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北京大学
原售价: 158.00
折扣价: 102.70
折扣购买: 中国戏七讲
ISBN: 9787301339916
李楯,1947年生,法学家和社会学家,清华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教授。 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熏陶;少时学戏,接触过姜妙香、梅兰芳、俞振飞、侯玉山等著名京剧、昆曲演员;1962年入俞平伯先生创办的北京昆曲研究社,2004—2017年任北京昆曲研习社副社长;至今仍登台演出;讲戏,承袭齐如山、王元化、刘曾复诸先生的理路,又有自己的独特体验和感悟。
中国戏表达了什么? 中国戏表达了一种“百年身,千秋笔,儿女泪,英雄血”的文化主题。 有人说:中国人喜欢大团圆。其实中国人也有悲剧情怀:儿女、英雄,是相通的。百年身,千秋笔,儿女泪,英雄血——更多地记载和展现了一种生命的体验、一种生命的经验、一种对人世间事的慨叹。 人生不过百年,但总有一些永世留存、难以泯灭的东西。 昆曲、昆剧表现了这些,京剧也表现了这些。以至于有人专门著文,谈京剧老生唱腔的苍凉韵味,说:是一种人生的寂寞和孤独,内化于歌唱之中。听了,使人想到人生,想到天道——谭鑫培、余叔岩,乃至杨宝森、李少春的唱,莫不如此。 什么是“儿女泪”呢?—— 《西厢记·长亭》中有:“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 这,就是写“儿女泪”。 什么是“英雄血”呢?——《单刀会》中关羽面对大江滚滚而去,想到赤壁鏖兵,想到当年那些风云人物,说这是“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 英雄与儿女是相通的。以至于是琴心剑胆,侠骨柔肠,甚至是英雄气短,儿女情长。《玉簪记·秋江》中有: “秋江一望泪潸潸......这别离中生出一种苦难言,恨拆散在霎时间”,以至于“心儿里,眼儿边,血儿流......生隔断银河水,断送我春老啼鹃”。 《牡丹亭》更写出“我一生爱好是天然”,写人对美好的追求;把人,把生命写到了极致,把因性而生的情也写到了无限美好的境界——从因性而情,到由生而死,复由死而生。 我总觉得,“女为悦己者容”,与“士为知己者死”同样惨烈。 我们再看京剧《霸王别姬》,写失败的英雄——项羽说: “天亡我,非战之过也”;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又是何等的悲怆、凄厉。 昆剧《钟馗嫁妹》中的“沦落英雄奇男子,雄风千古尚含羞”,又是何等的感慨、悲凉。 我们看《青梅煮酒论英雄》和《横槊赋诗》,写曹操,《红拂传》写虬髯客,是何等的情怀与作为。 再看看《白水滩》中写莫遇奇,《五人义》中写颜佩韦、周文元,《锁五龙》中写单雄信,《草诏》中写方孝孺,《骂贼》中写雷海青,《刺虎》中写费贞娥,又是何等的视死如归—— “大丈夫在世,生而何欢,死而何惧”;“苍天若能遂人愿,打尽人间抱不平”。 与儿女、英雄同在的,是天地之间、世间百态、人情世故。 中国戏常有指天指地的:《扫秦》中疯僧问: “这上?”秦桧说: “是天。”问: “这下?”说: “是地。”疯僧说: “却不道湛湛青天不可欺。”—— “湛湛青天不可欺”这句词,在京剧《徐策跑城》中也有。 前面我们说过,《审头刺汤》中陆炳问: “汤老爷,你看这上?”汤勤回答: “皇天。”又问: “这下?”答“后土。”问: “你我为官者?” 答: “良心二字。”陆炳说: “哼!我想这无有良心之事,旁人做得,难道老夫就做不得么?” 在《通天犀》中,官府明知十一郎被冤屈,为追拿青面虎,拷打十一郎,十一郎面向审案官,问: “这上?”回答: “是天。”问: “这下?” 回答: “是地。”十一郎又说: “你再看俺的身上。”审案官心虚地说: “你身上肮脏,有什么可看。”十一郎说: “你来看,俺十一郎身上可打得出青面虎?” 同样,在戏中,包拯的定场诗是:“乌纱罩铁面,与民断冤案,眼前皆赤子,头上有青天。”正气凛然,正因为有所敬畏。 中国戏中,又有一种出自儒家思想的制衡理念——京剧《大保国》中,君臣相争,一人一句对唱的是:“地欺天来不下雨”“天欺地来苗不生”“臣欺君来就该死”“君欺臣来不奉君”“子欺父来遭雷打”“父欺子来逃出门”。 中国戏中,一方面显见了一种法治追求,有《玉堂春》中的“任凭皇亲国戚,哪怕将相公卿,王子犯法庶民同,俱要按律而行”。 一方面又有《打严嵩》中的小官要见大官,看门的就要“大礼三百二, 小礼二百四”。有,就见;无,免见。 有《女起解》中崇公道的三句至理名言—— “你说你公道,我说我公道,公道不公道,只有天知道”;“衙门口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 “大堂不种高粱,二堂不种黑豆,不吃你们打官司的,吃谁呀”。 这些,都给生活于其间的人,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人,由于生存在天地之间,所以,关汉卿写窦娥,要“感天动地”。 中国,曾经是一个农耕社会,所以,反映在《天官赐福》中,人们的祈望是:“风调雨顺”“官不差,民不扰”。京、昆的大量戏都表现天地之间的正气、人的秉性至诚和生民的愿景。 当然,中国戏还描述了“死”。《洪羊洞》中杨延昭的死,《牡丹亭》中杜丽娘的死,《斩娥》中窦娥、《草诏》中方孝孺、《搜孤救孤》中公孙杵臼的死,《碰碑》中杨业、《战太平》中花云、《别母·乱箭》中周遇吉、《霸王别姬》中项羽的死,以及,《刺虎》中费贞娥、《审头刺汤》中雪艳、《青霜剑》中申雪娥的死。 《搜孤救孤》中公孙杵臼为救孤儿而舍身,在刑场上唱“咬紧牙关等时辰”。杨五郎在金沙滩的一场恶战中,毫无畏缩,而到了战后,心凉了,在五台山出家,唱道“这一阵杀得我心中害怕,你一刀他一枪谁肯让咱”。 《挑滑车》高宠急于交锋,说:“大丈夫在世,生而何欢,死而何惧”,《长坂坡》中赵云在先后救出简雍、甘夫人后,再次杀入敌阵时唱:“此去若是无音信,枉向人间走一程”,也都展现了人们面对生死时的不同心态和情境。 大咖推荐:国学大师楼宇烈,京剧泰斗钮骠,话剧名角杨立新,文坛奇人阿城,学术名家杨念群、孙立平、渠敬东等诚意推荐 行家讲戏:作者少时学戏,看戏、演戏近一甲子,深得中国戏真昧;讲戏既师承齐如山、王元化、刘曾复诸先生理路,又有自己的独特认识和感悟 生动可感:从中国戏的可听、可看处讲起;二十七出好戏,解读淋漓尽致、尽显古典戏曲独特魅力,上百幅彩色图片,视觉还原“戏里戏外”多彩世界 何以中国:打破西方戏剧理论的“霸权地位”,用传统文化自有的语汇讲解中国戏自成一体的风格和特点;从戏本身到历史、社会、文化和人,解读戏何以成为诗、词之后“最中国”的抒情方式 装帧古雅:彩色印刷,古典裸背书脊,带来平摊阅读舒适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