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比南山--为什么如皋有那么多百岁以上老人

寿比南山--为什么如皋有那么多百岁以上老人
作者: 高正
出版社: 江苏科技
原售价: 49.00
折扣价: 27.93
折扣购买: 寿比南山--为什么如皋有那么多百岁以上老人
ISBN: 9787553738383

作者简介

  高正,自由撰稿人,长期致力于长寿文化研究,“长寿之乡”文化的传播者。

内容简介

想长寿,先让脚不老 中医典籍上说:“人之有脚,犹似树之有根,树 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脚在人 体最下端,负载量重而得到的营养却远不及其他部位 ,因而容易衰老。人的双脚又是 经穴密集分布的地方,有六大经脉,连着肝、脾、肾 、胃等内脏,足底有66个穴位, 都有各自的“投射区”分别对应着人体各大器官的神 经聚集点,贯通全身血脉和经脉。 如皋长寿老人不一定知晓这些深奥的中医理论,但他 们却摸索出不让脚先老的“四大 法宝”:搓脚、踮脚尖、赤足行、热水泡脚。 搓脚 所谓搓脚,就是按摩脚掌的穴道和肌肉。搓脚宜 早晚分两次进行,具体搓法有两 种:一种是“掌搓”。把两个脚心相向置于床上,用 左手掌搓右脚,右手掌搓左脚。另 一种是“指搓”。即用中指或食指端由脚心向脚趾方 向作点状按摩。搓脚的次数每次 100~200下,适应之后可逐渐增加,最后可至500~ 1000下。 如皋有句俗语:“若要老人安,涌泉常温暖。” 所以如皋老人最爱搓脚心,也就是 搓“涌泉穴”。涌泉穴位于蜷足趾时呈凹陷处,由于 此处病理反射较多,常搓涌泉穴能 调整人体机能,助人长寿。 如皋老人搓脚方法还有“湿搓”和“酒搓”两种 。湿搓:把脚放在温水盆中,泡 到脚发红,然后用右手沿左脚心上下搓100次,达到 脚心发热;再用左手右沿脚心上 下搓100次。酒搓:倒20克左右白酒于杯中,搓脚的 手蘸一点白酒,再按上述方法搓, 酒搓干了再蘸一下,继续进行,两脚心各搓100次为 宜。这两种搓法更胜于“干搓”, 它不仅能养生,还可以防治老年性的哮喘、腰腿酸软 无力、失眠多梦、神经衰弱、头 晕、头痛、高血压、耳聋、耳呜、大便秘结等50余种 疾病。 踮脚尖 如皋长寿老人把踮脚尖叫作“踮踵”。在长寿村 的清晨或傍晚,你会看到在自家院 门前或在空旷之处,总有颤颤巍巍“踮踵”走路的老 人。与他们闲聊,问到为什么要 以这种奇怪的方式走路时,他们回说:“踮踵走路能 治好头晕的毛病。” 踮脚走路是如皋东部老人的习惯,就是足跟提起 ,完全用足尖走路,行走50步为 一次,有些身强力壮的老人能够踮脚行走100步。他 们“蹑手蹑脚”的样子看起来很 可爱,同时对锻炼屈肌,通畅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 、足少阴肾经和足厥阴肝经)有 着不可小视的作用。《黄帝内经·灵枢》中称:“足 之三阴,从足走腹”。而足三阴经运 行畅通,受益最大的就是心脏。 踮脚尖养生的机理主要是通过增加下肢血液循环 来防止下肢静脉曲张及皮肤色素 沉着,继而能调适脏腑,特别是心脏的功能。 经医学人员测试,当人踮起脚尖时,双侧小腿后 部肌肉每次收缩时挤压出的血液 量,大致相当于心脏脉搏排血量。所以每个人都不要 小看这简单的踮脚动作,它不受 场地、时间的影响,却能改善整个身体的血液循环。 脑部血液供应充足,头当然就不 会因为供血不足而晕眩了。 如皋老人踮脚动作的具体做法是:双脚并拢,用 力踮起脚尖,尽量提起脚后跟, 然后用力着地,这样算1次(1秒钟内不得多于1次) ,30次为l组,每次锻炼l~2分钟, 每天重复3~5次。有的老人在做这项运动时会利用环 境附加一些动作,以谋求更好 的效果。比如男性会踮起脚尖小便,以起到养肾强精 的功能。按照这样的方式,很多 老人都能将其融人生活,在洗脸刷牙、散步、放风筝 的过程中都可以同时练习踮脚尖, 实在是方便又简单。踮脚走尤其适合那些久坐不动的 伏案工作者,坚持数月定能让你 身轻如燕、心情愉悦。 赤足行 在早年的如皋农村,在夏日农民大多有赤 足走行的习惯,尤其是插秧时节,下地抛秧插 秧的男男女女无一例外地赤足于水田中。赤足 行对他们来说,既是一种放松而惬意的生活方 式,也是在生活的磨炼中得出的健身方法。 早在几百年前,国外就有人提出“赤足踏 石疗法”,德国科学家克纳普认为赤足行走能预 防和治疗很多疾病,并强调对神经系统疾病, 如神经衰弱、失眠和抑郁症等特别有效。而原 苏联米库林院士提出的“土地接触法”也受到 医学界的关注。米氏认为:地球带有大量的负 电荷,而地球周围有一个电离层,它由正离子 组成。在地球和电离层之间存在电场,一切生 物都适应了这个环境。生活的现代化使人类脱 离了负电荷,在身体中积累了过多的正电荷, 这正是人容易生病的原因之一。 如今,赤足行长寿的理论在世界上获得普 遍认同,而在长寿之乡如皋,尽管现在的农村 不再需要人工赤足进入水田插秧,但在夏天, 如皋老人们还是习惯于每天赤足在房屋附近的 小园子和乡村小径走上半小时。当然在冬天或 雨天,他们也懂得暖脚对长寿的重要性。 P202-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