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美丽的日本

我在美丽的日本
作者: (日)川端康成|责编:罗梦茜|译者:叶渭渠//唐月梅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59.00
折扣价: 38.30
折扣购买: 我在美丽的日本
ISBN: 9787521733853

作者简介

川端康成(1899—1972) 日本作家,出生于大阪。 日本近代文学“新感觉派”代表人物。著有《伊豆的舞女》《雪国》《古都》《千只鹤》《山音》《东京人》等。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在获奖仪式上,发表了题为《我在美丽的日本》的纪念演讲。

内容简介

温泉通信 南伊豆纪行(节选) 我在美丽的日本(节选) 温泉通信 疑是白羽虫漫天飞舞,却原来是绵绵春雨。 “要是个大好天气,就可以去摘蕨菜啦!”女佣说。 这是4 月8 日的事。 旱樱、木兰,还有各种奇花异卉吐艳争芳。雨蛙也在鸣唱。该是香鱼洄游狩野川的季节了吧。去年我问过女佣那餐案上的炸鱼是什么鱼。女佣当场将厨师的信拿了出来。 “给您送来的是香鱼。是秘密。” 这是有人在禁渔期结束之前偷偷捕来的。那时节,牡丹花早已绽开,今年也许为时尚早吧。 山茶花遍野怒放,呈现一派即将凋谢零落的情景。然而它却是一种非常顽强的花。今年正月伊始,我和在本所帝大福利团体工作的学生去净帘瀑布,途中曾向溪流对岸的花丛频频地投掷石子,想把花朵打落下来。花儿距我们太远,拼命使劲,好不容易才能投掷到那边。然而,4 月初重游此地,只见花朵依然绽开。我和武野藤介两人又投掷了石子。正月里没有凋谢的花,4 月间却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顺着溪水流逝。 也许是山的关系,经常降雨。天空忽雨忽晴,变化无常。凌晨二时光景,打开浴室的窗扉,本以为在下雨,谁知外面却是洒满了月光。白色的雾霭腼腆地在溪流上空飘浮。我心想:“已是初夏时分啦!”突然又意识到现时是4 月初呢。在空气清新、枝繁叶茂的山中之夜,我再度沐浴在雨和月光中,心旷神怡。 我常常感到雨后月夜格外地美。地藏菩萨节日,点点星火,恍如把灯笼遗忘在田野里一般。我与旅馆的女佣同行,遇上了下雨。归途,月亮出来了,雾霭依然低垂在山谷。去冬的一天,我和中河与一一家乘马车去吉奈温泉,也是个雨天,后来转晴,也看到月亮和雾霭。 “月亮也在移动呀!” 记得一个夏夜,有人在这家旅馆后面河滩的亭榭里对我说了这么一句。近旁,东京的孩子们挥舞着小焰火,比赛谁划的火圈大。 “说月亮在移动有点特别哩。可每晚坐在同一个地方赏月,就会知道月亮移动的轨迹有所不同。”我抬起手说,“昨晚从这树梢上,前晚从……” 可是,在汤岛看不见一轮大满月,看不见称得上是朝暾初上和夕晖晚照的景象,因为它的东边西边都是重峦叠嶂。早晨,首先是西边的群山披上了阳光的明亮色彩。朝霞的边际从山腰扩展开去,太阳升高了。黄昏时分,东边的山峦披上了晚霞。汤岛的重山,光彩虽然淡薄了,天城山岭却仍然是一片霞红。 要是观赏旭日和夕阳的霞彩,走到街上,仰望远方天边的富士山,则美不胜收。富士山梁上朝日的光辉,也染上斜阳的色彩。 星空也狭窄了。 哟—伊沙沙, 哟—伊沙。 孩子们无忧无虑, 嚣闹嬉戏。 屋后的竹林, 随风俯仰摇曳。 这是一首乡村小学的女孩儿歌。 竹林用寂寞、体贴、纤细的感情眷恋着阳光,再没有什么东西能比得上它了。