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氏家训全智慧(一本书读懂古今最正家法)/国学智慧全书

颜氏家训全智慧(一本书读懂古今最正家法)/国学智慧全书
作者: 诸葛文
出版社: 中国法制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27.86
折扣购买: 颜氏家训全智慧(一本书读懂古今最正家法)/国学智慧全书
ISBN: 9787509375303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整顿自家门风,教育子孙后代 在《颜氏家训》的《序致》篇中,作者颜之推阐 明了自己写这本书的目的:“业已整齐门内,提撕子 孙”。即将自己一生的经验和心得系统地整理出来, 传给后世子孙,希望可以整顿门风,并对子孙后代有 所帮助。 在颜之推看来,“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 行,行其所服”。同样一句话,有的人会信服,是因 为说话者是他们亲近的人;同样一个命令,有的人会 执行,是因为下命令的是他们所敬服的人。为什么呢 ?颜之推举了下面这样的例子,“禁童子之暴谑,则 师友之诫,不如傅婢之指挥,止凡人之斗阋,则尧舜 之道,不如寡妻之诲谕。”要禁止孩子的过分淘气, 师友的劝诫比不上保姆的命令;要制止兄弟间的争斗 ,尧、舜的教导还不如他们自家妻子的诱导规劝。 生活中,的确如此,我们往往对最亲近的人的话 容易信服,而对陌生人或者不够亲近的人的话不够信 服。所以,为了让后世子孙更能听得进劝告,颜之推 以毕生所学和在经历的种种磨难中收获的人生感悟为 基础,写了此书,希望自己讲的各种道理,能够使后 世人从中受益。 “吾家风教,素为整密。”颜之推说,颜家的门 风家教,一向严整缜密。在颜之推很小的时候,他就 接受了这方面的启蒙和教诲。颜之推跟着自己的两位 兄长,早晚侍奉双亲——冬日暖被、夏天扇凉,做事 循规蹈矩,神色安详,言语平和,走路小心恭敬。 从颜之推平时的行为举止可以看出,他从小就是 一个严格受中华儒家传统文化影响的人。中国传统文 化中固有的忠孝节义的美德在他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 的体现。 中华传统文化素来讲究“忠孝”和“节义”。孝 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伦理思想之一,元代的郭居敬还特 意辑录了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扇 枕温衾”就是颜之推所推崇并亲身实践的孝道礼仪。 东汉时期有个叫黄香的人,以孝闻名。在他9岁 的时候,母亲早早地离他而去了,父亲身体不好,从 此,他细心地照顾父亲,一人包揽了所有的家务活。 冬天时,他担心父亲着凉,就先钻到冰冷的被窝里暖 热被子,再扶父亲上床睡下;夏天时,他担心天气太 热,父亲无法安然入睡,每晚都先将席子扇凉再请父 亲睡下。 “冬月温衾暖,炎天扇枕凉。儿童知子职,知古 一黄香。”黄香不仅是大孝子,读书上也非常勤勉, 他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 下无双,江夏黄香”。由此可见,我们无法忽视中华 传统文化对一个人的熏染,以及对这个人成长的影响 。中华传统文化以其深厚的内涵陶冶着人们的情操, 怡悦着人们的情志,感化着人们的心灵。这些优秀的 文化因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人的人格理想、心 理结构、风俗风尚和精神素质。这些是陪伴我们一生 的精神财富。 欧阳修《悔学》中有这样一段话:“玉不琢,不 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 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 ,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慎哉!”玉不琢磨 ,就难以制成器物;人不学习,就要失去君子的高尚 品德而变成品行恶劣的小人。如果一个人缺乏管束, 从小没有受到训诫和约束,那么很容易走上一条非正 之途。 颜之推刚满九岁时,他的父亲便去世了,“家涂 离散,百口索然。慈兄鞠养,辛苦备至”。颜之推的 父亲去世后,颜家便开始家道中衰,人口凋敝,此时 的颜之推由他慈爱的兄长抚养长大。虽然兄长在照顾 他时历尽了干辛万苦,但是兄长只有慈爱而缺乏威严 ,对他的督导不够严厉,这样,颜之推在缺乏管束的 情况下差点迷失了方向。 “虽读《礼》《传》,微爱属文,颇为凡人之所 陶染,肆欲轻言,不修边幅。”颜之推称,自己少时 虽然熟读《礼》《传》,喜欢写点文章,但终抵不过 环境对他的影响。因为与世俗之人交往,受到他们的 熏染,所以轻狂放纵,言语不羁,常常信口开河,不 修边幅,不注重容貌的整洁庄重。 到了十八九岁的时候,颜之推才渐渐懂得要磨砺 自己的操行,但习惯已成自然,最终还是难以彻底改 掉这些不良习惯。二十岁的时候,颜之推懂得了自我 克制,大的过失已经很少犯了,常常是在信口开河时 ,心里就警觉起来而加以控制,夜晚也能够觉察到白 天犯的错误。现在,他意识到,所有今天的恶果其实 都取自昨日之恶习,他非常后悔小时候没有受到好的 教育,才致此种地步。 “追思平昔之指,铭肌镂骨,非徒古书之诫,经 目过耳也。故留此二十篇,以为汝曹后车耳。”颜之 推追思平素所立下的志向,深知那种没有受到良好教 育所带来的铭心刻骨的痛苦,所以他才留下这二十篇 《家训》,以此作为后人的前车之鉴。P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