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四川人民
原售价: 64.00
折扣价: 41.60
折扣购买: 如何写出好论文
ISBN: 9787220122866
著者简介 [英]布莱恩·格里瑟姆(Bryan Greetham),毕业于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拥有博士学位,是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工作技巧领域的资深导师。现为马里兰大学(欧洲)哲学教授,著有《哲学导论》《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技巧》《如何成为更聪明的人》等。 译者简介 李林波,2005年毕业于南开大学,获英语语言文学博士学位。现为西安外国语大学英文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文学翻译、典籍翻译、翻译理论,发表论文 15 篇,出版专著 1 部,参编教材、辞典、英语读物等 3 部。
为何要写论文? 对许多学生而言,尽管他们可能已写了好几年的作文,但写作的原因却简直像是不解之谜。对另外一些学生而言,比如并未将写作当成自己任务组成部分的理科生,或是来自对知识有不同理念、对老师的角色有不同认识的其他文化的学生,写作的原因也许就更令他们费解了。 因此,在本书开端便澄清这个问题会大有助益。理解了为什么要做某事及其价值,我们在任务当中才能更有信心,态度更为积极。可以说,写作的原因有二:一为普遍的、哲学层面的原因,二为实际层面的原因。 普遍层面的原因 一切学术探索的核心都是发现真理,对我们的生命与我们所处的世界形成更好的理解。为达成此目标,我们必须互相交流观点,最好的方式便是写作。写作是思维的形式之一,一种最难但最有效的形式。写作让我们向自己也向他人暴露我们的观点中不相关或有漏洞的地方,显示出什么地方需要增加论据,什么地方需要重新思考。在此过程中,我们离真理越来越近,理解也越来越完整。 写作是思维的形式之一,一种最难但最有效的形式。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任何形式的写作都是如此。可以看出,这样的写作要求我们的思想呈开放状态,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论点,并发现什么地方需要完善提高。换句话说,这是一种论述,而非辩论。辩论的目标是获胜,为此目标我们可以无所不用其极,比如夸大自己的论点、无有力证据却要力争,甚至隐藏易于击破之处。辩论者犹如巧舌如簧的推销员,唯一的目的就是说服对方买自己的产品,为此目的,逻辑、平衡、论据如有妨碍,都可牺牲。 例子 苏格拉底 早在 2400 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就告诫学生要避开传统辩论与修辞中的过度简单化的做法。 批判性思维 今天,我们追随苏格拉底的步伐,全世界的大学都认可了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性。有批判性思维,学生才能甄别谬误,发掘论据,将开发不足、隐藏多于显露的论点挖掘出来。这一切都与不择手段说服对方的做法相抗,后者是在售卖观点,而不是直接处理论据从而让真理显露出来。 文章不可偏倚一面 论述不同于辩论,论述者会认识到大多数问题都有多面性,如仅处理一面则有风险,极易错过探索事实的关键之处。科学家们会考虑一切反对其理论的观点,为了确保自己或他人理论建构的基础足够牢固,他们不会压制任何与其观念相悖的观点。 例子 查尔斯·达尔文《物种起源》 对反对他的血缘理论的观点,达尔文没有置之不理或压制掩盖,而是一丝不苟地全部收集起来,并在他《物种起源》一书中专辟一章集中处理。 合作而非竞争 可见,写作有助于理解,写作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意味着将我们所知、所信开诚布公地告知他人。哲学家约翰·帕斯莫尔(John Passmore)曾说:“理解,而非取胜,这是论述的目标;合作,而非竞争,这是论述的方法。”如同科学家一样,我们在写作时,也欢迎批评,把它当作重要一步,为后面的人铺好基石,一步步接近真理。