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营十八年之尝胆卧心(附光盘)

敌营十八年之尝胆卧心(附光盘)
作者: 刘晓波//付会敏
出版社: 海天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24.00
折扣购买: 敌营十八年之尝胆卧心(附光盘)
ISBN: 9787807477310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假设没有蒋介石在上海发动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假设国共合作依 然能在孙中山先生倡导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轨道上继续运行,我 们将要讲述的这个故事也许根本就不会存在。 但是,历史没有假设。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后的第三天 公元1927年4月15日,注定要在共 和国的史册上写下凝重的一笔。那一天,在中国南方的最大都会广州,国民 党反动派向他昔日的朋友中国共产党公开举起了屠刀。转瞬之间,著名共产 党人刘尔崧、李启汉、萧楚女、邓培、熊雄、熊锐、李森、毕磊等牺牲在国 民党的屠刀下,数千共产党人的鲜血染红了珠江两岸。 大屠杀是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突然开始的。 那一天,按黄埔军校的操典规矩,在直属团十七连当学兵的江波与他的 同学一起,照例操练每天一次的晨操。危机就在那个时刻降临 先是荷枪实弹的宪兵们跑进小操场,把学兵连团团围住。接着学兵连连 长马克孚往前一站,发布口令:“共产党同学向前,国民党同学向后,向前 向后一步 走!” 随着这声口令,国共两党同学,向前的向前,退后的退后,刚才还严整 的军阵,立刻就乱了队形。此刻,不仅队列里的学生兵们谁也不会意识到, 甚至连直接策划和导演了这幕血腥惨剧的政治寡头们当时也意识不到,或者 还不能清醒地意识到,这简单的向前向后的一步走,却拉开了国共两党无法 弥合的历史间距。从此,在世界东方这块曾饱经战乱与灾荒同时也有过国泰 民安好光景的轩辕大地上,华夏血脉的两个子孙 国民党与共产党演绎了一 场历经二十几年之久的血火大比拼 一场亦可悲叹亦可赞颂的历史活剧!到 公元1949年,国共两党最终完成了他们在历史巨变中的角色转换:英气勃勃 的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把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升起在世界民族之林,而共产 党的老朋友也是老冤家的国民党却只能灰溜溜地退缩到一片海岛上。这当然 都是后话,可在那个血雨腥风即将到来的1927年4月15日的早上,二十岁的 江波,他还没有可能去设想这个早晨以后的事情。所以,当他听到马克孚的 口令以后,着实犹豫了一下:他暗自盘算,自己是不是也应该像连里那些共 产党员同学一样,向前迈出这一步。而这一犹豫,成就了江波。以后的历史 证明,多亏他当时没有迈出这一步,否则,英烈名册里会因此增添一个烈士 姓名,而共产党则会因此失去一名优秀特工。 是赵一青的一句话,在关键时刻救了江波。 赵一青曾是黄埔军校的政治教官,共产党员,江波的老师和直接领导者 。几个月前,他奉调至黄埔军校武汉分校 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黄埔分 校政治总教官恽代英同志在那里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完全由共产党人领 导的女学兵队。赵一青临行之前曾经叮嘱江波:“你是秘密党员,无论发生 何种情况,你都不能暴露身份,这是纪律!” 就是这句话,救了江波。 在江波犹豫的当儿,操场上形势迅速发生了变化。按马克孚的口令,队 伍很快分成了三个方队。国民党同学和共产党同学各一个方队,既不是国民 党又不是共产党的同学一个方队。江波就留在这个无党派的方队里。 马克孚阴鸷的目光轮流扫射,在江波脸上,停住了。 马克孚:“江波。” 江波:“到。” 马克孚:“为什么不站出来。” 江波:“连长,我往哪边站?” 