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重庆
原售价: 80.00
折扣价: 50.40
折扣购买: 武汉谍战(上下)
ISBN: 9787229111007
孙志卫,湖北省武汉市人,1996年移居新加坡。早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虽主修工科,但从青少年时期开始,就对文学作品有着浓厚的兴趣,喜欢阅读文学、历史、哲学等方面的中外名著,由此积累了广泛的知识,并打下坚实的文学基础。 作者从2012年开始文学创作,长篇历史纪实小说《武汉谍战》是作者出版的第一部小说。
由俄乌战争谈及《武汉谍战》 ——谍战是战场之外决定战争胜负的唯一重要因素 俄乌战争爆发后,全世界几乎所有的政治家和军事专家都一致认为这是一场双方力量悬殊的战争,乌克兰首都基辅将在四十八小时内沦陷,乌克兰将在一个星期之内投降。 最初的战局发展似乎也在印证全球军事专家们的预言。 在俄军向乌克兰发起第一波空袭的三十分钟内,乌克兰百分之八十的防空预警雷达系统、防空导弹系统、机场和作战飞机、地对地弹道导弹等重要军事设施被摧毁,让俄军很快取得整体空优。 俄军能做到这一点,除了看得见的战场热战之外,当然离不开硝烟之外看不见的情报战。 除了利用间谍卫星、电子侦察机和无人机等高科技手段收集乌军情报外,俄罗斯还充分利用传统的谍战方式,通过其潜伏在乌克兰内部的谍报人员以及在乌东独立运动组织中招募特工,为其收集那些无法用高科技手段收集到的乌克兰高度机密的军政情报,包括所有的乌克兰重要军事设施。 三月初,人们在大街上发现乌克兰代表团成员丹尼斯·吉列夫的尸体。原来乌克兰国家安全部(SBU)发现此人是俄罗斯间谍,将乌克兰绝密战略情报泄露给俄方,于是按照战时法令将其处决。虽然乌克兰方面后来称此人实际上是一名为乌克兰服务的双面间谍,在执行秘密任务时被俄方打死,但此人无疑是双方残酷谍报战中被杀的一名间谍。 在乌克兰利沃夫地区,一名俄军间谍发现一个支援乌克兰的国际军团基地,于是将此情报传给俄军,并用激光引导俄军导弹准确命中目标,造成国际军团一百多人伤亡及设施损毁。以此向全世界发出俄罗斯将不惜一切手段阻止国际军团支援乌克兰的强烈政治信号。 乌克兰方面由于有北约间谍卫星、电子侦察机和无人机等高科技情报系统收集的情报支援,对俄军的兵力部署、调动、进攻线路和后勤补给了如指掌,并据此制定出化整为零、四面埋伏的灵活战术,既能处处打击俄军,又让俄军装甲部队的强大火力找不到发力点,就像重拳打在棉花上。乌军甚至利用美军提供的战场实时情报,引导其“海王星”陆基反舰导弹击沉俄军黑海舰队旗舰“莫斯科”号导弹巡洋舰。 北约的高科技情报系统虽然先进,但也有其盲点和覆盖不到的地方,这就得依靠传统的谍报手段弥补其不足,尤其是在战略情报方面。潜伏在俄罗斯内部的乌克兰和美国间谍在战争爆发前就将俄罗斯即将入侵乌克兰的战略情报透露给乌克兰和北约,让乌克兰和北约对俄军的入侵早作准备。战争爆发后,这些间谍又将俄军各个方向的作战计划和兵力配备透露给乌克兰,让乌军能够及时作出相应的兵力部署调整。 在战术情报方面,潜伏在俄军占领区的乌军特工人员除了攻击、破坏俄军军事设施外,还将俄军集结地、进攻线路、后勤补给车队、军火库位置等情报通过手机定位后上传,指引乌军无人机飞临目标上空直接实施攻击,或由无人机将目标精确定位后引导、校正乌军地面炮火进行打击,大大提高乌军火力打击精度和效率。此外,乌克兰国防部甚至号召所有乌克兰公民,一旦发现他们的居住地附近有俄军出现,立刻用手机拍照并将此情报上传到指定的国防部网址,形成全民皆谍的汪洋大海,让俄军的一举一动无以遁形,甚至是俄罗斯境内的俄军调动情报都被即时传送到乌克兰国防部。 在俄军围攻乌克兰首都基辅的战役中,乌军形势一度岌岌可危。俄军乘势派遣特工队潜人基辅市区执行对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斩首行动,希望以此瓦解乌克兰的抵抗意志,一举占领基辅。不过这个机密情报被潜伏在俄军内部的乌克兰间谍截获。乌克兰国家安全部根据这个情报预设埋伏,将进入口袋的俄军特工全部击毙。 正是由于乌军在情报战中胜过俄军,弥补了乌军与俄军的巨大差距,使军力弱小的乌军能够在战场上与强大的俄军打成平手。由此可以看到谍战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实际上,谍战不仅在当前的俄乌战争,而且在人类历史上几乎所有战争中,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都起着决定胜负的重要作用。二战中围绕德军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行动计划以及日本偷袭珍珠港展开的情报战尤其重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决定了二战的进程和最后的胜负。 中国抗战是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间充满惊心动魄的中日谍报战。许多文学作品都对抗战时期的谍报战有精彩的记叙。 小说《武汉谍战》就是其中一部描述抗日谍战的文学作品。该作品对日军南下夺取石油供应地、偷袭珍珠港所事件展开的情报战有精彩的描述。中国间谍冈本矢一和中、美、日三重间谍比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