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北京少儿
原售价: 28.00
折扣价: 16.60
折扣购买: 唐诗宋词元曲(拓展阅读本青少版)/你一定要读的中国经典成长文库
ISBN: 9787530125090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 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 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赏析 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 ,景色的凄清源于诗人心中的孤寂,当时诗人正无奈地离蜀东下,他辞去 了节度使参谋职务,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凄孤无依的他,不 正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吗?明星低垂,平野广阔; 月随波涌,大江东流,这壮阔的景象更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 告的凄怆心情。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因 此声名竟因文章而著,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 可是他的休官,却是由于被排挤,因此心中郁积着一股不平之气,政治上 失意也是他漂泊、孤寂的根本原因。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 徙江湖,诗人内心漂泊无依的感伤愈发浓厚,可谓一字一泪,感人至深。 诗里诗外 杜甫出生书香门第,他一生对自己的家庭和姓氏非常自豪。他的远祖 是西晋的杜预,文著《春秋左氏经传集解》,世称“杜武库”,是西晋著 名的儒将,也是杜甫一生效仿的楷模。而杜甫的祖父杜审言,是初唐诗人 ,与陈子昂齐名,受武则天赏识。杜甫因此在诗中称“吾祖诗冠古”、“ 诗是吾家事”,他自己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光彩夺目的诗人之一。 春望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赏析 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去投奔。结 果途中为叛军俘获,带到长安。当时长安被安史叛军焚掠一空,往日的繁 华已经变得凄凉残破不堪,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春景,只见乱草丛生, 林木荒芜,哪还有记忆中鸟语花香、烟柳明媚、游人迤逦的动人景象?国 家的衰败导致春天也失去光彩,原本娇艳明媚的春花,原应委婉悦耳的鸟 鸣,都因时事而落泪惊心。诗人流落被俘,扣留在敌军营,最盼望得到的 是妻子儿女的音信,可是烽火连月,恐怕也只是奢望了。不禁国愁家忧齐 上心头,内忧外患纠缠难解。眼前一片凄惨景象,内心焦虑至极,不觉搔 首徘徊,意志踌躇,只是身陷于长安数月,头发更加稀疏,用手搔发,顿 觉稀少短浅,简直连发簪也插不住了。诗人由国破家亡、战乱分离写到自 己的衰老,内心的痛苦和愁怨也是与日俱增。 诗里诗外 安史之乱从755年开始到762年结束,前后达八年之久,它的发生,是 当时社会各种矛盾激化的结果,也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而这场社会 大动乱,对盛唐时期的诗人如李白、杜甫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杜 甫,他在动乱中别妻离子,四处漂泊,目睹生灵涂炭,饱受战乱之苦,挥 笔写下了“三吏”、“三别”等不朽的诗篇。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赏析 安史之乱五年后,杜甫漂泊西南,居住在成都杜甫草堂,游览武侯祠 时写下这首诗。杜甫本就有颗忧国忧民的心,但安史之乱使得他一直携家 逃难,只做了两年微不足道的小官,所以他的热情和担忧都郁结心中,当 他游览武侯祠时,情感被触动而一发不可收。诗人对武侯祠向往已久,到 成都后就寻其所在,原来就掩映在成都城外的茂盛的柏树之中,“森森” 二字将柏树的茂盛和静寂描绘殆尽,包含了不尽的萧瑟与悲凉。近看却只 见荒草满阶,黄鹂啼鸣,老诗人满怀心事徘徊于武侯祠之间,越发觉察到 满院萋萋碧草,寂寞之心难言,数声黄鹂呖呖,荒凉之境无限。一个曾经 有着人格魅力和个人才智的历史人物,现在的祠堂却寂寞萧瑟,对于诗人 和读者来说,这是多么令人伤感啊!更令人遗憾的是,战争还没有胜利, 诸葛亮却与世长辞,古往今来的英雄为之感叹惋惜。诗人在为诸葛武侯惋 惜的同时,也在为自己人生愿望没能实现而伤心满怀。 诗里诗外 759年冬天,杜甫为了避安史之乱到达四川成都,投靠朋友严武,在朋 友的帮助下在西郊的浣花溪畔盖起了一座茅屋。生活依然清苦,但是相对 比较安定,前后四五年时间里,他写了二百四十多首诗歌,如《春夜喜雨 》、《蜀相》等名篇,其中《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更是千古绝唱。765年, 杜甫的朋友严武去世,杜甫失去了生活上的依靠,只得携家离开成都,四 处漂泊,几年后病死在湘江一条船上。P4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