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
原售价: 32.00
折扣价: 25.60
折扣购买: 中国--加速城市化的考验
ISBN: 9787112094530
比起欧美国家来,中国在加速城市化阶段有哪些国情特点呢? 1.远多于欧美的人口 什么是中国城市化的特殊性?比起欧美国家来,中国更加严峻的难题是 什么?无庸讳言,就是中国的人口。中国总人口已达1 3亿,而美国人口是 2.8亿,西欧1 6国人口是3.8亿,全球高收入国家人口总和也只有9.6亿。中 国人口规模超过了美国三倍、西欧四倍。如果把中国城市化比喻为一个民族 的“搬家”,按照中科院何传启教授(2006)的算法,则相当于把一个西欧人 口从农村搬进城市,再把一个西欧的人口从城市搬到郊区。 上个世纪90年代,世界上约60%的人生活在距海岸线10。公里的沿海地 带,而在中国,只有43%的人口生活在沿海省份。这说明中国人口的分布总 体上还是一个亚洲大陆国家,距离一个太平洋国家还有相当的路。 “移山填海”:中国人口的大迁徙 中国大陆人口重心正在向东部沿海移动。统计显示,20世纪90年代的十 年间,中国西部地区人口增长速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33个百分点。但是, 西部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却比全国平均数还高出两三个千分点。而在东部沿海 省份和京、津、沪等直辖市,人口增长速度均为两位数,但上海市的户籍人 口从1993年以来,已经连续8年自然负增长。由此我们看到,流动人口正在 从西向东大迁徙。广东省人口因人口流入增长速度居全国之首,超过了37% 。 在许多中西部省份,几乎是绝大部分剩余劳动力将大城市和沿海地区作 为流向地,在河南、四川、安徽、江西等省劳动力输出的主要地市,农村外 出劳动力已超过当地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0%。在沿海一些地区,来自外省区 劳动力的比例一般达到20%左右,有的占到30%。 从全国宏观角度来看,中国的城市化要为当前数以亿计的农村富余劳动 力在城市创造出足够的就业岗位,让未来8.5亿左右的农村人口融入城市生 活。这是按2030年中国将到达人口高峰,亦将基本上完成工业化,总人口16 亿和75%的城市化率计算,将比目前新增8.5亿城市人口。 无论是就业的机会还是生态的容量,东部都更加宜于人口的大规模集聚 。沿海城市迅速发展,涌现众多的大城市,并进而产生大城市群,在大城市 群之间逐渐形成城市连绵带,这是未来二十年中东部城市发展的必然景观。 而在中部和西部,将随着人口的整体净流出和农村人口向城市的集中,在各 省都将出现首位度相当高的大城市。但城市群与城市连绵带的出现则一定会 晚于东部。这是全球化下中国城市体系必然的变化。 在这种“移山填海”的大背景下,中国城市化会造成全世界没有的问题 ,他要求中国的治国者和各地政府充分借鉴世界经验又创造出中国的解决方 案。 2.远少于欧美的人均资源 资源水平,是中国与欧美在高速城市化中另一个巨大差别。维多利亚女 王时代是英国完成加速城市化阶段,这个时代的经济学家杰文斯曾经怀着喜 悦的心情写到:“北美和俄国的平原是我们的玉米地,芝加哥和敖德萨是我 们的粮仓,加拿大和波罗地海国家是我们的木材林,澳大利亚有我们的牧羊 农场,而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 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植茶叶……”日本在二 战后,砍光了东南亚国家大部分的热带雨林,砍得这些国家目前已经没有木 材可以出口。美国在从土木钢铁经济转向石油经济之后,自20世纪40年代, 便开始利用中东的石油。半个多世纪下来,美国消耗了中东地区出口的大部 分石油(仲大军,2004)。 今天,当中国搬家的时候,我们有没有当年英国的条件?我们敢不敢走 一条高能耗高物耗之路?2003年中国以占全球54%的水泥、34%的钢铁、30 %的煤炭、7%的石油、13%的用电量,打造出全球大约3.5%的GDP。2003 年一些沿海省市在“旧城改造”中拆掉的建筑面积都高达数千万平米,这样 的资源大消耗和存量资产大破坏,是我们祖上的遗产和子孙的权益可以支撑 的么? 专栏 中国主要矿藏储量占世界的比值 中国煤炭仅占世界总储量的16%、 石油占1.8%、天然气占0.7%、 化石能源折合标准油当量占世界比例不足11%。 铁矿石不足9%,锰矿石约18%, 铬矿石只有0.1%,铜矿石不足5%, 铝土矿不足2%,钾盐矿小于1%(齐建国等,2005)。 中国从2005年,钢铁生产能力可能会达到4亿吨,铁矿石与钢铁投入产 出比是1:3.3,理论上是有10~12亿吨的铁矿石的供应量,世界供应4~5亿 吨,全世界铁矿石的可贸易量为6~7亿吨左右,因此世界市场会对中国经济 增长构成了很大的制约作用。资源穷国。怎样“搬家”? 城市化尤如一个民族的“搬家”,中国的资源能不能支撑中国人这一次 前所未有的大搬家呢?有能源专家提出:“城市化的加快使得人均消费能源 、电力水平迅速提高。过去经济增长速度是能源消耗增长速度的一倍以上, 现在,能源消耗增长速度已经超过经济增长速度。而汽车、住房和公共设施 消费,很多工业制成品都开始进入终端消费。”一段时间以来,“钢铁热” 已经开始困扰中国经济发展。2002年,中国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钢铁 业的预警指数从2002年4月开始稳步上升。2003年9月,钢铁预警指数闯入“ 红灯区”。截至2004年第一季度,钢铁行业的预警指数仍处在“红灯区”。 钢铁行业的过快发展引起了各界的重视,尤其是钢铁行业投资过热的问题( 周大地,2004)。 中国搬家的时候,恰好国民经济正处在一个“土木钢铁经济时代”,如 果说经过80年代和90年代20年间的努力,中国人民已经在吃和穿上获得了满 足,那么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建设的主要目标开始进入住房和交通工具上 面来,房地产和汽车已经毫无疑问地成为我国经济的主导产品。 然而房车时代的经济与吃穿时代的经济有着截然不同的差别,那就是: 这一时代的经济是一个高耗能、高耗材、高污染的经济。这一历史发展阶段 需要大量的生产资料和能源产品,一句话,土木钢铁经济是靠大量的钢铁、 水泥、有色金属、木材、煤炭、石油等矿产资源堆起来(仲大军,2004)。 P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