这里虽不像京都郊外是千里竹林的景象,但这边的河岸、那边的山腰,稀稀落落地婷立着贫瘠的竹林,其神态另有一番清心悦目的情趣。我经常躺在枯草上凝望着竹林。 观赏竹林,不能从向阳处,而必须从背阳处。还有比竹叶上闪烁着的阳光更美的阳光吗?竹叶和阳光彼此恋慕所闪出的光的戏谑吸引了我,使我坠入无我的境地。纵然不闪光,阳光透过竹叶所呈现的浅黄透明的亮色,难道不正是令人寂寞、招人喜欢的色彩吗? 我自己的心情,完全变成这竹林的心情了。一个月也没同人说上几句像样的话。心情就像空气一般澄清,完全忘却了敞开或关闭自己的感情和感觉的门扉。 然而,孤单、寂寞不时地向我袭来。合上眼睛,咬着棉袍的袖子,就嗅到一股温泉的气味。我很喜欢温泉的气味。现在我对这块土地已经非常熟稔,不觉得怎么样了。可是从前我舍弃交通工具走下坡路,快到旅馆就感到有一股温泉的气味,泪珠便扑簌簌地滚落下来。我换上旅馆的衣服之后,用鼻子嗅了嗅袖子,深深吸了一口它的气味。不仅在这里如此,我在各处温泉镇都嗅到了各种不同的温泉气味。 “我一直登到那座山的顶峰呐。” 我站在下田街道上,朋友们一来,我就一定指着那钵洼山这样说。那座山屹立在从下田街道快走到天城的地方,再爬三千二百多米的山坡才能达到山之巅。因此,从这个村庄眺望,山显得非常的高,它好像一个倒扣的钵,满山遍野都是草。花了四十分钟,才爬到接近顶峰的地方。从山麓看上去,枯草显得很可爱;可登上去一看,却是一丛丛没胸高的芒草。突然间,五六个割草的汉子从草丛中爬了出来,惊异地望着我。连我自己也觉得自己爬山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我旋即下了山。这是沉寂的去冬岁暮的事。 前些时候,我和武野藤介也登上了后边那座枯草山。看似慢坡的斜面,才爬上去就发现非常陡峭。望望几乎要滑落的脚,然后把视线移向山谷对面的山腰,不禁感到那边松林的树梢像是一股极其可怕的力量,向我逼将过来。上山倒很顺当,可一下山,胆小的藤介就站住迈不开脚步了。 我恍如这时候的杉林一样,面对着重山、天空和溪流,我的直观时不时地猛然打开了我的心扉。我吃惊,伫立在那里,只觉得自己已经融化在大自然之中。看那茶树枝头上低垂的花,我感到深邃的静谧,看得入迷。我发现白花太劳顿了,仿佛有一种病态。 从这一带漫步走去,渺无人影,也看不到一户人家。岂止如此,有时连旅馆也只有我一人投宿。深夜二楼空无一人。猫儿在西洋式的房间里不停地叫。我站起来,走过去把房门打开。猫儿就跟在我的后头,闯进我的房间里来。它坐在我的膝上,一动不动。于 是,猫儿的体臭扑鼻而来,钻进了我的脑门。我感到这好像是第一次体味到猫儿的臭气。 “难道所谓孤独就像猫儿的体臭吗?” 猫儿蓦地从我膝上站起来,神经质地把壁龛的柱子都挠破了。 一个村庄是否只能有一只猫和一只狗呢?要是这样,这只猫和狗就见不着别的猫和狗死去了。 一条新路建成了。这条路在汤岛的嵯峨泽桥附近,从下田街道拐向世古瀑布那边,一直延伸到伊豆西海岸的松崎港。狭窄的松崎街变得宽阔了。路,一直修到世古的对面。 4 月6 日,庆祝新路落成。一群参观安来节1的旅游者在别墅庭院里唱起歌来。 庆祝日之前,春雨绵绵,今天却晴空万里。4 月13 日那天,树干、树叶、屋顶、花儿、溪流,一处处的风物都承受着阳光的沐浴,灿烂夺目,艳美极了。 1925 年5 月 南伊豆纪行(节选) 12 月31 日 漫步在大街上,寒风凛冽。男和服的袖宽,俨若蝙蝠。忽然心血来潮,打算去南伊豆一行。为了写《伊豆的舞女》续篇,最好去下田一游。二十分钟之内,匆匆做好准备,乘上了一点多钟那趟开往下田的班车。车子在天城山的路上流星似的疾驰而去。 