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政治治理问题及其儒家理论资源研究:《大学》中的政治伦理及其当代考量

当代中国政治治理问题及其儒家理论资源研究:《大学》中的政治伦理及其当代考量
作者: 阮航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
原售价: 79.00
折扣价: 53.80
折扣购买: 当代中国政治治理问题及其儒家理论资源研究:《大学》中的政治伦理及其当代考量
ISBN: 9787300333632

作者简介

阮航(1971— ),男,湖北黄陂人。哲学博士,现为湖北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子课题、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子课题共3项,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2项,主持或参与其他各类课题10余项。出版《儒家经济伦理研究》等专著2部,《论重要之事》等译著7部,《西方伦理学原著导读》等教材2部,《文化建设蓝皮书》等研究报告集7部。在《哲学动态》《道德与文明》《伦理学研究》等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及译文50余篇。目前主要研究儒家伦理、英美伦理学和政治哲学。

内容简介

从侧重“礼”的角度看,儒家的观点可能指向社群主义的进路,亦即共同体的价值观来自历史文化传统的塑造,共同体中的个人,其价值观是在具有共享价值观的社群中成长的,是在这种历史文化传统的熏陶下形成的。周代的礼制似乎奠定了儒家的社群主义进路,儒家的价值观基于“礼”的观念发展而来,个人在共同参与的礼俗背景中体验、整合以保持价值上的统一性。那么,个人在文化或价值观方面的创造可能只是表现为在同质价值观范围内的修补、充实,往往是以“述而不作”的方式进行的。共同体价值观的展开则是连续的,在相当程度上表现为某种自然演进。这种解释可能揭示了儒家一个方面的观点,或者说儒家文化保守的一面,但相对忽视了儒家观点中富有创造性的“仁”的一面。
从侧重“仁”的角度看,儒家的观点可能指向共和主义的进路,在政治社会生活中以修身为本意味着一种积极自由观念的表达。就个人来说,以修身为本是要在现实的政治社会生活中发挥道德自主的能力,实现其人生意义和道德意义上的自由。这种观点如牟宗三所表达的,“自由是在对理性的自觉中表现,争自由是理性的实现,不是争现实生活上的方便与舒服”。从共同体的角度说,以修身为本意味着要真正实现我们的道德自由,就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公共生活,并培养相应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