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伯族(附光盘)/中国少数民族人口丛书

锡伯族(附光盘)/中国少数民族人口丛书
作者: 葛丰交//葛维娜|主编:翟振武
出版社: 中国人口
原售价: 26.00
折扣价: 15.60
折扣购买: 锡伯族(附光盘)/中国少数民族人口丛书
ISBN: 9787510126710

作者简介

葛维娜,新疆少数民族古籍办公室编辑、锡伯族。 葛丰交,1953年10月生、锡伯族、新疆巩留人,新疆民委(宗教局)民族宗教丛书编辑室主任、副研究员,兼任新疆人民政府应急管理专家组成员、新疆政协文史专员、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理事等。发表论文70余篇、15篇论著获社科成果奖。独著或与人合作出版著作17部、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省部级社科课题24项。

内容简介

在我国史学界,绝大多数学者认为,锡伯族是古 代鲜卑人的后裔。锡伯族主要分布在辽宁、吉林、黑 龙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地。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 州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是锡伯族最大的聚居区。此外 ,在辽宁省沈阳市附近建有兴隆台、黄家两个锡伯民 族乡,在新疆霍城建有“伊车嘎善”民族乡。东北三 省的锡伯族,大都分布在辽河平原和松嫩平原,而在 新疆居住的锡伯族,也集中在伊犁河谷地区。据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国锡伯族有190 481 人,其中辽宁省132 431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34 399人。 锡伯族历史源远流长,其祖先拓跋鲜卑早在东汉 以前便活动在大兴安岭北段以“嘎善洞”为中心的地 带,“畜牧迁徙,狩猎为业”。公元48年,匈奴第二 次分裂后,拓跋鲜卑自大兴安岭南迁到呼伦贝尔地区 ,此后又继续南迁,到东汉末年,到达五原郡境内。 公元386年,拓跋鲜卑的大部分进入中原,建立北魏 政权;而另一部分则以“室韦”为称号,于北魏初年 开始在嫩江左岸的绰尔河、洮尔河等河流域活动。 唐朝时期,绰尔河等河流域的锡伯族归属于唐, 唐政府曾在此设立都督府进行管辖。当高丽势力向东 北扩张时,部分锡伯族先民被征人唐军,与薛仁贵军 一起到扶余、前郭一带与高丽军作战,为东北的统一 做出了贡献。 到辽代,锡伯族先民处在契丹统治之下,多数人 在绰尔河流域从事农业生产。辽亡金兴,锡伯族先民 又处在了女真统治之下,多数人仍在泰州等地从事农 业生产。 元朝时期,锡伯族先民开始被蒙古族统治。元明 清初,绰尔河流域是蒙古族游牧地及屯垦重地,此时 ,锡伯族先民仍活动于该地,处在兀良哈三卫中福余 卫的统辖之下。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锡伯族先 民出兵随科尔沁、叶赫、哈达、乌拉、卦尔察等组成 九部联军3万余人,在古勒山攻打建州女真首领努尔 哈赤而兵败。此战前后,就有一部分锡伯部落的贵族 带着本部落民众归顺建州女真。崇德元年至顺治五年 (1636~1648年),锡伯军民同科尔沁蒙古一起被清政 府编人旗兵之内,成为蒙古八旗的一部分。 据《清圣祖实录》记载,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 ,“科尔沁之王、台吉等,将所属席北(即锡伯)、卦 尔察、达虎尔等一万四千四百五十八丁进献,内可以 披甲当差者一万一千八百五十余名,分于上三旗安置 ”。从此,锡伯族摆脱了蒙古400余年的统治,被编 人满洲八旗兵内,移防黑龙江、吉林各地。康熙三十 七年(1698年),又将黑龙江、吉林地方驻防锡伯兵分 别迁入盛京(今沈阳)、北京。此后,又有一些锡伯兵 被分遣到直隶保定、山东德州等地,以充实满洲八旗 军力。 乾隆二十年(1755年)和二十四年(1759年),清朝 政府派出大批军队先后平定准噶尔叛乱和大小和卓之 乱,最终统一天山南北。为了维护新疆地区的政治稳 定、保卫中国西北边疆地区的安全和开发新疆,清朝 政府陆续从内地抽调满洲、蒙古(察哈尔部)、锡伯、 索伦(今鄂温克族)、达斡尔等八旗官兵携带家眷到天 山北部长期驻防屯田。 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清政府为了加强伊犁地 区的防务,从盛京将军所属的盛京、开原、辽阳、义 州、金州、兴京、牛庄、抚顺等15处,抽调锡伯官兵 1020名,连同眷属4030名迁移到新疆伊犁察布查尔地 区屯垦戍边。从此,锡伯族形成了东西分居、小聚居 大杂居的局面。 清朝政府把西迁的锡伯族官兵及其眷属安置在伊 犁河以南地区,“编制牛录,指定村屯”。他们先被 编为六个牛录,后又于1769年“增编两个牛录,俱为 八牛录,以为八旗”,从而建立起了“锡伯营”。 锡伯营是军事、行政、生产三位一体的组织,直 到1938年初废除。在这一个半世纪里,锡伯营军民驻 守卡伦、换防台站,几次调补索伦营和满洲营,多次 应征参战,与新疆各族人民并肩战斗,为镇压叛乱、 保卫边疆、稳定西陲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清朝同治三年(1864年),伊犁地区发生农民起义 ,反对清朝政府的腐败统治,但起义果实被一小撮别 有用心的封建地主和宗教上层篡夺,成立极为反动的 宗教政权。继而沙俄侵占伊犁长达10年之久。期间锡 伯族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遭受前所未有的苦难, 但他们始终忠于祖国,与沙俄入侵者进行了不屈不挠 的斗争。在左宗棠出兵收复新疆和伊犁时,锡伯族军 民纷纷前往军前效力,为收复失地、发展生产做出重 大贡献。 民国初年,伊犁爆发革命党人起义,锡伯族人民 积极拥护起义,与革命党人一起打响第一枪,许多子 弟为拥护共和、反对帝制献出了宝贵生命。1944年, 新疆伊犁地区发生三区革命,反对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锡伯族人民组建锡伯骑兵连,殊死战斗,多次荣立 战功,34名烈士献出生命,涌现出很多可歌可泣的英 雄人物和英雄事迹。与此同时,锡伯营军民先后在察 布查尔、博尔塔拉、巩留等地凿渠屯田,为供应军粮 、建设家园、繁荣边疆做出了不朽的贡献。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