汽车钻进山岭的隧道,隧道北口已看不到茶馆,就是《伊豆的舞女》里所写的那家茶馆,也就是老太婆和患中风症的老大爷所在的那家茶馆。我思忖:莫非那户人家不在了?老大爷也作古了?相隔八年,又要越过天城岭了。 钻出隧道,来到南边,视野豁然开朗,崎岖的山路恍如一具模型,尽收眼底。沿着远方的山峦眺望,南边的天空清净明亮。我心潮起伏,涌上了一股新鲜的感触,以致把景物皆抛诸脑后。南边的重峦叠嶂一层层地淡去。天海相连。强劲的疾风,把赛璐珞窗吹得咯咯作响。 汽车停在汤野。汤野春天遇上一场大火,洗劫了半个村庄。八年前舞女们泊宿的小客栈,似乎就在眼前的停车场附近。如今新盖的屋宇,鳞次栉比,还飘荡着木头的芳香,再也找不到当年的小客栈了。停留片刻,只解手的工夫,就又出发了。 驶出汤野,再次进山,左边就望见海。途经下河津海滨和相模滩,只见海面上的伊豆半岛末端消失在霞霭之中。我叫这般景物熏染得如痴如醉。汽车又通 过了隧道。 汽车驶入下田附近的河内温泉区。一路上,“千人”“露天”等温泉浴场环涌。沿路的平凡村落之间,修建了不少旅舍,车子没有停就驶过去了。右侧可以望及莲台寺,还有三四座小山,其中哪座是下田富士山呢?迷惑之中,汽车过了桥,便驶入下田了。车子在下田汽车总公司门前停了下来。这是一幢相当富丽堂皇的洋房,还有一幢很有气派的车库。这时是三点十分。汽车破了纪录,用两个钟头行驶了十一里地的路程。 我问:有没有开往石廊岬的汽车。答称:汽车不去。我问:船去吗?答称:也许会去吧。于是我便奔码头走去,询问了码头工人。他说:刮这么大的风,恐怕很难开船了。我请他告诉我车站在哪儿。由于听时漫不经心,又不认识路,我就改变念头,返回汽车总公司。 我终于打消了到石廊去观赏元旦日出的念头。石廊岬位于伊豆南端。那里水石相搏的奇景,名扬天下。 元旦,我爱观赏从茫茫海面上冉冉初升的朝阳,我爱迎接明媚清新、灿灿金光的清晨。打数年前起,我每次到伊豆来,总是憧憬着这番风情。 无可奈何,我只好乘四点的公共汽车到下贺茂温泉。我在候车处茫然地伫立了好一阵子,然而南线三号车早已满员。实在太麻烦了,我便叫了一辆小车返 回莲台寺温泉。桂冢屋客满,碰了钉子,我遂让司机把我带到会津屋去。“这里的接待反而比桂冢屋棒啊!” 到底是司机的语言。 我刚被领上二楼,旋即入浴。浴后,我打听了有没有舞场,有没有围棋院。两者皆无。莲台寺坐落在田野间,没有什么我中意的景物,还不如去柿崎住在阿波久旅馆好呢。晚饭后,听见马车的笛声,我迎着劲风,坐上铁路马车奔赴下田。跨下马车,走进下田,只见河口岸边的灯火星星点点,别有一番情趣。于是我信步游骋,穿过市街,走到了郊外。我不禁惊讶于野地的荒凉,遂返回市区,漫无目的地悠游闲逛。那条大街有家《黑船》杂志社和“下田俱乐部”西餐馆,我不知走过多少遍了。劲风迎面拂来,刮得我走起路来摇摇晃晃。到底是下田,还有一爿高级饭馆。这回我从这里走到了海边。出乎意料,一轮盈盈皓月,在水波里荡漾。这是阴历十六日夜的月儿。除夕之夜,在寒风之中欣赏海上明月,也许会被认为是个狂人,因此我又折回市街,买了一副廉价毛线手套。这里有几家低级妓院,但于我无用。我乘铁路马车回到了莲台寺。一踏进房间,就感受到一股南伊豆的温煦。 我在美丽的日本(节选) 要使人觉得一朵花比一百朵花更美。利休 也曾说过:盛开的花不能用作插花。所以,现今的日本茶道,在茶室的壁龛里,仍然只插一朵花,而且多半是含苞待放的。到了冬季,就要插冬季的花,比如插取名“白玉”或“佗助”的山茶花,就要在许多山茶花的种类中,挑选花小色洁、只有一个蓓蕾的。没有杂色的洁白,是最清高也最富有色彩的。然后,必须让这朵蓓蕾披上露水。用几滴水珠润湿它。5 月间,在青瓷花瓶里插上一株牡丹花,这是茶道中最富丽的花。