正如艾萨克·牛顿那句名言:“如果我看得更远,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权威性 以上论述为写作者传达了一条清晰的信息:你有一些独一无二的东西可以贡献出来。没有任何事情可以超越事实、超越逻辑、具有绝对性。没有人能够掌握所有事实,我们所能做的只是评估所获得的证据而后做出个人判断。如阿瑟·凯斯特勒所说:“终极真理往往都是谬误。”事实与信念之间总有一条鸿沟,需要用证明来填补,于是我们通过做出价值判断来连接二者,因此你的判断和他人的判断在可信度上是一样的。你的所见、你的观点,反映的是你对所研究问题独特的认识。 因此,我们要做的不能仅仅是反复引用这个领域内的权威观点,而是要将它们加以验证,探究它们的论证是否连贯、所用语言与证据是否无懈可击,发现其弱点,然后对之进行批判 性分析。 写作伦理 为了更好地将以上论述运用到实践中,记住以下原则: 1. 悬置判断:思维保持开放状态,认真考虑相异的观点。 2. 容忍不确定性:迅速做出决定没有什么好处。切记,未经充分思考和分析所做出的论证往往都是毫无价值的。 3. 单纯地思考:不要确信任何事,学会质疑看似显然之事。 4. 换位思考:换位体验他人的思考和情感,从而更好地理解他们的观点。 5. 学会以同等的说服力去论证对立的观点,否则你很难完全理解你的对立面。 6. 将包括你自己的观点在内的任何观点视作暂定的假说,在你接受它们之前需透彻地验证。 7. 尽量避免: ● 为批评所伤:批评不是人身攻击; ● 抵触心理:犯错误时谦虚地接受批评; ● 他人对你的观点做出批评时产生好斗心理; ● 他人不愿意接受你的观点时产生不耐烦情绪; ● 不能容忍持异己观点者; ● 过度自信:不愿意相信自己的观点有任何错误的可能。 实层面的原因 如果你认为在写作中所应做的只是接受并重复利用权威观点,那么学术写作的第二个目标——培养更高级的认知能力——就无从实现了。认知能力与其他能力一样,只能在运用中培养。比如你要想培养打网球反手拍的能力,就只能一遍又一遍地练习。同理,论述问题、分析概念、从各种资料中综合观点以及批判性地评估观点与论据等能力也必须在运用中培养。不过,首先你要悬置你的判断。如果你只是简单地认为权威说的就是对的,那就没有什么可以论述的了,你也就无从培养上述能力。 写作给我们提供了培养更高层次认知能力的机会 写作中,即使你很愿意相信某些权威性观点,也不要马上做判断,不妨想想,或许还有其他的解释,这样你就能对这个问题进行论述,从而发展自己更高层次的认知能力。 写作迫使你就该问题组织思维、发展观点 某种意义上说,写作是学习某一题材的过程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因为它有助于把握新观点。写作是思维形式中最难的一种,它将你置于你自己的观点的核心处,迫使你必须表述明确、连贯地论证。没有这个环节,即便不是不可能,你也很难清楚地知道自己对该主题理解到了什么程度。 反馈 写作同时也给了你一个得到指导老师反馈的机会。通过反馈,你不但能知道你理解的程度怎样,还能知道你沟通的效果如何,你的优势与劣势在何处,从而有助于你将精力更为高效地用于写作。 复习资料 如果你制定了一个很好的写作规划,得出一个清晰的结构框架,等到为考试做准备的时候,你会发现你手中的规划几乎就是最重要的复习资料了。它能够展示出你是如何理解这个题目,以及如何组织观点的,因此,它就是你能够回忆起并在限定时间内最有效地应用的东西。事实上,将想法制定为结构清晰的写作规划,很多学生会将它作为唯一的复习资料。 因此可说,写作意味着一个宝贵的学习机会,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完成。如果你躲在文本之后,只是解释或复制你所读到的东西,而非对它们进行加工处理,变成你自己的观点,那么你以及你的能力或问题就很难出现在指导老师的视线里,你将永远不会对自己的能力和理解程度有一丝的了解。 ◎论文写作之难,所到之处“哀声遍野”。其看似深奥,实则有“技”可循。写出好论文的能力并非天生,关键或许在于是否掌握了其中的诀窍。 ◎对怎么找论据、怎么写引言摘要、怎么加注、怎么提出论点、怎么论证论点甚至怎么遣词造句等论文写作的方方面面,作者均提出了实用方法,要言不烦,一看便懂。 ◎作者是学习方法、思维方式领域的资深导师,指导过众多学生,深知学生论文写作中的痛点。 ◎丰富的例子辅助理解,并伴有针对性强的练习,从此告别纸上谈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