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走出这一步

别走出这一步
作者: (英)S.J.沃森|译者:颜湘如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28.80
折扣购买: 别走出这一步
ISBN: 9787508670775

作者简介

S. J. 沃森 (S. J.Watson),生于英国中部,现居伦敦。毕业于伯明翰大学物理学系,曾任职于医院、国民保健服务计划等机构。沃森业余时间爱好写作,2009年,他参加了英国著名的费伯(Faber Faber)出版社举办的写作培训班,并写下了处女作《别相信任何人》。该书出版后一鸣惊人,长居各大畅销榜榜首,售出42国版权,沃森也由此成为文坛耀眼的新星,被英国《星期日泰唔士报》称为“本年度最值得喝彩的作者”。 《别相信任何人》出版以来获奖不断,全球销量已突破千万,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由妮可·基德曼主演,取得了非常优异的票房成绩。沃森目前已辞去工作全心创作,2015年终于交出他的第二部颠覆性力作《别走出这一步》。

内容简介

我爬上楼梯但发现门关着,便在门外踌躇。如今 人到了这里却不想进去,而是想掉头回家。 但这是我最后的机会了。展览已经持续数星期, 明天结束。现在不去就再没有机会了。 我闭上眼睛,极尽所能地深吸一口气。我告诉自 己没什么好担心的,我以前就常来这里——和朋友共 进午餐、观看最新的展览、听演讲,这次也一样。这 里没有什么伤害得了我。这不是个陷阱。 最后我终于觉得准备好了,便推门进入。 里头一如既往——灰白的墙面、擦得晶亮的木地 板、天花板上装设画轨的痕迹——时间尚早,但已经 有人在四下走动。我观察片刻,只见他们停驻在一张 张摄影作品前方,有人站得稍远以较佳角度欣赏,有 人听着同伴低声讲评频频点头,也有人正细读从楼下 拿的文字解说。那是一种安静肃穆、宁静沉思的氛围 。这些人会端详照片,会产生喜欢(或不喜欢)的感觉 ,然后走回外面的世界,回到自己的生活,然后迅速 遗忘。 墙上每隔一段距离就挂着一幅大型照片,共有十 来张,另有一些较小帧幅的作品点缀其间。我暗想我 大可以自己到处逛逛,假装对所有作品都颇感兴趣, 但其实今天来到这里只为了看一张照片。 我花了一会儿工夫才找到它。它挂在另一端的墙 上,在画廊最内侧,与另外两幅照片相邻。即使距离 这么远,看着仍教人怦然心动。照片是彩色的,不过 是在自然光下拍摄,色调以蓝与灰为主,放大到这个 尺寸更添气势。这个展览名为“狂欢过后”,我心里 很明白这张照片何以占据如此显著的位置。 我已经十几年没看过它了。没有正眼看过。瞥见 是有的——虽然在当时这张照片不常被采用,却也曾 出现在一两本杂志上,甚至是某本书中一旦这么久以 来一直没有好好看过它。没有这么近地看过。 我迂回地朝它靠近,先看说明文字。“朱莉娅· 普鲁默”,上面写着,“镜中的马库斯,1997年,正 片放大”。仅此而已,没有作者生平介绍,我暗自庆 幸。我放大了胆子抬头注视照片。 照片中是一名男子,看起来二十岁左右,赤裸身 子,拍摄的是上半身,正照着镜子。他面前镜中的影 像清晰聚焦,本人却不然,而且他的脸很瘦。他眯着 眼睛,嘴巴微张,好像正要说话,或是叹气。照片里 有种忧郁的氛围,但你看不到的是,直到拍摄的前一 刻,这个影中人马库斯一直在笑。那天下午他都和女 友待在床上,两人相爱之深不分轩轾。他们互相为对 方朗读——是伊舍伍德的《再见,柏林》,也可能是 《了不起的盖茨比》——并抱着桶装冰激凌吃了起来 。他们觉得温暖、快乐、安全。走廊对面卧室里的收 音机播放着节奏蓝调音乐,而照片中他的嘴巴张开, 因为女友——也就是拍照的女子正跟着音乐哼歌,他 也打算加入。 原始照片并不是这样。本来女友也入镜了,就在 男子的肩膀后面,相机举到眼前。她赤身裸体,影像 模糊。这是他们俩的合照,在当时那个年代,拍摄镜 中影像仍十分罕见。 我曾经很喜欢这张两人合照。几乎是极为喜欢。 可是在某一刻——不记得究竟什么时候了,但肯定是 在它首度展出前——我改变了心意,认定照片中没有 我会比较好,于是便让自己从照片中消失。 我现在后悔了。这样不诚实,我第一次利用艺术 说谎,很想对马库斯说抱歉。一切都很抱歉。抱歉跟 他去了柏林,抱歉把他留在那里,独自留在照片中, 抱歉没能符合他对我的预期。 尽管过了这么长时间,我依然感到抱歉。 伫立良久后,我才转身离开我的照片。我已不再 拍这种人像照,现在改拍家庭照:康纳的朋友与他们 的双亲、弟妹坐在一起合照,还有一些我在校门口揽 下的活儿,赚些零头小钱。这倒也没什么不好:我尽 自己最大的努力,博得些许名气,我是出色的。家长 会请我到孩子的派对上为宾客拍照,这些照片会以电 子邮件寄送给他们作为纪念;我甚至也在休工作的医 院为儿童举办的募款餐会上拍过照。我乐在其中,但 那纯粹只是技术的展现,并不是艺术,与拍摄这张人 像照不同。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