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烟的记忆

炊烟的记忆
作者: 朱群英
出版社: 群言
原售价: 59.00
折扣价: 34.90
折扣购买: 炊烟的记忆
ISBN: 9787519303761

作者简介

朱群英,生于七十年代初,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作家、诗人、记者。写作者、旅行者、音乐爱好者、新华社签约摄影师。自幼酷爱写作,曾在《人民日报》《作家报》《人民文学》《读者》《青年文摘》《意林》等报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迄今已发表五百万字。文章多次选入《中国年度散文诗》《新华文摘》《中学生阅读》《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月刊》《中学语文园地》《语文教学与研究》等版本。有多篇文章被中考语文试卷、高考语文试卷选为阅读题,被编入小学、中学语文教科书及课外阅读教材。著有散文诗集《林则徐的声音》、散文集《俊彩星驰》《乡雨》《蓝天下的风景》《月籁音丝》、短篇小说集《净土》。曾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郭沫若散文随笔奖,中国作家协会全国游记散文征文优秀作品奖,全国第七届冰心散文奖,中国散文学会首届西柏坡散文奖,人民文学杂志社“爱与和平”征文优秀奖等。2004年第一期《散文选刊》杂志曾刊登个人专辑,作为“前沿作家”推出。2013年被评为徐州市十佳实力青年作家。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

内容简介

天然玉成 家,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是一个融洽的字眼。而 自从有了“家”这个词,也就有了相应的漂泊,漂泊 的尽头就是找到自己心灵的乐园——回家。我住的地 方与我上班的地方相距约有八里路程。它们分别处于 郊区与城区的位置上。我从几年前就一直漂泊在城市 与城市边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披星戴月、起早贪 黑。 每当我从这个多姿多彩的小城驱车回到八里外的 住处的时候,尤其是在夜晚,看那万家灯火像头上的 星星零零碎碎地明灭,我便倍感生活的温馨。但我又 非常清楚,这么多的灯光却没有一盏是属于我的。我 很想拿一个遥控器,立即打开我自己的灯。在那一刻 ,灯,成了一个家的象征。家,才是生活。所谓快乐 的单身汉,因了岁月在那一瞬间顿失自由而索然无味 ,就像一枚风干了的青杏,甚至有种置身于荒野的凄 迷。满目繁盛,哪儿才是属于自己的家?我只求千万 别让我在那一刻听到“我想有个家”的歌声。但我还 是从一个朋友那里听到了传来的歌声。那是一个除夕 之夜,当友人急遽赶到那个城市的时候,已赶不回乡 下的老家与亲人团聚,他便坐上了这个城市全年的末 班车去寻找旅馆。街道两旁的人们开始燃放烟花,俨 然一派锦绣,耀眼的礼花在空中闪烁,好似仙女下凡 ,翩翩起舞,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怀抱琵琶,轻拨 银弦,鞭炮声打破了夜的宁静,把天空衬得美丽无比 。坐在他侧面的一位女孩嘶哑着嗓子对司机说,放一 支歌听吧。司机便按了按键,不想却是那“我想有个 家”。女孩忙喊关了它关了它,但司机好像充耳不闻 ,歌声如一支悲痛的哀乐,在暖暖的除夕夜和空空的 车厢里久久回旋,寒风般刀割着旅人的心。家,就是 小时候我们兄弟姐妹几个打架哭成了一片,打成了一 团。有时候我们会依偎在一起,像小猫小狗似的紧挨 着,有时候我们会打架打得短兵相接,以致不相往来 。可是打着闹着,玩着长着,转眼都各奔前程了,然 后就是盼着相逢团聚,盼着逢年过节。 如今,我像一只大风筝,不论飘到哪里,家园就 像一根拉不断的线,末端总紧紧系着我的心。家是归 宿的港湾,家是游子的车票。人啊,不能没有家。家 ,无须靡丽,只要温煦,一盏灯、一间房、一张床, 灯能给人光明,带来温暖,房能挡雨避风,床能使疲 惫的身躯得到休息。家是什么?家就像一轮太阳,家 人欢畅的笑容,合成一缕和煦的阳光。 原本我们都是有家的。只是一代一代慢慢地离开 父母又去营造自己的家。每当我想起父母双亲,我便 想起那曾经踏实却不得不渐渐虚大的家和那依然虚大 却又不得不渐渐踏实的家。回家的梦像鞭子一样地鞭 笞着成家的感触。这东西像一个不速之客轻轻地朝我 走来,而我仍然纵声歌唱“早着呢早着呢”的青春之 歌。直到后来我终于不得不重新考虑和调整自己的爱 情观乃至整个人生观,我不得不承认自己终归也算半 这是一部个人散文作品集,结集了作者近年来所创作的多篇散文作品,共有四辑,多为叙事性散文,写人、叙事、状景、状物,篇幅较长。该部散文作品集主要涉及农村题材,反映了作者家乡的农事农物、亲人友人、趣事趣物、风土人情、特色物产、地理地貌等方方面面,内容极为丰富。作者对农村了解深刻,观察非常仔细,描写入木三分,细腻感人。所结集的散文绝大多数作品很有分量,既有广度、深度,又有温度,所写的人、事、景、物,大都是作者的亲身经历,具有较高的真实性,增强了艺术感染力,很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