有坐骑,或牛或马,或象或鹿 ,还有骑狮子、老虎的,有坐莲花宝座的。除戏剧化的兔儿爷之外,还有模 仿老百姓日常生活,被赋予不同身份时装的兔儿爷,做成卖油的、卖菜的、 锔碗的、剃头的、算命的、收破烂;以及模仿妇女形象,穿着时髦,兔头之 上梳起各种发型的兔儿奶奶,什么抱小孩的、洗衣服的、织布的、纳鞋底儿 的,一切生活角色都能表现出来。兔儿爷都是用黏土做的,用模子翻出来, 再配上耳朵,干透后刷胶,上色,就算完成了。 P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