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岳麓
原售价: 78.00
折扣价: 50.00
折扣购买: 亦云回忆(上下)/传记文学书系
ISBN: 9787553806723
沈亦云(1**4-1971年),黄郛之妻。祖籍浙江湖州,生于嘉兴。原名性真,后改署景英,字亦云。1906年考入天津北洋女子师范学堂,后到苏州景海女学读英文。辛亥革命时,在上海组织女子*事团。抗战期间,在沪创办南屏女子中学。1950年后定居美国。1971年逝于美国纽约。
胡函代序 亦云夫人: 承您许我先读《回忆》的自序,又得读《塘沽协定》诸章的原文,十分荣幸,十分感谢!这半个月以来,我天天想写信给您,总没有安定的心情,直到**,勉强写这信,一定不能表达我想说的话。 我要首先向您道贺,贺《回忆》的写成,贺您这一件心事的完成。我在这三四十年里,到处劝朋友写自传,人人都愿意,但很少人有这闲暇,有这文学修养,*少人能保存这许多难得的"**手"史料,所以很少人能够写出像您这样有历史价值的回忆录。所以您的稿本的写成是真值得庆贺的! 自序写得很好,我读了很感动。**段叙述乱离时保存材料的困难,使我想起李清照的《金石录后序》。您说:"我岂可以此不急之物,分人逃生之地?"这是很感人的一句话。 自序写"属稿时"的心理与方法,也说的很动人。您批评中国新史家好像有心"回避"现代史的题目,并且指出"教科书中所见……对国难尤多责人之言。……我们自己岂无一点责任?"正因为有许多人至今还不肯负"一点"国难的责任,所以现代史的材料至今多没有出现,所以现代史至今还是被"回避"的题目。我盼望您的《回忆》的出世可以引起别人的仿效,把他们长久收藏的史料发表出来,把他们的追忆或回忆也写出来。 史料的保存与发表都是**重要事。我看了您的几卷稿本之后,我的感想是:亦云夫人这部《回忆》的**贡献在于显示保存史料的重要,第二贡献在于建立一种有勇气发表真实的现代史料的精神。保存了真实史料而没有机会发表,或没有勇气发表,那岂不是辜负了史料?岂不是埋没了原来保存史料的一番苦心? *本**在沈阳发难,到**已是二十九年了。"七七"与"八一三"到**已是二十三年了。我们到**还没有一部中国史家著作的"中*八年战史",也没有一部中国史家著作的"抗战前的六年中*国系史"。这都是很可耻的事。为什么我们的史家到**还没有写出"中*战史"(从一九三一年到一九四五年,实在是"十四年中*战争")这一类的著作呢?一个原因是史料不容易保存,不容易得人整理。还有一个*大的原因就是您说过的,"史家似在回避此 方雨亭先生在嘉兴,嘉兴人称之为“方秀水”, 我后因膺白而识其令巨韵松(声涛)。癸丑(一九一 三)之役失败,同志多亡命*本南洋间。一次,与韵 松先生同船,他知我是嘉兴人,讲出其从江西事败逃 亡,在浙江江山县被捕,意外得救的一段故事,与嘉 兴很有关系。癸丑二次革命是民国二年(一九一三) 夏,在江西湖口发难不到两月,各地失败。韵松在江 西任旅长,事败,因长江搜查严密,不敢走水道,他 绕道浙东,拟由陆路到杭州返沪。一路与护兵两人均 易服称商人,遇盗,各剩衫裤随身,在江山县被捕。 他自称姓施,福建人,在审问时,无意中露出某时代 住过嘉兴。一*,县长邀与密谈,谓福建人某时代在 嘉兴,“施”定系“方”之化名,说出自己与雨亭知 县在嘉兴有素。