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广西师大
原售价: 42.00
折扣价: 25.70
折扣购买: 免疫
ISBN: 9787549581962
作者:尤拉?比斯(Eula Biss),执教于美国西北大学,并为《曾以Notes from No Man’s Land一书获得美国**书评人协会奖。 译者:彭茂宇,曾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取得生物化学与分子遗传学博士学位,现居洛杉矶。身为“科学松鼠会”成员,对科学传播事业颇具热情。
三月春风柳上归。随着这**缕和煦的春*气息 ,我儿子即将出生。待产中,我信步踱到密歇根湖滩 码头的尽处,抬眼看见湖面上旭*融冰。我丈夫要我 对着他手里的录像机展望一下未来,但是一些技术故 障让声音没被录下来,所以当时我说了些什么已不可 追。被录下来的,是我脸上的神情,那种无所畏惧的 姿容。接在那阳光明媚的时刻后的,是漫长的分娩过 程。分娩时,我想象我正在湖中游泳,但我想象中的 湖水竟不*我控制,先变得幽深黑暗,再变成焰山火 海,然后,无边无际地铺展开去,把我困在中央。足 足生产了**多,我儿子才姗姗来迟,那时窗外已经 下起一场冷雨,而我的心也跨过了某条界限,从此, 我不再能够心无挂碍、无所畏惧。 也是在那个春天,一种新型流感病毒从墨西哥蔓 延到美国,继而席卷全世界。但在疫情初期,我并未 留意到媒体的相关报道,因为我的全部心思都放在我 的新生儿子身上。在夜晚,我聆听着他的一呼一吸; 在白天,我注意着他吃了多少睡了多久。回头看当时 的笔记本,我已经不大读得懂那些仓促的笔记了—— 连篇累牍的时间记录,有的只间隔了几分钟,旁边的 潦*注解,可能是表示我儿子的状态: 他醒着,他 睡着,他吃着,他在哭。做这些记录,是因为当时的 我在试图寻找一个规律,想搞清楚为什么我的宝贝会 这么掏心掏肺地哭个不停。直到后来我才明白,让他 哭得这么辛苦的原因,是他对牛奶不耐*。牛奶中的 某些蛋白质会刺激他的消化道,当我喝下牛奶后,这 些蛋白质经过我的身体,进入我的乳汁,然后被宝宝 喝下,从而引发他的不适和哭闹——我**没意识到 还会有这种可能性。 到了夏末,这种新流感已经达到了**性流行病 的级别,疫情吓得人们*木皆兵。在晚间新闻拍到的 镜头中,候机的人们戴着白色医用手术口罩。教堂派 发圣餐时将食物串在牙签上,航班上暂停提供枕头和 毛毯。而现在回望时令我惊讶的是,在当时的我看来 ,**流感也微不足道。在初为人母的慌乱的新生活 中,疫情仅仅淡化成威胁婴儿的诸多因素之一——就 连枕头和毛毯这类普通物件都可能对新生儿造成致命 伤害!在外界,大学每天对“高流量”的场所进行表 面**处理;在家里,我每晚都搜罗所有可能被婴儿 放进嘴里嚼的物品进行高温消毒。这种乱世场景仿若 全民动员,陪我把育婴多疑症当作时代曲来唱响。和 许多新妈妈一样,我也听说过: 有种婴儿猝死综合 征能让看似健康的新生儿毫无预兆也无症状地死亡。 或许,这就是我不记得对新流感有什么特殊恐惧感的 原因——可以导致我儿子夭折的原因不计其数,流感 不过是千万个可能性中的一种而已。我心知,我家墙 上的涂料中含有铅,我家的生活用水中有六价铬。我 还看到书中说,在宝宝睡觉的时候应该在他头上开着 风扇,因为仅仅是凝滞的空气都能让他窒息而死。 当我翻开词典查找“protect”(保护)的同义 词时,在“shield”(屏蔽)、“shelter”(庇匿 )和“secure”(保安)这些词之后,还有一个选择 : “inoculate”(接种)。在我儿子出生后,我也 曾经问过自己是否该给他接种疫苗。按我当时对疫苗 的理解,是否接种这个选择,并不是我要不要保护我 儿子的问题,而是为了保护他,是不是值得去冒接种 疫苗可能带来的风险的问题。我让儿子接种疫苗,会 不会像忒提斯在冥河浸洗阿喀琉斯一样,虽然出于好 心,结果却福祸难辨、风险不明呢? 就是否要给孩子接种新流感疫苗的话题,甚至在 这种疫苗还未投入使用之前,我和周围的妈妈们就已 经讨论良久。一方面,我们听说这种新流感毒株** 危险,因为它从未在人类社会出现过,就像曾在1918 年肆虐于西班牙、造成约5000万人丧生的大流感,所 以我们心感迫切;而另一方面,我们却又听说这种疫 苗是在疫情压力下赶工开发出来的,可能没来得及做 完善而详尽的测试,所以安全性存疑。 某位妈妈告诉我们,她曾在怀孕时染上季节性流 感并且因此流产,所以她对各类流感都很警惕,这次 也打算接种疫苗以免重蹈覆辙。另一位妈妈却说,她 的孩子曾在初次接种后彻夜哭号不停,所以她不想再 冒任何风险,不打算再接种任何疫苗。每次谈起新流 感疫苗,内容都是延续对免疫接种的讨论,对于疾病 已了解的方面和对于疫苗还未知的方面,将妈妈们心 中衡量得失的天平压得此起彼伏。P5-9
这是一本生长在文学与科学接壤之处的作品,充满了优雅和理性的力量。
本书的译者在序言中说,自己“用一个下午一气读完,然后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多次重读,心中充满了惊讶和激赏”,“惊讶和激赏”的感觉也贯穿了我编辑这本书的全过程。我惊讶于,作者可以把科学现象描绘地如此生动和具有感染力,“我脑海中所想的免疫系统的景象,几乎像是一片浪潮,你能理解吗?那种张力,还有那些起起落落”。我激赏的,是身为非科学工作者的作者对待科学的严谨态度,以及面对种种与免疫相关的社会问题时的冷静与克制。她以诚恳和深入研究的态度在书中与我们交谈:谈信任、谈取舍、谈科学精神。她回溯了医学历史中的重要时刻,关注词语的微妙涵义并就其社会、经济、政治与**语境进行阐述,*珍贵的是,她始终把镜头对准了人、对准了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