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泊桑短篇小说选/经典阅读解读点评

莫泊桑短篇小说选/经典阅读解读点评
作者: (法)莫泊桑|主编:海江|译者:赵少侯
出版社: 西安交大
原售价: 29.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莫泊桑短篇小说选/经典阅读解读点评
ISBN: 9787560551036

作者简介

莫泊桑,法国著名的自然主义小说家,享有“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美誉。 1850年生于法国,十三岁进入伊斯弗特教会学校,开始写诗。三十岁那年,他因在左拉主编的《梅塘夜话》中发表短篇小说《羊脂球》而一举成名,并从此埋头写作。曾经投师福楼拜门下,受其影响顿为深远。福楼拜常常对莫泊桑说:“所谓才气,就是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莫泊桑不负严师所望,创作十分勤奋,短短十年间,完成十六部短篇小说集,六部长篇小说,三部游记,一个剧本以及许多杂文,是一位非常勤奋的作家。不过在所有作品中,仍以短篇小说成就最高。莫泊桑擅长从平凡琐碎的事物中撷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深入刻画出种种耐人寻味的人情世态。 莫泊桑于1893年因精神病死于巴塞精神病院。他的一生,正如他自己所描述的:“像一颗慧星,一闪即逝”。

内容简介

游击队的队伍也过去了,每一队都各自起了英勇 的称号,如“战败复仇 队”、“墓中公民队”、“誓死如归队”等,他们的 神气很像土匪。 他们的那些首领,有的从前是布商或粮商,有的 以往是油脂商或肥皂商, 现在暂时当了军人;他们所以被任命为军官,有的是 因为金币多,有的是因 为胡子长。他们上下穿的都是法兰绒衣服,镶着金线 ;全身佩挂着武器,说 起话来声高震耳,经常讨论作战计划,自以为垂危的 法国只是靠了他们这群 大言不惭的人的肩膀才得以维持;不过他们有时候也 惧怕自己的兵士,因为 那原是一些亡命之徒,勇敢起来常常超出常规,但是 惯于打家劫舍,荒淫 纵欲。 据说普鲁士军队就要开进鲁昂城。 两个月来,本地的国民自卫军一直在附近森林里 小心谨慎地侦察敌人, 有时开枪打死自己的哨兵;一只小兔子在荆棘丛中动 一动,他们便立刻准备 作战,现在却都逃回自己的家里。武器、军服以及他 们当初在三法里方圆之 内拿来吓唬大路上的里程碑的一切杀人凶器突然都不 见了。 最后一批法国士兵总算渡过了塞纳河,预备从圣 赛威尔和阿沙镇转奥特 玛桥去。走在最后的是将军,他已经不抱任何希望。 带着这些一盘散沙似的 败兵残勇,实在也无能为力;一个惯于打胜仗的民族 竟遭遇了这样的大崩溃, 英勇昭著的民族竞败得不可收拾,将军身处其中也是 张皇失措,他由两个副 官左右陪伴徒步走着。 此后,城里便出现一种深沉的平静气氛和一种静 悄悄的惊慌不安的等待 状态。许多做生意做得毫无男子气概的、大腹便便的 小市民,忧心忡忡地在 等待着战胜者,他们战战兢兢,唯恐敌人把他们烤肉 的铁钎或下厨的菜刀也 当做武器来处分。 生活好像是停止了:店铺都关着门,街上鸦雀无 声。偶尔有一个居民被 这种沉寂吓倒,急急匆匆贴着墙边溜过。 等候期间的这种焦躁不安竟使人们希望敌人早来 。 法国军队走后的第二天下午,不知从哪儿钻出来 几个骑兵,很快地穿城 而过。随后,过了不大工夫,从圣卡特琳的山坡上就 下来了黑糊糊一大片人, 同时在通往达纳塔尔和布瓦纪尧姆的两条公路上也潮 水般涌来了两股侵略军, 这三支队伍的先遣队正好同时到达市政府广场会师。 于是从附近的各条街巷, 德国军队都开了过来,一营跟着一营,沉重的、整齐 的步伐踏得街石橐橐 地响。 沿着那些好像无人居住、死气沉沉的房子,升起 一片陌生的、喉音很重 的喊口令声;同时在关着的百叶窗后面,有许多只眼 睛在那里偷偷地瞧着这 些战胜者——他们依据“战时法”,现在是本城的主 人,财产和生命的主宰 者。本城的住户,都留在他们遮得乌黑的屋子里,非 常惊慌,就仿佛碰到了 洪水泛滥和毁灭性的大地震;不管你是多么聪明,多 么强壮,都毫无用处了。 因为,每逢事物的旧秩序横遭摧毁,安全不再存在, 人为的法律或自然法则 所保护的一切东西都听凭一种凶残的无意识的暴力来 摆布的时候,人们就不 免要有这种同样的感觉。地震把整整一个民族压死在 倒塌的房屋下;江河泛 滥之后,淹死的乡民、牛尸和房上倒下来的梁柱就一 起顺流而下;打胜仗的 军队一到,便要屠杀自卫的人,带走被俘虏的人,以 腰刀的名义大肆抢劫, 以大炮的声音来向某一个神祗表示谢意。所有这一切 都是极可怕的大灾害, 使我们无法再相信上帝的公道正义,也不能如人们教 导我们那样,再信赖上 天的保佑和人类的理性。 各家门口都有零星的队伍去敲门,跟着就钻进去 住了下来。这就是侵略 之后的占领行为。战败者的义务从此开始,此后对战 胜者必须和蔼驯顺。 过了一些时候,第一阵恐怖过去之后,又出现了 一种新的平静气氛。在 好多的家庭里,普鲁士军官都和这家人在一桌上吃饭 。 P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