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原售价: 22.00
折扣价: 14.30
折扣购买: 古典幽梦/上海著名中学师生推荐书系
ISBN: 9787801864505
幽梦之“真” 复旦大学附中 李郦 读完朱以撒先生的《古典幽梦》,掩卷而思,头 脑里面唯余两个 字——“真实”。 朱先生是专门从事书法艺术研究的学者,在** 这个用电脑打印 机代替纸笔的年代里面,这样的研究方向本身就值得 我们尊敬和赞 叹。选择是一种志向,坚持则除了毅力之外,还要有 一份对于古代书 法艺术和翰墨文化的热爱。在我们这个浮躁满溢的社 会里面,书斋里 的朱先生在研究之余却兴致勃勃地做起幽梦来,这梦 里洋洋洒洒、五 色斑斓,却无一处不透着刻骨的“真实”。 这“真实”来源于对生命本身的关照。我们有多 久没有仰望苍天, 去欣赏那蔚蓝天边的云卷云舒?我们有多久没有走进 田野,去感*那 黑色大地的包容万千?我们有多久没有洗耳倾听,去 体会自然界的瞬 息万变?我们有多久没有赤足而行,去接*大地源源 不断地供给我们 的营养?我们的鼻子是否在嗅到乡村的酸菜味时皱起 了眉头?我们 的耳朵是否在听到乡野的歌唱的时候表情木然?除了 那些镁光灯下 的欢呼雀跃,我们还会不会把目光投向那些低微地掩 藏在世俗的尘埃 里面的真实美好?——于是,有了那些文字来引导我 们屡屡返璞 归真。 这“真实”表现为沧桑变幻之后的坦然残破。杂 *丛生的古塔犹 如一枚锈迹斑斑的钉子,古宅的木结构房梁正在被白 蚁无声地侵蚀, 透过古桥桥板的空洞感到逝者如水,古寺的围墙虽然 剥落坍塌却还是 与外界竖起了一道清静的界限,落尽绿叶的古树佝偻 弯曲却把人生的 根牢牢扎住。谁还能见到积累在烛台上的百年烛泪, 遥想当年西窗烛 下的温书夜谈?谁还会触摸粗糙古厚的千年瓦当,回 忆起那气势磅礴 的汉代宫殿长乐未央?谁还对那沉没在历史长河里的 古船满怀悲悯, 希望它再一次回到大海的怀抱?每一件古物,每一处 古迹,都是活生 生的一段历史,我们如何爱它本来的面目,将它回放 到历史和自然当 中?——于是就有了那些文字来提醒我们处处古物沧 桑。 这“真实”破除了人们迷信成说忽视体验的思维 定势。孔子为后 世声名所累,生前又有谁向他投去理解的眼光?屈原 被怀王所逐*后 投江,人们在赞美他爱国的时候究竟有没有搞明白他 究竟把爱投向了 何处?王羲之书名雄冠天下,谁能够捕捉住片言只语 间的清逸之气直 上九霄?南朝清谈风盛,服药风靡的时候,谁又能不 再嘲笑北朝的粗 糙,于那一尊尊石佛间拈花微笑?李白振袖走出了长 安,谁又能在那 激扬背后读出些许失意和无奈?朱耷为僧,王铎变节 ,历史风云变幻, 谁能够抛却政治评价的言谈,以字读心?李叔同晚年 出家法号弘一。 谁又能瞬间割断那凡尘俗世化作满眼慈悲?对于前人 ,我们究竟了解 了多少,是听取别人的意见,还是去追逐他们的文字 和脚步?——于 是就有了那些文字来劝慰我们时时重读前人。 这“真实”唤起了人们追寻古典寻找自我的精神 要求。铺一张雪 白的宣纸在书桌放牧,据一管灵性毫羽信手泼墨,目 见法书,心听天 籁,一次一次的重复中感叹着书道之深,却始终不舍 从现实此岸到艺 术彼岸的漫漫求索。甲骨金文,是对天地和人类的宣 告文字;竹简汉 帛,是对官府和世俗的真实记载;宣纸书册,是对世 界和内心的尽情表 达。只有心中无碍,笔下才能流畅;只有心中无尘, 笔下才能飘逸;只 有心中无虚,笔下才能真实。微笑与哭泣,豪迈与感 伤,激扬与中 庸……谁说只有文章才能载道?谁说只有史书才能记 人?那些展现 在我们面前的龙飞凤舞,难道不都是一场场古典的牵 挂?——于是就 有了那些文字来为我们留下道道书痕屐履。 学生刚刚开始高中学习生活的时候,我们给他们 一个作文题目叫 做《面对真实》。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很多学生都 一脸茫然。他们在 字典里面找答案,他们转前转后交头接耳。“真实” 两个字,在字典里 面的解释只是短短的一句话:“跟客观事实相符,不 假。”面对这样的解 释,他们是否能够展开思维的翅膀,交出一个精彩的 答案呢? 在学生们步入成人的阶段和他们谈“真实”,似 乎就好像整天对着 他们讲童话一样,不被能他们所理解。真话与谎话, 十几岁的孩子自 信还是分得清的,所以也懒得听老师的说教,心想着 无非就是凡事要 实事求是,不要夸大或者隐瞒。 但是“真实”这个词语真的就这么简单吗?在这 个世界被虚假蒙 住双眼的时候,每个人都会无意识地说着假话。一个 人知道自己在说 假话,或许还有回旋的余地,可怕的是人们把假话当 做真话来说,语气 却还很真诚。 是时候来重新定义一下“真实”的意义了。在确 立一些东西之前, 我们需要一些文字来开启心智,摧毁包裹在我们心头 的虚假外壳。相 对于课堂上苦口婆心的说理来,《古典幽梦》*直接 ,*可触摸,*容易 被读者所感*。 学生刚刚开始高中学习生活的时候,我们给他们 一个作业内容, 叫做“练字”。面对这个作业,很多学生都不以为然 ,他们随手拿一段 文字抄写了事,他们把字写得龙飞凤舞、潦潦**。 “练字”两个字,从 字面上讲并不等于写字,但是他们是否能够体会出这 两者的差别,平 心静气地写下每一个笔画? 在写字写了这么多年之后再来和他们谈“练字” ,似乎就好像整天 叫他们如何用筷子吃饭一样,不能被他们所理解。 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