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人民文学
原售价: 109.00
折扣价: 58.60
折扣购买: 卡勒瓦拉(上下)(外国文学名著丛书)
ISBN: 9787020170821
作者:埃利亚斯·隆洛德,出生于芬兰一个贫困的乡村家庭,从小爱好诗歌,在大学期间受到“芬兰历史之父”包尔旦的影响,参加了采集芬兰民间诗歌的工作,从此他没有中断过芬兰民间诗歌的收集。隆洛德从人民口中记录着“鲁诺”,把零星的鲁诺集合而成一部首尾连贯的大史诗,这就是《卡勒瓦拉》。 译者:孙用(1913—2000),自学成材的著名翻译家、编辑家,翻译了几个国家的进步文学。1958年获匈牙利政府授予的劳动勋章。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翻译家协会理事、中国世界语协会理事、中国鲁迅研究会顾问、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等职。退休后还参加新版《鲁迅全集》的编注工作,撰写《鲁迅全集校读记》、《鲁迅译文校读记》等文。
人民文学出版社自一九五一年成立起,就承担起向中国读者介绍优秀外国文学作品的重任。一九五八年,中宣部指示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筹组编委会,组织朱光潜、冯至、戈宝权、叶水夫等三十余位外国文学权威专家,编选三套丛书——“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丛书”“外国古典文艺理论丛书”“外国古典文学名著丛书”。 人民文学出版社与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根据“一流的原著、一流的译本、一流的译者”的原则进行翻译和出版工作。一九六四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成立,是中国外国文学的最高研究机构。一九七八年,“外国古典文学名著丛书”更名为“外国文学名著丛书”,至二〇〇〇年完成。这是新中国第一套系统介绍外国文学作品的大型丛书,是外国文学名著翻译的奠基性工程,其作品之多、质量之精、跨度之大,至今仍是中国外国文学出版史上之最,体现了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界、翻译界和出版界的最高水平。 历经半个多世纪,“外国文学名著丛书”在中国读者中依然以系统性、权威性与普及性著称,但由于时代久远,许多图书在市场上已难见踪影,甚至成为收藏对象,稀缺品种更是一书难求。 “外国文学名著丛书”的封面为网格图案,因而被藏书者称为“网格本”。“网格本”问世几十年来,收到几代读者的喜爱,为外国文学在中国的传播,增进中外文化交流,做出巨大贡献,堪称对新中国读者影响最大的外国文学丛书之一。 在中国读者阅读力持续增强的二十一世纪,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空前频繁的新时代,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人民文学出版社决定再度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合作,以“网罗经典、格高意远,本色传承”为出发点,优中选优,推陈出新,出版新版“外国文学名著丛书”。 值此新版“外国文学名著丛书”面世之际,人民文学出版社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谨向为本丛书做出卓越贡献的翻译家们和热爱外国文学名著的广大读者致以崇高敬意! 编委会名单 (以姓氏笔画为序) 1958—1966 卞之琳 戈宝权 叶水夫 包文棣 冯 至 田德望 朱光潜 孙家晋 孙绳武 陈占元 杨季康 杨周翰 杨宪益 李健吾 罗大冈 金克木 郑效洵 季羡林 闻家驷 钱学熙 钱锺书 楼适夷 蒯斯曛 蔡 仪 1978—2001 卞之琳 巴 金 戈宝权 叶水夫 包文棣 卢永福 冯 至 田德望 叶麟鎏 朱光潜 朱 虹 孙家晋 孙绳武 陈占元 张 羽 陈冰夷 杨季康 杨周翰 杨宪益 李健吾 陈 燊 罗大冈 金克木 郑效洵 季羡林 姚 见 骆兆添 闻家驷 赵家璧 秦顺新 钱锺书 绿 原 蒋 路 董衡巽 楼适夷 蒯斯曛 蔡 仪 2019— 王焕生 刘文飞 任吉生 刘 建 许金龙 李永平 陈众议 肖丽媛 吴岳添 陆建德 赵白生 高 兴 秦顺新 聂震宁 臧永清 (节选) 《卡勒瓦拉》是芬兰人民的想象和经验的记录,它是芬兰人民的长时间的创作,它以夸张的手法,交织着想象和现实,唱出了和平的人民的声音。它不像印度的《腊玛延那》和《玛哈帕腊达》、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波斯的《列王纪》以及别的民族史诗那样,它们的主人公都是王侯将相的统治阶级,《卡勒瓦拉》的主人公却是平常的人物,其中三个最主要的英雄,万奈摩宁是农民———第一个大麦播种人,“ 原始的”歌手和法师;伊尔玛利宁是“原始的”工人,一个熟练的铁匠;勒明盖宁是一个“吃鱼过日子”的农夫。它以大量的篇幅歌唱他们的耕种、狩猎、造船、打铁,以及无比的劳动热情。它也不像别的史诗那样轰轰烈烈地描写着流血的战争;关于战争的描写,在《卡勒瓦拉》全诗中只占极小的部分,而且并不显出多少的狂热,几乎只视为一种不可避免的灾祸。它也着重描写了法术,咒语和祈祷发出了超自然的力量,正如高尔基所说:“古代的劳动者……用语言的力量,‘法术爷和‘咒语爷的手段,去控制自发的害人的自然现象。……这表明人们多么深刻地相信自己的语言的力量。”在《卡勒瓦拉》中,语言的力量胜过武器的力量,用剑的英雄成了用口的英雄。这和平的民族没有好战的史实,他们大都过着农村生活,因此就热爱自然、歌颂自然。《卡勒瓦拉》中对自然的描写,也为别的史诗所不及。隆洛德也这样说过:“ 这国家的居民,住处相隔很远,因此就在大自然中寻找朋友和伙伴。他们想象着一切自然现象都有生命,都有感觉,都有说话的能力。如果有人来到异乡,太阳和风就是他的老朋友。如果年轻的姑娘离开家,她就因为那里的一切要忘记她而伤心;她知道,等到她回来的时候,至少还有柳枝和篱笆一定认识她。……然而欢乐和幸福的人们也一样寻找着大自然的友谊。快乐的姑要求杜鹃唱出金银来。大山、树木和鸟兽也互相或者对人类表达它们的思想。” 我常听到怎么叙述, 我常听到怎么歌唱, 隐没的黑夜多么寂寞, 闪耀的白天多么凄凉。 万奈摩宁诞生了, 出现了不朽的歌人, 从神圣的创造女神, 伊尔玛达尔,他的母亲。 大气的女儿是个处女, 创造神的最美的女儿, 她过着处女的生活, 她度着漫长的日子, 在大气的大厦高堂, 在那辽远的地方。 摇时光烦闷地过去, 生活成了她的负担, 老过着处女的生活, 摇那么地寂寞孤单, 在大气的大厦高堂, 在那辽远的荒原上。 摇这姑娘终于降下了, 落入奔腾的波浪之间, 在无边无际的海上, 在渺渺茫茫的水面。 突然起了一阵风暴, 狂风从东方刮来, 大海愤怒地汹涌着, 滚滚的波浪奔腾澎湃。 狂风摇撼着这处女, 波浪赶着这姑娘前进, 在青青的大海上, 随着浪头的飞奔, 大海和呜呜的大风 唤醒了她内在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