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二十世纪(当代文坛刺客宁肯创作40周年纪念版)/宁肯文集

我的二十世纪(当代文坛刺客宁肯创作40周年纪念版)/宁肯文集
作者: 宁肯
出版社: 上海文艺
原售价: 49.00
折扣价: 31.40
折扣购买: 我的二十世纪(当代文坛刺客宁肯创作40周年纪念版)/宁肯文集
ISBN: 9787532166718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宁肯,北京人。小说家,散文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天·藏》《蒙面之城》《三个三重奏》《沉默之门》《环形山》。1959年生于北京,原名宁民庆,祖籍河北省河间县宁庄。198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二分院中文系。1982年在上海《萌芽》发表诗歌**作《积雪之梦》。1984年至1986年旅居**,《天湖》《藏歌》《沉默的彼岸》等一系列散文使其成为中国“新散文”运动代表之一。著有散文集《说吧,**》《北京:城与年》《我的二十世纪》《思想的烟斗》。另有中短篇小说集《词与物》《维格拉姆》,非虚构作品《中关村笔记》。现为中国作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十月》杂志常务副主编。两次摘得老舍文学奖长篇小说奖,获首届施耐庵文学奖,第四届《人民文学》长篇小说双年奖,北京市文学艺术奖,2001年第二届《当代》文学拉力赛总**,首届孙犁散文奖双年奖,**届香港“红楼梦奖”**奖,首届美国纽曼文学奖提名。入选2014年《亚洲周刊》十大小说,2017中国好书,有作品翻译成英语、法语、意大利语、捷克语。

内容简介

在我看来,散文就两种,一个是工具散文,一 个是审美散文。工具散文有审美性,审美散文有工 具性。这是我对散文基本的分类,也反映了我对散 文的认识。何为工具散文?工具散文是散文的本义 ,就像语言是传达思想的工具一样,在这点上散文 为语言天然而生,作为文体*接近语言的本义。换 句话说,散文是传达思想的工具,这里包括意义、 意思。这些意义或思想或者有一个中心——其他表 达都是围绕这一中心的,无论叙事散文还是抒情散 文还是政论文,还是杂文随笔札记散记*记书信, 无论方式上是托物言志,还是直抒胸臆,有多少种 修辞手段,是比兴、象征,还是旁征博引,无外乎 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你要或明确或有力地表达 一个什么意思,有一个主题,一个中心思想。当然 ,各种实用文体就不用说了。 审美散文与工具散文正相反,它反对自身的工 具性,它不是一事一议,不是通过什么表达了什么 ,不是托物言志,不是围绕着一个中心思想,不是 一二三条分缕析说明什么,它*主要的特征是无中 心思想,是多元、分散、不确定,强调的是思想的 过程而非思想,是流动的、多变的、在场的,是生 命与情感和智性无时无刻的介入,一切都和心灵相 关。心灵是审美散文**的或*大的母题。在心灵 的意义上,散文与诗、小说、戏剧获得了同样的创 造性的地位。传统上,当我们谈论创造一词时,很 少把它同散文联系起来,但当我们读到像鲁迅的《 野*》时,我们又会毫不犹豫地使用创造这个词。 散文与诗歌小说的某种不言而喻的不平等性就在于 散文在整体上心灵的(动态与在场的心灵)缺席, 个体的心灵,一个如此巨大的母题,散文却视而不 见,或简单处理,散文的心灵性主观性一直被它的 强大的工具性压制着,始终没有得到真正的释放。 所幸有《野*》,鲁迅的伟大就在于他的文本 提供了许多可能(可惜我们并没有用好)。我们拿 鲁迅的杂文和《野*》相比,会清晰地发现前者是 毫无疑问的工具散文,后者是典型的审美散文。《 野*》通过什么表达什么了吗?中心思想是什么? 托物言志了吗?是像《白杨礼赞》《茶花赋》整个 这一脉的散文?不。《野*》呈现的是鲁迅的黑暗 之心,是心之状态、场阈、过程。 当然,审美散文也有工具性,它不可能天马行 空、脱离大地而存在,它的局部的工具性是显而易 见的,是审美散文的大地,但不可否认它的主要部 分是在天空的。然而这天空不是虚空,而是心灵, 内宇宙。同样,工具散文也有审美性,而且在高手 那里常有着很高的审美性。比如朱自清,他的《背 影》《荷塘月色》,如此优美,情感的流动如此准 确、幽微,堪称艺术散文。却非审美散文,《背影 》《荷塘月色》表达的东西是确定的,有可总结出 来的鲜明的主题。有人把艺术散文区别于其他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