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原售价: 49.00
折扣价: 33.40
折扣购买: 1453(君士坦丁堡之战地中海史诗三部曲)
ISBN: 9787509745120
罗杰克劳利(Roger Crowley),历史学家。他出生于英格兰,剑桥大学毕业后,曾久居伊斯坦布尔,并对土耳其的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花费数年时间广泛游历了地中海世界,这使他拥有对地中海的渊博的历史和地理知识。著有“地中海史诗三部曲”《1453》《海洋帝国》和《财富之城》。
40年间,在君士坦丁堡遭遇的挫折让大马士革的 倭马 亚王朝哈里发们耿耿于怀。伊斯兰神学界感到不可思 议, 人类竟然没有渐渐全部皈依伊斯兰教或者屈服于穆斯 林的 统治。717年,伊斯兰世界进行了第二次,也是更坚 决的 一次尝试,一心要克服这个阻碍伊斯兰信仰向欧洲传 播的 障碍。阿拉伯人进攻时,拜占庭帝国内部恰好发生了 动乱。 新皇帝利奥二世于717年3月25日登基;5个月后,他 发 现,一支8万人的阿拉伯大军在君士坦丁堡陆墙全线 掘壕 据守下来,同时还有1800艘战船控制着海峡。阿拉伯 人的 战略比上一次进步了不少。穆斯林军队的统帅马斯拉 玛很 快意识到,攻城武器奈何不了君士坦丁堡的城墙;这 一次 必须对城市进行彻底封锁。他的军队带来了小麦种子 ,准 备播种,这印证了他进行长期围困的决心。717年秋 天, 他们在城墙外开垦土地,播下种子,次年春天的收成 将为 军队提供粮食。然后他们安营扎寨下来,静观其变。 拜占 庭人用装备希腊火的战船发动突袭,取得了一些成功 ,但 未能打破封锁。穆斯林对一切都做了精心准备,一心 要打 垮异教徒。 但随后,无法想象的巨大灾难不可避免,也无法 逃脱地 逐步降临到了阿拉伯人头上。根据他们史学家的记载 ,利奥 二世通过超乎寻常的、按照拜占庭人的标准也算非常 突出的 外交欺骗手段蒙蔽了他的敌人。他说服了马斯拉玛, 如果同 拉伯人销毁自己的储粮,并给守军一些谷物的话,他 就能让 城市投降。马斯拉玛照办之后,利奥二世就稳坐在城 墙后 面,不肯出来谈判。上当的阿拉伯军队没有做好过冬 的准 备,遭到了严冬的摧残。大雪覆盖地面达100天之久 ;骆驼 和马匹逐渐被冻死。越来越绝望的士兵们别无选择, 只能把 死牲吃掉。一向偏颇的希腊史学家暗示,阿拉伯军营 里发 生了更恐怖的事情。忏悔者狄奥法内斯在100年后写 道: “据说,他们甚至将死尸放在炉子上烘烤,将它们吃 掉,还 吃了发酵的粪便。”紧随饥荒而来的是瘟疫,还有成 千上 万人被冻死。阿拉伯人对博斯普鲁斯海峡令人震惊的 寒冬毫 无经验:地面被冻得铁板一块,无法挖坑安葬死者; 他们不 得不将几百具尸体海葬。第二年春天,一支庞大的阿 拉伯舰 队运载粮食和装备抵达,准备接应受到严酷打击的陆 军部 队,但也未能挽回败局。阿拉伯海军深知希腊火的厉 害,卸 载货物后就躲在亚洲海岸。不幸的是,有些船员是埃 及基督 徒,他们逃到拜占庭皇帝那里,将阿拉伯舰队的位置 报告给 他。帝国派出一队火船,袭击了毫无防备的阿拉伯舰 队,将 其全歼。从叙利亚赶来救援的阿拉伯陆军则遭到拜占 庭步兵 的伏击和屠杀。同时,意志坚定、诡计多端的利奥二 世在和 不信基督教的保加尔人谈判。他说服了保加尔人,让 他们进 攻城墙外的异教徒;2.2万阿拉伯人在随后的战斗中 丧生。 718年8月15日,也就是哈里发的军队兵临城下的几乎 一 年之后,他们放弃了攻城战,从海陆两路溃不成军地 撤退。 败军在安纳托利亚高原一路遭到袭扰,还有一个新的 灾难在 等待穆斯林的事业。有些船只在马尔马拉海被风暴摧 毁;其 他船只则被爱琴海的一次海底火山爆发毁灭,火山爆 发令 “海水沸腾,船只龙骨上的沥青熔化后,他们的船只 与水手 一起坠入深海”当初起航时的庞大舰队只剩下5艘船 返 回了叙利亚,“宣告了上帝的伟业”。拜占庭在伊斯 兰教的进 攻下承受了压力,但并没有崩溃。由于技术革新、娴 熟的外 交、个人的突出表现和强大的防御工事,以及好运气 ,君士 坦丁堡生存了下来。随后的很多个世纪里,这样的故 事一再 上演。当然,拜占庭人在这种情况下有着自己的解释 :“ 帝和圣母保佑着这座城市和基督教帝国……真诚地呼 唤上帝 的人不会被完全抛弃,尽管我们由于自己犯下的罪孽 在短期 内受到了惩罚。” 伊斯兰世界在717年未能攻克君士坦丁堡,这产 生了深 远的影响。假如君士坦丁堡陷落,伊斯兰世界向欧洲 扩张的 道路就畅通无阻了,这或许就会改变西方世界的整个 未来; 这是历史上最大的“假如”之一。这次失败打击了伊 斯兰 圣战的首次强大攻势。这场圣战将在15年后、地中海 的另 ~端达到高潮:一支穆斯林军队在卢瓦尔河畔、在巴 黎以南 仅150英里处被打败。P21-23 本书是罗杰·克劳利著名的“地中海史诗三部曲”之一。1453,君士坦丁堡的战火,两个文明的撞击。曾获《今日美国》夏季最佳图书 ,《旧金山纪事报》夏季最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