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河南美术
原售价: 28.00
折扣价: 21.80
折扣购买: 黄宾虹谈艺录(艺术类)/中国文库
ISBN: 9787540117856
黄宾虹(1865-1955),原籍安徽歙县,出生于浙江金华。原名懋质,名质,字朴存、朴人。亦作朴丞、劈琴,号宾虹,别署予向、虹叟、黄山山中人等。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的开派巨匠,有“千古以来第一的用墨大师”之誉。他幼喜绘画,诗、书、画、印全面辉煌,由于在美术史上的突出贡献,在他90岁寿辰的时候,被国家授予“中国人民优秀的画家”荣誉称号,有“再举新安画派大旗,终成一代宗师”之誉。
(一)论笔法 1.五种笔法 一日“平” 古称执笔必贵悬腕,三指撮管,不高不低,指与腕平,腕与肘平,肘与 臂平,全身之力,运用于臂,由臂使指。用力平均,书法所谓“如锥画沙” 是也。起讫分明,笔笔送到,无柔弱处,才可为“平”。“平”非板实如木 削成,有波有折。其腕本平,笔之不平,因于得势,乃见生动。细激洪涛, 漩涡悬瀑,千变万化,及澄静时,复平如镜,水之常也。(以下不注者摘自 《画谈》) 用笔“如锥画沙”者,“平”是也。“平”非板实。画山最忌图经,是 为古训所深戒。 勾勒用笔,要有一波三折。波是起伏之形态,折是笔之变化方向。运用 此法,可使线条不板滞;不会应用者,所画之线条即无变化,亦即不能表现 物体。此种线条之表现方法,实为东方用笔之上乘。例如画树、画石、画波 涛、画衣褶,非一波三折,即不足以尽其曲折变化之致。(朱金楼《近代山 水画大家——黄宾虹先生》) “如锥画沙”法。作此练习,须逆锋而上,再很慢地转笔下行,到画的 长短合适时,再回锋向上,所谓“无垂不缩”就是这个意思。此亦由刻玉中 悟得。如用树枝在沙盘中画,很难看到逆锋回锋,解释亦失真了。(《中国 绘画的点和线》) 用笔言“如锥画沙”者,“平”是也。 起讫分明,笔笔送到,无柔弱处,方可谓“平”,“平”非板实。…… 水有波折,固不害其为平;笔有波折,更足显其流动。一波三折,起讫分明 ,此之谓“平”,“平”非板矣。(朱金楼《近代山水画大家——黄宾虹先 生》) 二曰“圆” 画笔勾勒,如字横直。自左至右,勒与横同;自右至左,勾与直同。起 笔用锋,收笔回转,篆法起讫,首尾衔接,隶体更变,章草右转。二王右收 ,势取全圆,即同勾勒。书法无往不复,无垂不缩,所谓“如折钗股”,“ 圆”之法也。日月星云,山川草木,图之为形,本于自然。否则,僵直枯燥 ,妄生圭角,率意纵横,全无弯曲,乃是大病。 向左行者为勒,向右行者为勾。收笔谓之“蚕尾”,俗谓“笔根”。 “折钗股”,笔法线条要求婀娜中仍保持刚劲。圆浑润丽,亦不能流于 柔媚。舍刚健而言婀娜,多失之柔媚,皆未足以语“圆”也。 用笔“如折钗股”者,“圆”是也。妄生圭角,则狞恶可憎。专事坎坷 ,尤险怪生厌。点睛破壁,着圣手之龙头①;吐气成虹,写灵光于佛顶②。 圆转如意,纤巨咸宜。 董北苑写江南山,纯用圆笔中锋勾勒皴皱,遂为南宗开山之祖。其上者 取法籀篆行草,或磊磊落落如莼叶菜条,纯任自然,“圆”之至矣。否则, 寸之直,皆成瑕疵。累月之功,事事涂饰,目犷悍为才气,每冒于浮嚣。 笔法圆劲,纯由篆隶得来。(自题画石) 三日“留” 笔有回顾,上下映带,凝神静虑,不疾不徐。善射者盘马弯弓,引而不 发。善书者笔欲向右,势先逆左,笔欲向左,势必逆右。算术中之“积点成 线”,即书法如“屋漏痕”也。用笔侧锋,成锯齿形;用笔中锋,成剑脊形 。李后主作金错刀书,善用颤笔。颜鲁公书透纸背,停笔迟滞,是其“留” 也。不涩则险劲之状无由而生,太流则便成浮滑。笔贵遒劲,书画皆然。 用笔如“屋漏痕”者,“留”是也。 算学中之“积点成线”,即书法如“屋漏痕”也。算学“积点成线”, 画亦由点而成线,是在于“留”也。 笔意贵“留”。似碍流走。不知用笔之法,最忌泛浮,浮乃轻忽不道, 滑乃柔软无劲。笔贵遒劲,书画皆然。(朱金楼《近代山水画大家——黄宾 虹先生》) 古之画者,多用牙竹搁臂,亦称阁秘。右手运笔,恒以左手扶之。势欲 向左,抗之使右;势欲右者,掣之使左。 四曰“重” “重”非重浊,亦非重滞。米虎儿“笔力能扛鼎”,王麓台“笔下金刚 杵”。点必如“高山坠石”,努必如“弩发万钧”。金,至重也,而取其柔 ;铁,至重也,而取其秀。要必举重若轻,虽细亦重,而后能天马行空,神 龙变化,不至有笨伯痴肥之诮。善脱浑者,含刚劲于婀娜,化板滞为轻灵。 倪云林、恽南田画笔如不着纸,成水上飘,其实粗而不恶,肥而能润,元气 淋漓,大力包举,斯之谓也。 用笔“重”,要像“枯藤”、“坠石”。 用笔之法,有云如“枯藤”、“坠石”者,藤无枝叶,石本峥嵘,其状 可想。况乎虺形屈曲,非同转拂之条;虎蹲雄奇,忽跃层岩之麓。“重”又 何如也?然重易多浊,浊则淆混不清;重又多粗,粗则顽笨难转。善用笔者 ,何取乎此?要知世间最重之物,莫如金与铁也。言用笔者,当知如金之重 而取其柔,如铁之重而取其秀。(朱金楼《近代山水画大家——黄宾虹先生 》) “金刚杵”法当化为“绕指柔”,方不流于枯硬。若全无笔力,虽细谨 不足观矣。(自题《山居图》) 五日“变” 李阳冰论篆书云:“点不变谓之布棋,画不变谓之布算。”氵点为水, 灬点为火,必有左右回顾、上下呼应之势而成自然。故山水之环抱,树石之 交互,人物之倾向,形状万变,互相回顾,莫不有情。于融洽求分明,有繁 简无淆杂。知白守黑,推陈出新。如岁序之有四时,泉流之出众壑,运行无 已,而不易其常。道形而上,艺成而下,艺虽万变而道不变,其以此也。 唐李阳冰论篆书日:“点不变谓之布棋,画不变谓之布算。”善画者之 用笔,何独不然?其显著者:山有脉络,石有棱角,钩斫之笔必变;水有行 止,木有荣枯,渲淡之笔又变。郭河阳以水墨、丹青为合体,董玄宰称董、 巨、二米为一家。用笔如古名人,无一而非变也。惟能变者不拘于法,参差 离合,大小斜正,肥瘦长短,俯仰断续,齐而不齐,是为内美。 笔法成功,皆由平日研求金石、碑帖、文词、法书而出。P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