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纪民艺

二十一世纪民艺
作者: (日)赤木明登|译者:张逸雯
出版社: 中国美术学院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6.60
折扣购买: 二十一世纪民艺
ISBN: 9787550318205

作者简介

赤木明登,1962年生于*本冈山县。1984年从中央大学文学部哲学系毕业, 进入世界文化出版社任编辑。1988年辞职,移居至轮岛市三井町,并拜轮岛涂底漆匠人冈本进为师。1994年出师独立,开始用和纸制作*常漆器。同年举办初次个展,后于**外多次举办个展。1997年被德国国立美术馆“*本的现代涂物十二人”展览挑选为展览艺术家。2000年入选东京国立近代美术馆“观器——在生活中呼吸的工艺”展。2010年入选冈山县立美术馆“冈山?美的回廓”展。2012年入选奥地利国立应用艺术博物馆“物——质朴与简素”展。作品被慕尼黑应用艺术馆等多个美术馆收藏。制作之外,以专栏、著书等文字活动探讨工艺与生活。

内容简介

【序言】 本书是将我在季刊《住》2009年春季号至2017年冬季号上连载的“无名的道路”专栏文章中,与民艺相关的部分重新整理,并对内容进行增补、修改后,进一步编辑形成的。 “工艺的诸多问题仍有如一块尚未开发的**地。较之于已有相当积累的艺术理论,工艺理论还处于初步阶段。不可思议的是,甚至连工艺的意义都尚无人能论述其深刻的智慧与正确的认识。”(柳宗悦《工艺之道》) 1928年,柳宗悦先生在其**本民艺理论集《工艺之道》开篇的这段话,是我写下这本书的契机之一。如今,距柳先生的发言已过去九十年。先生的工艺理论广为流传,是否真的被深刻理解了呢?在民艺运动即将迎来百年纪念之际,在跨越二十世纪与二十一世纪的这一百年时间里,民艺理论是否被大家正确认识,是否存在与时代不符、需要*迭的部分呢? *本是一个工艺种类极为丰富的国度。若有机会巡游世界,走访各国普通家庭的厨房,就会对此深有感触。无论在亚洲其他**,还是在欧洲诸国或美国,大部分家庭的食器柜里往往只摆一套与家庭人数相应的餐具,比如一套尺寸齐全的白瓷餐具,并在*常三餐中轮流使用。而且,这些餐具大部分都是工业制品。他们所持有的食器数量,在*本人看来少得惊人。想必这是因为在各国社会工业化的进程中,相对廉价的*用品总会提早一步被**产业化。 反观*本,种类丰富的手工艺品至今活跃在人们的*常生活中。并且,制作这些手工艺品的匠人不仅没有消失,后继还有年轻人愿意传承。*本能保有这番景象,不正是柳先生及其倡导的民艺运动*伟大的功绩吗? 在靠天吃饭的农耕社会中度过一生的先人,利用土地本来的资源和养分所创造出的生活道具,让柳先生从中发现了与自然协调的美。明治时期开始进入现代化,人与土地的关系渐行渐远,手工艺品逐渐被工业制品取代,同时,经历了现代化的个体将手工艺品作为一种观赏的表现手段,划入了美术品的范畴。在这种风气下,民艺运动欲成一道堤防,将逐渐消失、分崩离析的手工文化尽可能地保留下来。然而,这份努力也终成徒劳,柳先生所真正不舍、疼惜的,*终还是没能逃过被时代 巨浪吞没的命运,只留下了一个剪影。 也许你会有疑问,我不是才表明,民艺运动为这个**留下了丰富的手工艺吗?是没错。但很可惜,也可以很不客气地说,如今留下的不过是当时的残像。生活在当今社会的我们,与孕育出柳先生所收集的民艺品的时代相去甚远,因而我们既不可能制作出真正的民艺品,也无法去使用它们。但即便如此,我们仍不应该袖手旁观,眼看这些财富消失殆尽。 (1) *本漆涂名家赤木明登,回溯民艺之路,探求跨越时代的“美物”之本,写下与每*生活融为一体的民艺新论 经历过民艺运动洗礼的*本,手工艺品如今虽仍活跃在人们的生活中,但许多情况下只是被视为蕴含过去乡土情趣的观赏之物,或者从纪念品商店带回的伴手礼。赤木明登自出师独立起,便致力于制作供人们*常使用的漆器。在迄今已近四十年的手艺生活中,赤木明登不断反思手工艺的本质,试图诉说手工艺在今时**的生命力所在。民艺不只是“用于*常生活中的,简素普通之好物”这样一个简单的空壳,在这背后,*重要的是充分理解民艺的精髓,以找到既一脉相承又因应时代变化的“美物”之本。赤木明登从自己的漆艺生活,从顺应时节的每*作息,甚至从对杯中物的嗜好里,寻找共通的、能**时间传递下去的美之精神。 (2)重新解读柳宗悦为民艺奠基的经典著作,化为贴近当代生活的审美思考 *本思想家柳宗悦以一本《工艺之道》,开启了民艺运动的风潮,深深影响了*本的手工艺生态和生活美学。在赤木明登遭遇迷茫时,柳宗悦留下的一系列经典作品“救”了他,促使他重新回到民艺的源头,寻找能化为**精神动力的美学精髓。本书虽取“民艺新论”的架构致敬柳宗悦的《工艺之道》,但赤木明登是以自己的实际生活,去重新体会柳宗悦所提出的“直观”“用之美”“下手之美”等经典美学概念,充满从心发出的诚挚反思与*常的细枝末节。他反省年轻时以物型取巧的制作理念,在进山采菇时想到人与自然的共处、人与工艺的融合,在探访清酒酿造人时体会人与物的亲和,近百年之前的美学观念,都化为了生动的细节。书末附20幅代表当今民艺之美的物品摄影,直观地传达赤木明登的审美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