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售价: 50.00
折扣价: 35.00
折扣购买: 菅茶山赖山阳汉诗研究(日本汉诗名家研究)
ISBN: 9787100152921
李均洋,日本爱知学院大学文学博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翻译资格(水平)考试日语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跨世纪优秀人才,首都师范大学中青年学科带头人,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点博士生导师,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日本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广岛大学北京研究中心副主任,广岛大学特聘教授,山西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主要研究日语语言文化比较和翻译理论与实践,主持过国家社科项目,科研成果曾获北京市第五届和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译著有《方丈记》、《徒然草》等。 赵敏俐,1954年生,内蒙赤峰人,文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主任,首都师范大学重点学科中国古代文学学科负责人。主要从事先秦两汉文学和中国古代诗歌的教学与研究,出版过《两汉诗歌研究》、《汉代诗歌史论》、《文学传统与中国文化》、《先秦君子风范》、《周汉诗歌综论》、《汉代乐府制度与歌诗研究》、《20世纪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合著)、《中国古代歌诗研究――从〈诗经〉到元曲的艺术生产史》(合著)、《中国诗歌通史》(主编)、《中国诗歌史通论》(主编)等学术著作。发表过《魏晋文学自觉说反思》、《论七言诗的起源及其在汉代的发展》、《20世纪出土文献与中国文学研究》、《咏歌与吟诵:中国早期诗歌体式生成问题研究》等论文100余篇。 佐藤利行,生于1957年。日本广岛大学文学博士。日本全国汉文教育学会理事、六朝学术学会评议员、日本汉语检定协会评议员、中日高等教育联络会(希平会)会长、广岛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教授、广岛大学副理事、广岛国际中心评议会议长、广岛大学北京研究中心主任、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特聘教授。主要研究中国古典文学、中日语言文化比较研究、综合人类学。
菅茶山的咏物诗主要分为歌咏花木、描绘动物和吟诵风物三大类。下面笔者就先从菅茶山歌咏花木的诗歌入手,来分析菅茶山是怎样传承已有的咏物风格,并且同时开发独自的清新诗风的。 在菅茶山众多的咏物的诗篇中,通过统计和对比可以发现,其中描写梅花的诗篇占了很大比重。在149 首咏物诗中,写梅花的就有35 首之多,其次分别是咏蝶和萤的,各有7 首。 《梅》之二 暗里寻香折一枝,林头路滑雪消时。 人间何处无娱乐,恐使花神笑许痴。 《梅》之三 春立韶光及我家,雪晴晴照照银沙。 今年第一快心事,手接庭梅将著花。 在七言组诗《梅》中,第二首写得最是传神。以“暗里寻香折一枝”开头,即写梅花的香气宜人却又不事张扬,只是暗暗传递香气,而在雪刚刚消融,路面还很湿滑的时候,诗人却折了这一枝梅,心满意足地回家而不顾路途坎坷了。这时“花神”的形象出现了,“笑许痴”生动地写出了一位美丽的花神躲在花丛中偷看诗人折梅欢喜而归的情景。好像如果被花神发现的话,她也会偷笑诗人“人间何处无娱乐”,而偏偏折这一枝梅了。全诗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一幅诗人访梅折梅图,而躲在一边暗笑的花神无疑给这幅图景添加了额外的色彩,连花神都笑诗人爱梅的执着呢。 紧承第二首的《梅》之三,写到了在阳光明媚的冬日清晨,诗人在庭院中赏梅,看到自己栽种嫁接的梅花将要开花的喜悦。诗人爱梅,更喜爱栽梅养梅,不管是瓶养的梅花,还是自家庭院里栽种的梅花,诗人都是那么精心地呵护着它们,仿佛是以梅为友,与梅为伴。 这两首咏梅诗体现了菅茶山观察细致入微,想象力丰富而且描写生动的特点。“恐使花神笑许痴”这一句体现出诗人独特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而“今年第一快心事,手接庭梅将著花”这句诗又好似平日里诗人的自说自话,于平淡中透露出诗人对于梅花的喜爱和怜惜。梅花是在唐代鼎盛时期由大唐传入日本的,受到中日诗人的喜爱和歌咏,一度占领了咏花木诗的主导地位,数量也相对较多。同时,在江户时代后期,樱花作为日本本土的花卉,也逐渐得到了日本诗人的重视。菅茶山咏花木诗中就有这类诗。 后记 小时候雨天在家看母亲织布,一梭一梭左右穿梭,脚下一上一下地踏动织机,心中油然对母亲产生一种崇敬之情:真伟大,这样一梭一梭竟然能织成数丈棉布,过年给我们缝新衣裳。 这部《菅茶山? 赖山阳汉诗研究》书稿就要付梓了,从项目立项、结项到编辑提出修改意见加以修订,真有点像儿时看土机织布的感觉。感谢 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日本汉诗研究”立项及结项评审专家的支持,感谢《光明日报》“国学版”编辑梁枢先生对项目的重视及热情,感谢日本道家学院校长早岛妙听先生提供珍贵的研究资料并耐心细致地回复咨询,感谢日本福山通运涩谷育英会小丸法之会长、福山通运小丸成洋社长对本项目研究的关切和期待,感谢日本福山市教育委员会及福山市市民积极参与在福山市多次举办的“中日日本汉诗研讨会”及汉诗吟诵活动,感谢日本广岛大学图书馆给予的支持,感谢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马富丽老师一贯热心的支持,感谢首都师范大学电子文献所尹小林所长的一贯大力支持。 首都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龚新宇为本书的引文及参考文献进行了细致的核对补充,首都师范大学日语系张锦同学为最后修订做了很多工作。 感谢商务印书馆韦爽、张双龙和李强编辑为本书出版所付出的辛劳。 中日文化影响交流源远流长,已故京都大学教授、著名学者上田正昭先生曾指出:“整个日本列岛文字的使用和发展,不仅关系到列岛内部的信息传达,还在外交和外贸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汉字同日本民族的形成和国家的成立、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见《古代日本和渡来文化》,东京? 学生社1997 年初版,第24 页)同样,汉诗这一日本列岛的外来文学形式,是在日本列岛内部文字和文化的自觉追求中落地生长起来的,是日本列岛和民族及日本国家形成过程中的标志性成果。从这个意义上说,本书也是中日文化影响交流的标志性成果之一。今年恰逢中日邦交正常化45 周年,明年是中日友好条约签订(1978 年缔约)40 周年。谨以此书予以祝贺和纪念。 中日学者通力合作的学术结晶,研究了日本汉诗中颇具代表性的菅茶山汉诗和赖山阳汉诗,蕴含多重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