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江苏文艺
原售价: 49.80
折扣价: 29.38
折扣购买: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ISBN: 9787559426017
余光中(1928-2017) 1928年出生于江苏南京,祖籍福建永春。因母亲原籍为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 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先后任教于台湾东吴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政治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中山大学。其间两度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国多所大学任客座教授。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工作,自称为写作的“四度空间”。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著述颇丰。代表作有诗集《白玉苦瓜》《藕神》,散文集《听听那冷雨》《记忆像铁轨一样长》,评论集《分水岭上》《蓝墨水的下游》,译著《理想丈夫》等。
我是余光中的秘书 “请问这是余光中教授的办公室吗?” “是的。” “请问余教授在吗?” “对不起,他不在。” “请问您是——” “我是他的秘书。” “那,请您告诉他,我们还没有收到他的同意 书。我们是某某公司,同意书一个月前就寄给他了 ——” 接电话的人是我自己。其实我哪有什么秘书? 这一番对答并非在充场面,因为我真的觉得,尤其 是在近来,自己已经不是余光中,而是余光中的秘 书了。 诗、散文、评论、翻译,一向是我心灵的四度 空问。写诗和散文,我必须发挥创造力。写评论, 要用判断力。做翻译,要用适应力。做这些事情的 时候,我才自觉生命没有虚度。但是,记得把许可 使用自己作品的同意书及时寄回,或是放下电话立 刻把演讲或评审的承诺记上日历,这些纷繁的杂务 ,既不古典,也不浪漫,只是超现实,“超级的现 实”而已,不过是秘书的责任罢了。可是我并没有 秘书,只好自己来兼任了,不料杂务愈来愈烦,兼 任之重早已超过专任。 退休三年以来,我在西子湾的校园仍然教课, 每学期六个学分。上学期研究所的“翻译”,每周 都要批改练习,而难缠的“十七世纪英诗”仍然需 要备课。退休之后不再开会了,真是一大解脱。大 头会让后生去开吧。回头看同事们脸色沉重,从容 就义一般没入会议室,我有点幸免又有点愧疚之感 。 演讲和评审却无法退休。今年我去苏州大学、 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甚至母乡常州的 前黄高中,已经演讲了八场,又去香港讲了两场。 如果加上在台湾各地的演讲,一共应该在二十场以 上。但是我婉拒掉的邀约也有多起。其实演讲本身 并不麻烦,三分学问靠七分口才,在讲之外更要会 演。真是锦心绣口的话,听众愈多就愈加成功。至 于讲后的问答与签名,只是余波而已。麻烦的倒是 事先主办者会来追讨讲题与资料,事后又寄来一叠 零乱的记录要求修正。所谓“事后”,有时竟长达 一年之后,简直阴魂不散,真令健忘的讲者“忧出 望外”,只好认命修稿,将出口之言用驷马来追。 近年去各校演讲,高中多于大学。倒不是大学 来邀的较少,而是因为中山大学的历任校长高估了 我,以为我多去高中会吸引毕业生来投考中山。所 以我去高中演讲,有点“出差”的意味。其实高中 生听讲更认真,也更纯真。大学生呢,我在各大学 已经教了四十年,可谓长期的演讲了。 评审是一件十分重要但未必有趣的事情。文学 1、华语文学大师余光中创作50年散文精选集,生前亲自审定篇目,经典作品全收录,诠释一个更立体、更完整的余光中。 2、余光中的文字,有着他独特的美学意识。不仅有着汉字双声叠韵的美质,也有着将简洁浑成的文言、井然有序的西语和亲切自然的现代口语三者交织的艺术韵律。或跌宕起伏,或婉转缠绵,亦诗亦曲,如诉如画。 3、关于人生的哲思美句,有领悟、有珍惜、有释然,给每一位阅读的你: ?乡愁是什么呢 所谓乡愁,如果是地理上的,只要一张机票或车票,带你到熟悉的门口,就可以解决了。如果是时间上的呢,那所有的路都是单行,所有的门都闭上了,没有一扇能让你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