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终身受益的说话之道

让你终身受益的说话之道
作者: 编者:潘鸿生
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
原售价: 29.80
折扣价: 16.39
折扣购买: 让你终身受益的说话之道
ISBN: 9787563951185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一章突破自我,敢开口就是大赢家 不用担心,说话时紧张很正常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可能会有这样的经历和感 受:面对熟悉的人,自己可以表现得从容自若;但是 一遇到陌生人,特别是许多陌生人都把焦点聚集在自 己身上的时候,自己就会特别紧张,声音发抖,甚至 变得语无伦次,于是,在有了一两次失败的经历之后 ,自己就再也不愿意上台发言了。 其实,你没必要为此苦恼或者感到自卑,因为并 不是只有你一个人会在公众面前说话而感到紧张。与 你一样紧张的大有人在。1993年,布拉斯金·戈德林 调查公司做了一项调查。研究表明,有45%的人当众 讲话会出现紧张的情绪。另外,亚特兰大行为研究院 的罗纳德·塞弗特所做的研究也表明:有4000万美国 人不喜欢发言,他们宁愿做任何事也不愿意当众讲话 。而且,多达4000万需要经常发言的人在发言时无法 摆脱焦虑和紧张。所以,你如果以为只有自己害怕讲 话,那么,你尽可以放心,你绝非那么孤单。可以毫 不夸张地说,人人都可能在说话前后或说话过程中出 现紧张的心理:性格内向、沉默寡言者如此,天性活 泼、思想活跃者如此,即便演说专家、能言善辩者也 不例外。 曾在日本演说艺术界居于首位的德川梦声先生被 誉为“演说名人”。以下有一段话,是他根据自己多 年的临场经验,所发表的关于演讲的看法。读完他的 这段话,大家也许会更明白为什么人人都会有说话时 的紧张、恐惧心理。 上台发表演说之前,无论何人,都会感到紧张, 都无法镇静下来。你也许会问:“像你这样身经百战 ,见过了大大小小各种场面的职业演说家,还会紧张 吗?” 像这种问题,我不知被问了多少次了,但是,我 告诉你们,无论是怎样熟练的老手,也无法做到完全 不紧张,因为,不管演讲还是座谈.我们总是得开口 ,这就必须认真地去做才行。 当然,如果面对我熟悉的一群听众,说些很平常 的内容,我有时也会毫无感觉,就好像教师对他班上 的学生讲课一样,没什么好紧张的。 但如果在陌生的场所,又不知道听众的身份的时 候,就算是一流的演说家,也会感到紧张。 演讲虽说是我的职业,但是我却不喜欢在众人面 前高谈阔论,总希望能尽量躲掉。我所喜欢的是和谈 得来的朋友闲话聊天,因为我并非讨厌说话而是讨厌 正正经经地说话。 刚刚提到的,在上台演讲前的不安心情,我很不 喜欢;而在演讲中途的紧张情绪,也不是一种好的感 觉;下了台之后,那种挥之不去的余悸,更令我受不 了。 比方说,准备了一个固定的笑话或小故事,只在 上台时把它们搬出来说一说,说完后也不会有什么余 悸,因为可以预料不会发生什么严重的错误,所以并 没有什么烦闷的。但是,对我个人来说,常会在陌生 场合演讲,那么,失败的比例就会比较高。 这一番话告诉我们:人人都有紧张、恐惧的说话 心理,职业演说名家也不例外。紧张是一种生理反应 过程,通常是指由于外来压力致使人机体所产生的一 种生理结果。外来压力过大或机体本身应对能力过低 ,人就会产生过度紧张。 说话时紧张的人,主要表现为:说话时呼吸紊乱 ,氧气的吸入量减少,头脑一时陷入无意识状态,说 出的话并不是心里想要表达的。在某种意义上说,“ 呼吸”和“气息”是一个意思,因而调整呼吸的目的 就是使气息平稳。说话时紧张,我们就会感到怯场— —呼吸紊乱——反应迟钝——说话支离破碎。调整呼 吸会有所好转。说话时全身处于松弛状态,安静地进 行深呼吸,吐气时稍微慢一点。这样一来,心就踏实 了。此外,微笑对于缓和全身的紧张状态也有很好的 作用。微笑不仅能调整呼吸,还能使头脑反应灵活, 思维集中。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