这株牡丹仍只有一朵白蓓蕾,而且也是让它带上露水。很多时候,不仅在蓓蕾上点上水珠,还预先用水濡湿插花用的陶瓷花瓶。 在日本陶瓷花瓶中,格调最高、价值最贵的古伊贺陶瓷(大约十五六世纪),用水濡湿后,就像刚苏醒似的,放出美丽的光彩。伊贺陶瓷是用高温烧成的,燃料为稻草,稻草灰和烟灰降在花瓶体上,或飘流过去,随着火候下降,它就变成像釉彩一般的东西,生产出各式各样的色调花纹。这种工艺不是陶匠人工做成,而是在窑内自然变化烧成的,也可以称之为“窑变”。伊贺陶瓷那种雅素、精犷、坚固的表面,一点上水,就会发出鲜艳的光泽,同花上的露水相互辉映。茶碗在使用之前,也先用水湿过,使它带着润泽,这成了茶道的规矩。池坊专应曾把“山野水畔自成姿”(口传)作为自己这一流派的新的插花要领。在破了的花瓶、枯萎的枝叶上都有“花”,在那里由花可以悟道。“古人均由插花而悟道”,就是受禅师的影响,由此也唤醒了日本人美的心灵。大概也是这种心灵,使人们在长期内战的荒芜中得以继续生活下来的吧。 在日本最古老的歌物语,包括被认为是短篇小说的《伊势物语》(10 世纪问世)里,有过这样一段记载: 有心人养奇藤于瓶中。花蔓弯垂竟长三尺六寸。 这是在原行平 接待客人时的插花故事。这种所谓花蔓弯垂三尺六寸的藤确实珍奇,甚至令人怀疑它是不是真的。不过,我觉得这种珍奇的藤花象征了平安朝的文化。藤花富有日本情调,且具有女性的优雅,试想在低垂的藤蔓上开着的花儿在微风中摇曳的姿态,是多么纤细娇弱、彬彬有礼、脉脉含情啊。它又若隐若现地藏在初夏的郁绿丛中,仿佛懂得多愁善感。这花蔓长达三尺六寸,恐怕是异样的华丽吧。日本吸收了中国唐代的文化,尔后很好地融汇成日本的风采,大约在一千年前,就产生了灿烂的平安朝文化,形成了日本的美,正像盛开的“珍奇藤花”给人格外奇异的感觉。那个时代,产生了日本古典文学的最高名著,在歌方面有最早的敕撰和歌集《古今和歌集》(905),小说方面有《伊势物语》、紫式部(约907 前后~ 1002前后)的《源氏物语》、清少纳言(996 前后~ 1017,根据资料是年尚在世)的《枕草子》等,这些作品创造了日本美的传统,影响乃至支配后来八百年间的日本文学。特别是《源氏物语》,可以说自古至今,这是 日本最优秀的一部小说,就是到了现代,日本也还没有一部作品能和它媲美,在10 世纪就能写出这样一部近代化的长篇小说,这的确是世界的奇迹,在国际上 也是众所周知的。少年时期的我,虽不大懂古文,但我觉得我所读的许多平安朝的古典文学中,《源氏物语》是深深地渗透到我的内心底里的。在《源氏物语》之后延续几百年,日本的小说都是憧憬或悉心模仿这部名著的。和歌自不消说,甚至从工艺美术到造园艺术,无不都是深受《源氏物语》的影响,不断从它那里吸取美的精神食粮。 川端康成纯美旅行随笔珍藏版: 川端康成带你旅行日本,发现日本之美,在自然、历史、文化中重拾“日本美学之心”。 叶渭渠经典译本——其《伊豆的舞女》被收入高中语文教科书。 收录川端康成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仪式演讲,传世之篇《我在美丽的日本》。 尽揽川端康成的独特风格,展现日本传统美的文学特色:幻想之感觉、幽情之哀伤、玄妙之余韵。 从川端康成了解日本文化美之魂:在本书中,川端康成谈论并引用了大量日本文化的典故、人物、事件,探讨了日本文化的过去和未来道路——一部集大成的日式美学思考之作。 目前中文出版的少有的川端康成随笔集——感受小说之外的川端康成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