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未来现在就来(成为高效能的行动派)

让未来现在就来(成为高效能的行动派)
作者: 彭小六
出版社: 中国铁道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20.60
折扣购买: 让未来现在就来(成为高效能的行动派)
ISBN: 9787113217624

作者简介

男 原名 彭君 简书作者 关注度排行第一位 计算机科班出身,做过8年程序员,3年项目管理,现任一家江苏上市半导体企业做IT主管,负责集团IT信息化建设和互联网转型产品开发。会带团队,会玩手绘,会画思维导图;擅长个人知识管理,也经常做内部培训。会玩单反,喜欢拍人文纪实;会做PPT,也会UX。喜欢读书,更喜欢做分享;懂互联网思维,也在进行020创业。他是万恶的处女座。 现年32岁,2014年4月开始在简书练习写作,一周一本读书笔记,练习了40周;而后转入阅读和知识管理领域,完成职场学习系列文章近17万字,涉及时间管理、知识管理、思维导图、PPT、项目管理、产品管理等话题。

内容简介

1.我们都是口是心非 1999年,三位心理学家理德(Read)、洛温斯坦 (Loewenstein)、卡亚纳罗曼(Kayanaraman)在心理实 验调查中发现:在选择喜欢看的电影时,人民对高端 大气上档次的严肃题材评价更高,但是一问到他们现 在想看什么电影的时候,他们却往往选择轻松的娱乐 片。 其实这种口是心非的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 普遍。 有时我们嘴上说一套,实际行动却是另一套。 比如我们都觉得应该少玩手机,多利用碎片时间 看看书。 但是我们的手机使用习惯,每天都被手机看在“ 眼里”,并记录了下来: 2.那我们为什么会拖拉呢? 为什么我们明明知道某种做法对我们有好处但是 偏偏不那样做呢? 进化心理学认为:人天生就是理性的动物,据说 正是这种理性的能力把我们和其他动物分开。 我们每个行为都是基于慎重考量,并且通过这样 的深思熟虑完成的,我们渴望能把事情做到完美。但 是又因为我们的大脑是从动物进化而来,所以我们的 行动又往往屈从于本能。 古希腊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发现了这个现象, 并提出了一个哲学问题:“意志薄弱”,也就是我们 明明知道这样做对自己有利,但是偏偏不做的神秘现 象。 就像你看了小六的文章,然后决定明天早半个小 时起来看半个小时的书,可是等到明天早上的时候, 你很难做到。 我们和完美理性的斗争,最明显的失败案例就是 做事情喜欢拖延。 而这种拖延,很多时候会让我们感到非常沮丧; 让我们有很强烈的负罪感。 本人就是因为自己的新书一直拖稿,从而觉得自 己这辈子也没有机会红了。ORZ 3.拖拉一点也无妨,你有病,我有药方 斯坦福的约翰.佩里(John Perry)写了一本新书叫 《拖拉一点也无妨》,我看到书名就决定买了!因为 我觉得,这个世界上居然还有人这么义正言辞地说拖 延没什么大不了,这需要很大的勇气呀,应该支持! 佩里教授提出了一个方法叫:结构拖延法。 为某人必须完成的那些任务梳理出一个结构来。 你把自己想要完成的事按照重要性列一个清单,在脑 子里想想也行,或者专门写下来。 你甚至可以称之为“优先级清单”,把看起来最 紧急最重要的事情排在前头,但是也要有一些其他值 得做的事情排在后面。 于是完成后面这些任务变成了避免去做清单最上 方任务的一个手段。 借助这种排列得当的任务结构,拖延症患者变成 高效能人士! 4.我也是拖延症患者 比如在我自己的奇妙清单(wonderlist)里面,明 天的工作有这些: 优先级最高的标记出来,然后后面再列几个同样 值得做的事情。 明天如果第一件事情我不想做,想拖延,我就会 在清单中从排第二位或者后面的工作中挑选一些事情 来完成。 再比如编辑大人给我列了一个新书里面待补充的 章节清单,我同样排了一个优先级。 然后发现第一篇不想写,想拖,那就换第二篇看 看能不能写,还是想拖,那就继续换,最后发现列表 上都不想写(原谅我,编辑大人)。最后一看自己的待 办清单,咦,原来还有很多篇文章之前积累的一些素 材一直没写呢,不如先写这些吧。 于是就开始写起了跟新书无关的文章……(原谅我 ,编辑大人) 最后怎么样呢?效果很好啊,虽然新书是拖稿了 ,但是我却在三天时间里写了近10篇文章,在简书首 页上疯狂刷屏。 你看,这也是很有成就感的事情嘛! 5.快速治疗方案:结构拖延法+21天习惯养成+社 群监督 所以,你看结构性拖延更像是和自己玩心眼。 将自己的代办事项以结构化的形式展现,这个不 想做,那你做那个呗。 反正都要做,都重要。 到最后,即使最想做的那件事情你拖延了没有完 成,但是其他重要的事情你还是完成了不少。 这样的结果总比你这个不想做,就在那里什么都 不做,刷手机几分钟看一次朋友圈有成效的多吧? 当然知道了理论还不够,我为了实践这套治疗方 案,还参加了一个吃青蛙训练营,和天南海北的小伙 伴们一起,每天打卡,对任务清单进行互评,21天快 速治疗拖延症。 通过:结构拖延法+21天习惯养成+社群监督,用 21天速效治疗了拖延症,并养成为固定的行为习惯。 具体是怎么一回事,我们下一节接着说。P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