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腐为奇(从元素周期表到纳米技术化学趣史)

化腐为奇(从元素周期表到纳米技术化学趣史)
作者: (英)安妮·鲁尼|译者:程肖雪//张灿灿
出版社: 中国妇女
原售价: 69.80
折扣价: 42.60
折扣购买: 化腐为奇(从元素周期表到纳米技术化学趣史)
ISBN: 9787512717244

作者简介

安妮·鲁尼(Anne Rooney),剑桥大学“三一学院”中世纪文学博士,剑桥大学纽纳姆学院皇家文学基金会研究员,英国作家协会会员。其作品《明*科技:人工智能》曾于2004年入围世界科普图书*高奖——安万特奖。 鲁尼曾在剑桥大学和约克大学教授中世纪英语和法国文学。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学术造诣使她在创作科普作品时,能够游刃有余地为硬冷的题材和知识赋予宜人的温度和鲜活的生命力,并找到青少年易于接*的切入点,从而使科普作品真正体现艺术高度和人文情怀。 作为一名地图的狂热爱好者,鲁尼多年来一直潜心搜集、研究古今各类地图,孜孜不倦地探寻它们背后的故事。为寻觅珍品,她查阅大量文献;为一睹真容,她几乎走遍**。鲁尼的眼睛看过不计其数的珍奇地图。如今。她遵循地图演变的历史轨迹,将其中*具代表性的甄选出来,详加注解后集结成书出版,为**人文科学爱好者献上这场地图的视觉盛宴。

内容简介

**章 前化学时代 科学中*有价值的服务是古人找出支离破碎的真相并 将它们发展下去。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1749—1832 作为人类,我们*大的特点就是可以运用自然界中发 现的材料。从史前开始,我们就会用颜料、工具、粮食、 陶器、砖瓦、药品、香水和珠宝,将我们周围的物质变为 新的物理和化学形式。在“化学”这个概念成为科学之前 很久,我们就已经开始做这样的事情了。 化学之前的探索 当我们*早的祖先发现火种能量的变化,以及地表矿 石和植物可以用来做颜料和药物时,人类就已经开始了前 化学时代的探索。这些探索毫无疑问是随机和偶然的。他 们发现一些物质有用,而另一些则相反,可能其中还有一 些相当危险。 人们一开始弄不清楚各个物质及其特性,他们以某种 方式发掘自然环境中的财富,这种方式能让他们发现物质 新的特性。这就是化学的精髓:发现物质转变的方法并运 用这些方法获取效益。很容易想象,在火开始被应用后, 那些旧石器时代的祖先会用棍子捅捅火,然后用烧黑的那 端在石头上做标记,或者用火将多汁的、不易嚼烂、富含 纤维的肉烤得容易咀嚼,并且有了不同的风味。也许染料 和颜料是在无意间被发现的,可能就是将植物压扃后遗留 下了污渍。但毫无疑问,这些偶然事故不能给任何事情带 来启示。富含好奇心的人们加热土块提取金属,或从他们 脚下的土地中弄出黏土塑造成有用的形状,可以说他们就 是*初的化学家。他们不知道或不需要知道物质是如何转 变的,或物质的特性为什么发生改变。他们简单的探索和 开发,却成为人类文化和文明的精粹。 颜色中的化学 很久很久以前,人们开始在自己居住的山洞壁上绘画 ,装扮他们的居住环境。*早使用颜料的证据位于南非的 布隆波斯山洞,距今已有7万~10万年的历史。考古学家在 那里发现绘画的两种原料——赭石和动物骨头,原始的艺 术家将二者摩擦,可以轻易地制造出颜料。赭石是种天然 矿石,由硅和黏土组成。还有一种叫针铁矿的矿石富含铁 ,可以画出黄色到黄棕色的颜色。其他史前颜料,比如碳 (烧过的木头或骨头)可以画出黑色,白垩(方解石,碳 酸钙)可以画出白色,以及矿物颜料包括棕土(铁和锰的 天然混合物)可以画出棕色和奶油色。有时,从黏土中获 得的矿物颜料可以像蜡笔那样直接在物体表面绘画。另外 ,颜料和水、植物汁液、尿液、动物脂肪、蛋白质或其他 会蒸发和凝固的载体混合后,也会被用于在墙上绘画。人 类*早使用矿石似乎就是为了提取矿物质颜料,在山洞洞 壁绘画或用于人体装饰。为此,人们甚至可以走很远去收 集这些矿石。 漂染衣服或装扮人体的颜料一般是从植物中来的。有 些颜料不是**性的,在水中能冲洗掉,所以人们做了一 些实验判断哪些颜料会很快褪色而哪些不会(这些不会轻 易褪色的颜料多被用于人体彩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