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广西师大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23.10
折扣购买: 慢走哦小时光
ISBN: 9787549598120
张屹,女,1968年生于杭州。自小混迹于中国美院教学楼及美院教师宿舍楼,耳濡目染,三岁即要求老爸笔墨伺候。2014年8月起,在《杭州*报》副刊连载《城南旧事》图文,反响甚大。
我的小像 家里有多幅我小时候的画像,都是与老爸相熟的 老一辈**画家的早期作品,有赵延年老先生的,有 吴山明老师的,有吴永良老师的,有方增先老师的… … 但我*钟爱这一幅。 这是老爸画的,周昌谷老师题字。从它诞生的那 一刻起,就挂在我的*头,直到我**次搬家。 后来兜兜转转,前几年,我又重新把它挂起来了 。 别看画中的我头发乌黑发亮,那是创作的需要, “黄毛*头”四个字,说的就是我。可能那时确实长 得乖巧可爱吧,老师们都喜欢抓我做“麻豆”,给我 画像,现在说来有点王婆卖瓜的意思。 那时,我大概六七岁,爸妈带着我,与大姨一家 出去郊游,累了,在平湖秋月旁边的一间茶室里休息 。我穿着一件黑黄相间的小兔子花样的毛衣,一顶样 式时新的*帽背在身后,再加上满头黄毛,**洋气 。旁边一个阿姨看到,还以为我是外国娃儿,特地跑 到我面前来看个究竟。我被她看得不好意思,神情扭 捏,老爸就抓拍下了这一刻。 照片洗出来,大家都**喜欢。 老爸照着相片画下来后,特意去请教周昌谷老师 。周老师与李震坚、方增先、顾生岳、宋忠元共同开 创了“浙派人物画”,并创建了现代中国画人物画教 学新体系,在全国都深有影响。周昌谷老师看了,说 好,欣然题字。 可惜,前几年,周老师已作古。 我的小画,要在《杭州*报》刊出时,**美女 编辑说要一张小头像作栏目的LOGO,我挑了这一幅。 她看后说:“满是爱意,别人是画不出的,那神态只 有*亲的人才能抓得到。” 向阳院 写写画画这组东西,缘于我老妈。 2014年,我生了场大病,在家休养,年迈的老妈 不顾自己多病的身体,忙前忙后地照顾我。 有*聊天,妈妈说,她前晚又做了同一个梦,梦 见我们那时住的地方了—— 推开院子的大门,走进去,向右拐弯,路过两棵 茂盛的无花果树,继续向前,上左边三个台阶,向右 ,就是她的家。 她说,她停留在房门口,想进去又没有进去,向 里张望,看见一个人坐在桌前,但不知道是谁。她拼 命睁大眼,想看清楚那是谁,就这么看着,看着,看 着,就醒了。 我说,既然你这么记挂,干脆,我给你画一本吧 。 我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杭州。在中国美术学院 的前身——浙江美术学院的宿舍里,一直住到我读初 一,我们家才搬走。 那条巷子,一头在河坊街,一头在定安路。那个 院子的角角落落,一*一木,一砖一瓦,都承载着我 童年的美妙回忆,直至现在都记忆深刻。 很奇怪,少年时期至青年时期,好像没有什么事 还记得那么清晰,那么小的时候的事,反倒记得一清 二楚。 有天恍然:童年无忧无虑,尽记得;后来有各色 烦人恼事,潜意识中就不愿意去记了。可能,这就是 传说中的选择性失忆吧。 那条巷子,是南北方向的。人家的院门,都是老 老实实东西向,就我们这座院子很奇怪,从巷子往里 凹进一块,大门就变成朝南了。 一幢*式的小洋楼,住着三户人家,其中一户就 是大名鼎鼎的版画家赵延年老先生。我叫他老伯伯。 今年,应有91高龄了吧,祝福他。 (补记:写这篇小文的时候,老伯伯还健在, 2014年10月,老伯伯竟去世了。唉……) 我有记忆的时候,应该是“文化大革命”进行得 如火如荼之时。“向阳院”仨字,以及对联,是老爸 写的。他还帮47号也写了一副。 两个院子的后门是通的,共用一口井,两个院子 的人,关系都很好。 在那时,“向阳院”是时髦、上进的标志,居委 会要求每个居民小组都要成立类似的组织,以显示紧 跟伟大*****的决心。当时还有一部电影叫《向 阳院的故事》。 记得写对联时,正好夏天,放暑假,47号的小组 长拎来了油漆桶和笔,告诫道:“不能写坏喽!” 两个院子的孩子们那个激动啊!还有也来看新鲜 的大人,热热闹闹的一大拨儿,围着小组长和我老爸 两人。老爸踩着凳子,直接沾了油漆往上写,我们伸 长脖子张大嘴,生怕他写坏了。 P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