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仙汤

三仙汤
作者: 高星|责编:陈卓
出版社: 南京大学
原售价: 59.00
折扣价: 36.20
折扣购买: 三仙汤
ISBN: 9787305250798

作者简介

高星,诗人,专栏作家。出版图文书《中国乡土手工艺》《京华名人踪迹录》《向着西北走》《向着东南飞》《香格里拉文化地图》《执命向西》《百年百壶》《神曲版本收藏》,随笔集《屈原的香草与但丁的玫瑰》《镜与书》《夸夸其谈》,诗集《词语诗说》《壶言乱语》《转山》《疗伤》。

内容简介

北京的大,造就了北京人的宽厚,也造就了北京文化的博大精深。 早在1970年春天,北岛在圆明园后湖划船时,听到同学朗诵食指的诗《相信未来》。那一刻,北岛感觉“被唤醒”,食指成了北岛写诗的师傅,从此开始了不一样的人生。多年后,北岛、芒克创办了《今天》,江河、顾城、徐晓等成为新诗潮最早的圈子。 …… 其实,也就诗人爱抱团,写小说的很少抱团,也很少打架。大浪淘沙后,北京诗人文化圈剩下一些主要是喝酒吃饭的局,经久不息。 东边有艾丹、大仙、张弛、杨葵、唐大年、丁晓禾、全勇先、方文、老狼等组成的局。他们是作家的后代、大院出来的文青、出版商和文学杂志编辑,大多居住在京城东部,活动范围也在那边。 大约在1996年底,住在西边的阿坚在简宁的黄亭子酒吧认识了正在四处组稿的《音乐生活报》的狗子。俩人推杯换盏,说起啤酒、太宰治,一拍即合。从那以后,阿坚几乎天天不是在弟弟处就是在我西直门的家,每拿起电话:“新栩呀,喝点吧?”我那时很难理解,朋友怎么能天天在一起?还有说不完的话?后来,我明白了:他们不在乎每天都是重复的话题,他们在意的是每天在一起沉醉。 那时,主要是高岩松、高子鹏、高星(三高)、蓝石、简宁、车前子等,每天陪阿坚、狗子喝酒。从此不再喝白酒的阿坚,开始喜欢年轻落魄的文青。整日在腌臜小馆吃喝,形成一帮小兄弟酒局。先后有小招、孙民、曾德旷、无聊人、小力等无业游民诗人。 狗子当时还在和东边的张弛一帮人混,他常常疲于奔命在北京东、西两大饭局,成为京城饭局的明星。阿坚、张弛也成了狗子的两座大山,他俩一人攥一条拴狗的链子。 尽管阿坚、张弛早年都认识,没什么大的梁子,但在狗子面前,也有点争风吃醋,各怀鬼胎。 由于张弛毕竟也住在西边木樨地,和东边日益飞黄腾达的气质渐行渐远,尽管不认同阿坚的破罐破摔样,但也能在碰杯中找到接近的人生观。加之心疼狗子的奔波,终于和阿坚这边整日混在了一起。老话说“一山不容二虎”,但他们为和狗子平起平坐,终于走到了同一个饭桌前。可以说,是狗子把原本势不两立的阿坚和张弛撮合在了一起。 由于张弛的加入,自食其力的丁天、李晏、中段、老楼、杨王爷、陈斌、陈飞等也壮大了西部饭局。 大概在2010年左右,来自东边的丁晓禾,有时也和张弛聚一次,他把这种行为称作东西两大饭局的联欢,可以说是他首次创建了“东局”“西局”的概念。 我曾在写阿坚的一篇文章中分析过北京的几大饭局: 京城五老大:阿坚带的全是小男孩,喝酒,打架,离婚,离职,穷困潦倒,最终疯掉,文本皆流水,无出版;杨黎带的全是小哥们,北漂,出版,人模人样,文本皆神似废话,有《橡皮》阵地;大仙带的全是90后美女,呼风唤雨,时尚文青,互粉饭局;张弛带的全是老男人、嫩女孩,大酒,大局,有钱;骆驼,高素质,严把关,有规则,办《手稿》。 我编过两本《狗子的饭局》,张弛也出过《北京饭局》,成为北京饭局文化的一系列景观。 其实,很久以来由于张弛的加入,阿坚在这个局里的地位岌岌可危,他就总想办法整点创意,制造话语权。什么“后小组”“后旅行”“啤啤斋”“二柿园”等,但也不见什么能成气候。 2015年,在张弛的倡导下,联合近年来交往频繁的在石景山的导演宁竟成、开公司的吴天辉,成立了一个叫“西局书局”的玩意,也不知道是公司还是组织,反正是有了一个公号,传播有了声势,也有了品牌。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自从盘古开天地,地球就被分成东西两大阵营。 以阿坚、张弛、狗子为首的西局,不管算是民间,还是另类,肯定都是自己人,注定要走到一起来,这是别无选择的结果。不管阿坚、张弛、狗子是一条心,还是各怀鬼胎争风吃醋,还是以狗子为基点的稳定三角形,肯定是命运共同体,哪怕这是北京最后的文化景观。 方叉最近在微信上说: 不光2020,这个世界已经充满了business,硝烟弥漫。我从来不反对商业,但能不能给情怀留一丝立锥之地?我不喜欢这个世界,一点儿都不喜欢。张弛总说:“我们是文学完蛋的最后见证者。”他清醒时这么说,喝醉时也这么说…… 张弛曾对我说:“如果你不记录我们,就没人记录了,就彻底丢失了。我们是北京文化的最后掘墓人,最后的文化英雄。” 张弛最近最爱说的一句话是“别散”。但狗子因为小孩上学,把家从西边儿搬到了东边儿,那他就算是告别了同住在西边的阿坚、张弛。我不知道这是否标志或暗示着西局的一种结局,往大了说,也可能是一个时代的结局。 阿坚 + 狗子 + 张弛 北京有一拨意思的文化人 本书对北京的文化圈进行了全景式追踪,对其中的三位代表人物——张弛、狗子、阿坚做了全方位记述。 阿坚,本名赵世坚,1955年生于北京。民间写作代表诗人之一。大学毕业后任中学教师。1983年退职,专事旅行和写作。长期从事搜集整理当代民谣的工作,出版诗与小说合集《正在上道》《携酒万里行》《肥心瘦骨》。 狗子,本名贾新栩,1966年生于北京。干过记者、摄像、报刊编辑,现为自由撰稿人。著有长篇小说《一个啤酒主义者的独白》,随笔集《一个寄生虫的愤怒》《活去吧》《散德性》。 张弛,1960年生于辽宁沈阳。1985年在中国戏剧家协会外联部工作,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北京病人》《我们都去海拉尔》,短篇小说集《夜行动物馆》,随笔集《像草一样不能自拔》《另类令我累》,文人食谱《西红柿炒自己》《醋也酷》。出演过多部电影及广告。 作者在时间线性的讲述中,对这三位大仙的性格、思想、轶事、传奇做了精准剖析,特别是对他们各自的婚恋经历和个人隐私(已征得本人同意)做了大尺度曝光,而这本身正是他们日常生活状态的真实呈现。 记忆是因为开始遗忘。本书作者高星作为他们身边的密接者,用细密的记忆与精到的文字,加之具有偷窥性质的自画像解构,最大限度地呈现了非虚构写作的丰富性与真实感,具有洞穿现实生活的巨大力量。 作者在素材的取舍与比对中,尽可能让文本自己说话。这种各类文本拼贴式的叙述方法,就像旋转的万花筒,令人目不暇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