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古吴轩出版社
原售价: 46.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西南联大文史通识讲-诗词课
ISBN: 9787554621578
闻一多 诗人、学者。本命家骅,湖北蕲水(今浠水)人。留学美国,学美术、文学。早年参加新月社,先后在青岛大学、清华大学等校任教。全国性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3年后,积极参加民主运动抗日战争胜利后,投身反对内战的民主运动。有《闻一多全集》行世。 罗庸 著名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和国学家。原籍江苏江都,出生于北京。曾任教于浙江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云南大学。著有《中国文学史导论》等。 浦江清 著名古典文学研究专家。1926年毕业于南京东南大学,曾任教于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北京大学。与朱自清合称“清华双清”。 朱自清 散文家、诗人、古典文学学者。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31—193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后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教授,并致力于学术探究。
一 诗 诗歌与图画 杨振声 诗歌在广义方面看,它的起源,不但先于文字,也许还先于成熟的语言。它与初民穴居中那些雏形的图画一样早,一样的是他们在实际生活需要以上发射出来艺术的曙光。 语言的成熟,是指能以完全用它表达意思与情感于他人,而又为他人所了解而言,这需要长时期的试验与发展。人类与生俱来的情感——尤其在初民时代,整个宇宙是情感的对象,不是理智的对象时,他们当然等不得语言的成熟,才应用以表情达意,而他们用以表情达意的,是不完全的语言,辅以手描脚画、象形式的动作,以及抑扬高下、感叹式的声音。这些就部分地说明了语言、舞蹈与音乐合而发展为古代的诗歌;也部分地看出文字的起源——记载语言的符号,不能离开象形象声,类似图画的痕迹。《诗序》所谓“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虽足以说明古来诗歌与音乐及跳舞的“三位一体”,但对于其发生之次序,还不算是一个“美丽的臆断”。 诗歌、音乐、舞蹈与图画,到后来虽各自旁立门户,蔚为大国,在其起源是同生于类似的情志,表现于适合的形式,一种美感的要求。而“适合”也正是美的确切的解释。 不过,诗歌与图画,在其初级的发展中,并不如诗歌与音乐、舞蹈那样密切,而其密切的关系,反生于稷黍的发展。在诗歌发展到“山水方滋”的境界,而图画尚在写人物的阶段。及图画由人物以至鸟兽楼台,更由其背景作用以至为独立的山水,视诗歌久已“瞠乎其后”了。然而,把诗歌与图画联成一体,使为发生内部的渗透作用,因而使这两种艺术相得益彰的是“书画同源”为之媒介。 “书画同源”是中国艺术史上独有的问题,也是中国诗所以那般接近自然而中国画所以在世界艺术上独占一种风格的原因。这里并不是说旁的国家的诗歌与图画不相接近[其接近由于另一种原因,如二十世纪初,美国印象派(imagist)所主张的诗的内容,即其一证],只是说中国的诗与画,为了书画同源的关系,其相互的影响特别早、特别大,至于形成中国诗画的特殊风格。 无论哪一国的字,都没有成为独立的艺术品的,除了在图案上偶尔占点艺术风味。中国的书法,不独与图画、雕刻(碑碣也是雕刻的一种)并列,而且书法实是图画与雕刻的生命所寄(画法中的骨法用笔,浮雕中的线条,碑碣更无论)。因此书与画就发生了极密切的关系。除了画院派的画人外,文人派的画家往往便是书家,也往往便是诗人。画院派画到“灵品”与“妙品”,而中国画中最重要的在所谓“神品”与“逸品”,却又往往是文人画。自钟繇、王献之、顾恺之、谢灵运、王维、宋徽宗,以至赵孟 、倪云林、董其昌,都是很显著的例。 画家既往往是文人,又往往是诗人(实在说,中国的文人与诗人没有界限),则在诗与画的修养上与作风上也就难以分开了。不独“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成为诗人与画家的术语,而诗画可以写在一幅上,表示一个同样的意境;且有时互相发明,成为一种艺术上的合体。 西南联大文史通识讲:收录西南联大教授诗词课名讲,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带你读懂诗人和他的朝代,领悟诗词的美与深情。深刻影响过许渊冲、汪曾祺、杨苡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