马克孚:“你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 江波:“我无党派。” 马克孚:“无党派,那你信仰什么?” 江波:“学生信仰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 马克孚被噎了一下,但很快就反应过来,问了一句他早已经准备好的话 :“谁能证明你不是共产党?” 江波顿了顿,找谁证明呢?他的思想在飞速旋转,找共产党同学当然不 行,找无党派同学也不是好办法。他的目光悄悄转向了国民党同学那边。一 张熟悉的脸孔进入江波眼帘,方脸浓眉,大眼睛高鼻梁,面皮白皙,个头高 挑 那人是何昆。江波从急遽变化的情势中已经嗅出了某种反常的味道。如 果说,人生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路,他知道,他现在是一步路也不能走错的 。如果选错证明人,他不但不能实践对赵一青的诺言,反而会落入一失足成 千古恨的泥淖之中。江波自信,在日常交往中,他与国民党同学何昆一直保 持着一种良好的朋友关系,这不仅仅是国共合作大趋势下共产党对党员的要 求,也是他为隐蔽身份必不可少的一个选择。让何昆做自己的证明人!江波 在瞬间完成了这个日后注定要他备受磨难的判断。我们可以原谅江波,因为 这个时候江波还太年轻了,刚刚满二十岁。如果他当时老成一些,目光也能 在何昆的脸上多停留几秒,他也许就不会做出这样的判断了 在江波的目光 从何昆脸上滑过去的瞬间,何昆分明是躲闪了他的那份热切的! 接下来发生的事就充满戏剧性了。 江波回答马克孚:“何昆同学可以证明我不是共产党。” 马克孚阴寒的眼光立刻瞄准何昆:“何昆,你能证明江波不是共产党吗 ?” 卒坐中,马卧槽,江波与马克孚之于何昆,此刻都在将军。 江波究竟是不是共产党,何昆心里没底。如果说是,平常并未见江波参 加过任何共产党的活动;而如果说不是,江波却与共产党同学也保持着友善 的关系。而且,更让他吃不准的,是私下里他曾经当着江波的面诅咒过共产 党,而江波却并没有随声附和。此刻,若论同学情谊,他应该证明江波不是 共产党才对,但偏偏他是国民党党员!在政治上,他是追随校长蒋介石,厌 恶和憎恨共产党的。这一点与他的出身有直接关系。他出身乡绅家庭,而北 伐军所到之处,土豪劣绅备受农会打击。关于分共清党,他事先曾听他的老 师 黄埔军校直属团监察室主任胡金山下过毛毛雨,他打心眼里是赞成的, 他甚至盼望这一天早日到来。与江波一样,他此刻也嗅到了某种让他感到异 样的气味,从胡金山带领宪兵出现在操场的那一刻,他就感觉到了。与江波 不同的是江波感到心悸,而他则感觉振奋。然而,江波刚才给他那热切的一 瞥,却让他心惊肉跳。假如他证明江波不是共产党而江波日后果真被甄别出 来就是共产党,那他就不只是给党国队伍里留下了一个隐患,他的政治前途 ,甚至他的一生,也就随之完了。 也是人生紧要之处,何昆选择了折中。他躲闪了马克孚的咄咄逼人,含 糊其辞:“江波同学说的也许 可能是实话吧。” 何昆的闪烁其词让站在马克孚身后稍远一点位置上的胡金山很不以为然 。他来到队前,不给何昆退路:“何昆,是就是,不是就是不是,不要含糊 其辞!” 凶狠的车再次杀入底线,何昆几乎被将死了。他感觉脑子发木舌头发僵 ,嗫嚅着说不出完整的句子:“我 我 ” 看着何昆的孬样,胡金山恨铁不成钢,遂施以诱导性的启发和鼓励:“ 何昆同学,你不要怕嘛,把话说清楚,江波同学到底是不是共产党?” 正当何昆因为自己的滑头策略而被胡金山搞得无地自容的时候,一个声 音替他解了围。沉默的队伍中此时忽然有人喊了一嗓子:“报告长官,我能 证明江波!” 这一嗓子,转移了所有人的注意力。全场目光齐聚在那个人的身上。 那个人是国民党同学队里的小个子学员张书会。 胡金山撇下何昆,看看张书会,阴沉地问:“张书会,你证明江波不是 共产党?” 张书会出列,毕恭毕敬地回答:“不,我证明江波是共产党。” 胡金山来了情绪:“张书会,你怎么证明?” 张书会:“江波同共党政治教官赵一青关系密切,学生已经注意多时了 !” 江波的目光似两柄利剑直刺张书会,他愤怒地喝道:“张书会,我跟马 连长的关系也不疏远,你怎么不证明我是国民党?” 张书会张了张嘴,却说不出话来。他的确没话可说。在语言逻辑上,他 的话显得荒谬,他知道自己不敌江波。 …… 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