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辈中人(写给中年人的情书)

我辈中人(写给中年人的情书)
作者: 张曼娟
出版社: 人民文学
原售价: 39.00
折扣价: 25.80
折扣购买: 我辈中人(写给中年人的情书)
ISBN: 9787020145836

作者简介

张曼娟,台湾东吴大学文学博士、教授,畅销与长销书作家。在大学教书逾二十年,出版有《海水正蓝》等作品集。喜欢从经典作品中发掘新情感,讲故事给孩子听。2005年成立“张曼娟小学堂”,带领孩子阅读经典,尝试创作。2010年策划“张曼娟唐诗学堂”,以现代的角度重新诠释经典唐诗,带领小读者用诗人的眼睛与心灵感受世界。

内容简介

消失的中年人 作为一个小说作者,我曾经构思过一篇幻想小说,在 某个似曾相识的城市里,中年人全体消失了,那会怎么样 呢?只剩下孩子、年轻人与老人,这世界会变得更好还是 更坏呢?如果是幻想小说,当然不必去思考中年人都到哪 里去了;可是当我环顾现实世界,注视着身边许多人,中 年人到底在哪里呢? 我的学生刚满三十岁,他在Line群组宣称自己已进入 “初老”了,加班两天就挂上了黑眼圈。我的朋友四十三 岁,她说为了抓住“后青春期”的尾巴,于是购买了健身 房的核心肌群锻炼密集课程。五十五岁的好姐妹说为了不 显老态,她投资了一副多焦眼镜,不用转换角度,就能毫 无视差地看远看近,瞬间忘记了自己已经“年老”。 无论是青春或老年,年龄的状态当然是自由心证,没 有准则的。但我发现,现代人不是把自己看小了就是把自 己看老了,青春到老年之间的那个阶段,像个断层那样, 极有默契的略过不表。于是,在我们这个时代,中年人的 消失并不是幻想小说,而确实存在于我们的意识里。 当国人的平均年龄超过八十岁,三十五岁到六十五岁 称之为中年,应该是合情合理的吧?然而,这个年龄层的 人却不大愿意贴上中年标签,恐怕是因为长久以来“中年 形象”缺乏美感,无法令人憧憬吧。 若干年前,曾经和朋友去日本旅行,清早起床到吉祥 寺一带晨跑,看见一个穿西装的男人,以倒栽葱的姿势, 醉倒在路边的花丛间,我和朋友对看一眼,说了句“中年 危机”便继续轻快地往前跑。 前些年去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正午时分,一个孤独 的男人吸引了我的注意,他拉松领带,身边放着公文包, 眼神放空,不知道已经坐了多久。烟灰缸里都是烟屁股, 鸽子在他身边咕咕咕叫着。我的脑中浮起了“中年失业” 四个字。 这几年经历了朋友的病与死,往往都来得那样急遽, 惊惧和哀伤汹汹来袭,混合而成~阵子低落的情绪。有时 候又只因为一道雨后的彩虹,或是一首动听的乐曲,而感 觉人生真美好,这就是“哀乐中年”了。 “中年危机”“中年失业”“哀乐中年”,引发我们 联想的中年词汇,都有些欲振乏力,谁也不想对号入座吧 。 媒体拍到昔日的男性偶像,便奚落写道:“如今身材 走样,不复当年,已经是一位中年大叔了。”至于女性偶 像,只要有点年纪,妆容不够严整,便立刻被形容“飘出 大婶味”。大叔、大婶,毫无疑问就是中年人,却在这个 年代成了一种讥诮与讪笑。这些年来因为出现了李宗盛这 类的大叔,逆流而上,魅力有增无减,于是,“大叔”由 黑转红,身价看涨。却不知要到什么时候,“大婶”才能 逆袭转胜呢?也许法国总统马克龙的第一夫人布丽吉特· 马克龙能发挥一点作用?然而,那毕竟是妻凭夫贵的例子 ,单身的中年女性,或是凭借自身能力闯出一片天地的女 性,显然并不适合“大婶”的称谓,需要新的思维重新定 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