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陕西人民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2.90
折扣购买: 苏伊士运河战争/战争特典
ISBN: 9787224132182
01 苏伊士运河的历史 与尼罗河一样,全长120公里,由沙砾、尼罗河冲击土 构成的苏伊士地峡,从最早的文明时代开始,就被认为是 大自然馈赠给埃及的礼物。从古至今,苏伊士地峡一向被 视作东方与西方的主要分界线之一:地中海以及与之毗邻 的大西洋和欧洲属于西方;另一侧的红海以及与之毗邻的 印度洋,乃至印度洋以东的太平洋和亚洲则被视为东方。 早在4000年前,埃及中王国时代雄心勃勃的法老——塞索 斯特利斯曾试图完成一项伟业,开凿一条连接红海与尼罗 河支流佩罗锡克河的人工运河(这条“法老运河”开工仪 式的画面,至今仍保留在卢克索的卡尔纳克神庙正面的墙 壁上),将埃及在东非获得的财富(如黄金、象牙、香料 等)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尼罗河三角洲。但是到了公元前13 世纪的拉美西斯二世时期,运河计划已经被完全废弃,一 直到公元前500年,这项工程才由征服埃及的波斯王朝国王 大流士一世完成。而后,这条运河在公元前250年左右被托 勒密二世控制,之后被不断重建和改造,最终于公元8世纪 被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曼苏尔所废弃。不过, 这是古代的苏伊士运河,跟本书将要讲述的、在1956年引 发战争的这条苏伊士运河并没有什么直接关系。 16至18世纪,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过去被分隔开 的东方和西方由远洋航路重新连接为一个整体。但从欧洲 乘船前往亚洲依旧要冒很大的风险,航海家们需要首先沿 着东非海岸南下,绕过南端的好望角,随后躲过活跃于马 达加斯加岛周边的海盗,再穿过缺乏补给点的印度洋中部 ,才有可能抵达印度、东印度群岛和中国。尽管蒸汽机技 术改善了航行条件,但往返欧亚远途航行的高昂时间成本 对商业航运依然有负面影响,这成为人们寻求捷径,在苏 伊士地峡开凿运河的动力。而且在当时,奥斯曼土耳其帝 国的势力正在衰退,意大利沿海城市和伊比利亚半岛、荷 兰都已经在竞争中退场,真正有实力争夺印度与东南亚贸 易利益的只剩下英国和法国。作为殖民扩张事业的基础, 重开这条横穿近东,尤其是埃及地区,进而通过地中海直 达欧洲的海运航线,便成为这两个大国建立海洋霸权,最 终压制对手的关键。时任法国驻埃及总领事的查尔斯·马 加利翁在致函法国革命执政府外交部部长塔列朗时直言不 讳地表示,“它将掐断大英帝国的印度输血管……一条复 兴的苏伊士水路航线,其影响力堪比好望角航路开通后对 于热那亚、威尼斯的毁灭性打击……法国如果能在开罗拥 有主权,其后果就堪比一个欧洲国家当下占据了好望角” 。 由此可见,在近代,最早提出开凿苏伊士运河的人是 法国统治者拿破仑也就不足为奇了。1798年4月12日,拿破 仑远征军在埃及亚历山大港登陆。在随军工程师、科学家 与历史、考古学者的队伍中,有一位著名的建筑工程师 J.M.勒皮尔。他率领勘测队辛勤考察三个月后,提出了一 个恢复“法老运河”,并将其延伸至地中海的大胆施工方 案。他自信地估算:这项工程只需要1.5万名劳动力,150 万英镑预算即可完成。然而就在当年8月,布吕埃斯将军指 挥的法国远征舰队在尼罗河口的阿布基尔湾被纳尔逊率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