留十*被释放,主仆三人出县署,有 人追还一小包,谓系遗落之物,说无其事,定言有之 。解开有洋三十元,义释而又追赠路费,“江山县” 诚古道人,亦想见“方秀水”当年风谊。 秀水学堂在科举末期,集嘉兴城乡各处读书子弟 ,极一时之盛。不幸闹大风潮一次,倔强而**之分 子,纷纷退学,其中不少后来参加辛亥革命分子,而 学校本身则锐气大减。堂舅葛湛侯(敬恩),时年十 五,亦为退学者之一,他从秀水学堂出来,投考杭州 武备学堂,遂习陆*。风潮起因为福音堂西人参观学 校,误拉挂钟,学生闻声集合.以为无故鸣钟,有意 侮辱,欲问责任。青年**观念敏锐,积之已久,一 触即发。学校执事本勤慎,拉钟之西人是一传道医生 ,对本地人有贡献,均不免为代罪之羊。 我父亲在秀水学堂的几年,每星期回家,是合家 *快乐时期。他有两件嗜好,下围棋与喝绍兴酒。平 *颇自克制,在家里则无*不饮,酒量甚大,但每饮 以一壶为度,从下午喝到全家夜饭时。同街董政孚、 沈驾山、张味秋诸先生,敖竹民(嘉熙)表兄,都是 棋手酒友,往来无间。父亲故世时,政孚先生挽曰: “幸有诗书贻令子,不堪棋酒话当年”,棋酒确是实 情。父亲饮酒,母亲必亲制其素喜之菜,红烧鳗鱼, 清蒸黄鳝,常为吾家名菜。祖母在时,父亲必请同坐 ,祖母吃素,强求开荤,于是祖母先吃三口白饭,然 后开荤,有时白天吃淡斋,晚上吃荤。无客而喝点酒 以后,是查我功课时候。看课卷,若批语尚好,总说 先生优容,母亲在旁添上几句“先生看父亲之面,其 实不好”等语。看见不通,他并不责备,指出不通处 .要我自己解释,说出我原来欲说的话;此比责备还 窘,无法敷衍了事。我若说出,则曲意引我自己改正 ,是我所作而神气不同,我常先畏惧而后得意。 我后来,因见国文教师改卷多劳,改卷功夫数倍 于上课功夫;学生则功课烦忙,只看批语分数而不看 改笔,致通者自通,错者还错,曾屡向所识的国文教 师建议,在讲堂改卷,每次提出一本,讨论修改,供 全班观摩,余卷只批分数而不改。如此,国文教师节 改卷之劳,而学生反多得实惠。惜因成例,事格难行 一题目"。这就是说:社会里还有太多的忌讳,史家就没有勇气去整理、发表那些随时随地可以得罪人或触犯忌讳的资料了! 。我这建议,系从父亲教我时得到的启示。 父亲被推为嘉兴劝学所总董,我已在天津读书, 他任事仅数月而辞职。当时族兄阜升函告,父亲早出 夜归,讨论兴革,几至舌敝唇焦。为节省以供教育经 费,自己不支薪,不取夫马费。不得已而辞职时,对 地方父老言:公家如此拮据,不能从中再支他一份薪 ,但家境要靠薪水维持,不能常此不支薪,只得求去 。阜升以父亲的任事态度,与家里的艰难,勉励我用 功。 P10-11
1.中国现代史丰富的宝库,海内外史学界**的"民国史长城"--**《传记文学》杂志珍藏内容大陆首度完整呈现!
目前已出版《从晚清到民国》《再见大师》《民国三大校长》《我们的朋友胡适之》《从甲午到抗战》《十四年:从1931到1945》《冯玉祥传》等!
新一辑《亦云回忆》《一个女人的自传》《《蒋廷黻回忆录》再续佳作!
2.***、张群、胡适、张公权作序**,民初政坛风云人物、***把兄弟黄郛之妻沈亦云披露不为人知的历史背后!
3.本书堪称"中国现代史榜样之作",大陆首度出版!贡献一点事实,即贡献一点历史;沈亦云以此书向中国历史交卷,亦向中国伦理道德交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