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百花文艺
原售价: 39.00
折扣价: 23.10
折扣购买: 泥花散帖
ISBN: 9787530669181
冯杰,生于19**年,当代作家、画家。出版有小说集《飞翔的恐龙蛋》《冬天里的童话》《少年放蜂记》,诗集《一窗晚雪》《布鞋上的海》《中原抒情诗》《讨论美学的荷花》《冯杰诗选》,散文集《丈量黑夜的方式》《一个人的私家菜》《捻字为香》等。
荆芥文稿 一小袋荆芥籽是在北中原的乡村集市上所置,刚 打开小口,就透出一丝雨中的苦气。 母亲告诉我,荆芥有两套耕播方法: 一、可以在南窗下那片我自以为是的“广袤无垠 的大地”上(其实就巴掌大)种植,以初春为适。 二、种在青瓷大花盆里,置于向阳处,四季可撒 籽。天一发凉就得移到屋里,免得荆芥感冒。 乡村还有个说法,撒荆芥籽时不宜过高,以免将 籽跌死。 长高时掐叶或剪叶,凉拌、清炒均可,以生吃* 鲜。还能拌上面油炸,之后再上锅清蒸,一点不亚于 旧社会说的“小碗蒸肉”。我母亲现在还用此法来笼 络人心,使得家中一群小孩子吃得团团转,吃完了这 顿还想下顿。 我走过许多地方,尝过无数小吃,发现吃荆芥以 北中原乡下为*,别的地方不大吃,因为荆芥吃起来 满口奇异的怪味,像张岱这类人的文章。 忽然想到,像芫荽、荆芥、苏叶、薄荷这些异类 *木,气质异样,特立独行,在*木之伍里那么不合 群,都可划入明末遗老的范围。 小镇桂皮 桂皮就是肉桂之皮,属于樟科,生长在遥远的南 方。它们以揭肤之痛,来到北中原的小镇集市上凑热 闹。 在一个摆摊售香料的老头子前面,摆满八角茴香 、花椒、豆蔻、良姜、陈皮。他统一叫“十三香大料 ”。我们以后就简称他为“十三香老头”。后来省略 主语,用借代,简称“十三香”。春节前集市上香料 卖得*快,看到母亲用一个纱布袋子装着,煮肉时当 大料。过后舍不得扔,就挂起来,来年再用。 **,一个抄过我作业的同学叫我,给我一小片 东西,神秘地说:“嚼嚼。” 以后,桂皮就放在嘴里用于上课时提神,不知道 专业名字,大家就统一叫“麻辣”。孟岗小学开始流 行一种“麻辣”。每天兜子里我都装一块,上课也可 以悄悄嚼,连女生都舍不得给。 “麻辣”就是北中原小镇上的一块南方的桂皮, 属于补童贞的小补丁。 嚼完后,大家开始围在乡村集市上“十三香”的 摊子前,即使老头子看得再严,“十三香”肯定会漏 掉一味,必有一位同学得手,偷一块桂皮大家平分。 一个乡村小学期我都在桂皮的气息里度过。世上 好的调味品必须首先会**。教室里弥漫着南方肉桂 的气息。安神,麻辣,气味上升,成绩下降。 通过嚼尝,我知道好的桂皮性状应该是这样: 双卷筒状或单筒状,外表灰棕色,稍粗糙,内表 面红棕色,平坦,用指甲划一下油痕明显,质硬而脆 ,易折断,断面红棕色,油润,气香浓烈。重要的是 在舌尖的感觉,必须人口味甜。 我的结论是,**的肉桂就像男老师喜欢的前排 女生。 后来经验逐渐丰富,让我们偷选的好桂皮一片片 肉厚,体重,油性大,香气浓,嚼之渣少。品质** 。后一词是套用学校毕业鉴定书上的。 人的交往也靠气味结缘,喜欢一个人其实就是喜 欢对方的气味。臭(读嗅)味相投说的就是气味感应 ,三十里以外你会有感觉,*相投的就在百里之外, 由长垣能到达长春,从现代能到达晋代。气息和味道 *后会影响学习,有桂皮味的学生成绩大都差。不用 鉴别,班里后三名的学生肯定都有南方桂皮的气味。 我媳妇是中医师,过去下班经常一身的职业*药 味。多年之后,她说,你们吃的不全是桂皮,是一种 假的,叫阴香。这让我为自己当年的判断力稍感遗憾 。 少年时代,因为有假知识、假主义,自然也有假 *药。我们肯定也吃过杜仲、厚朴、海桐皮之类,它 们都是皮状,在“十三香”那一方迷惑人的摊子上, 它们的外表都像肉桂的近亲。P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