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毛泽东/杜忠明红色书系

餐桌上的毛泽东/杜忠明红色书系
作者: 杜忠明
出版社: 辽宁人民
原售价: 59.80
折扣价: 37.70
折扣购买: 餐桌上的毛泽东/杜忠明红色书系
ISBN: 9787205092979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警卫员超常发挥厨艺 毛泽东严格伙食标准 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 陕北保安县吴起镇。1936年7月3日,党中央由子长县 瓦窑堡迁到了保安县城,从此,宝安县城便成了继江 西瑞金之后的第二个“赤色之都”。毛泽东在保安战 斗生活了六个月零七天,先后召开了二十一次政治局 或政治局扩大会议,做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等 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发表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 问题》和《关于蒋介石声明的声明》等光辉著作。同 时,毛泽东还在这里会见了美国进步记者埃德加·斯 诺,组织了欢迎我国著名作家丁玲的晚会,开办了抗 日红军大学,培养了一批我党、我军中高级指挥员。 党中央、毛泽东在保安战斗生活的时间虽然不长,但 是在中国革命战争中却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因而 这里也被誉为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抗日战争的出发点 。 1936年6月,为纪念陕北根据地创始人刘志丹, 保安县改名为志丹县。这是一座荒僻的小县城,地处 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境内沟壑纵横,梁峁密布 ,山高坡陡,沟谷深切,气候高寒,交通闭塞,到处 是黑黢黢的废弃窑洞,几乎没有商号商铺。这里物产 贫乏,粮食产量低,保安群众甚至没有吃新鲜蔬菜的 习惯,山药蛋、酸菜是这里一年四季的主菜,到夏天 可以吃上几顿豆角,再就没有什么新鲜蔬菜了。那时 ,像茄子、西红柿、茭白等菜蔬都没有引进,也没有 油盐酱醋等生活必需品的集市贸易活动。物资供应本 来就十分困难,一下子集中了这么多中央机关,物资 供应成为更为严峻的问题。 毛泽东和贺子珍每天的伙食主要是小米干饭和山 药,一个星期能吃到一两次面条就算不错了,更好一 点的时候或许可以吃到一次肉,有时候毛泽东只好把 盐面当菜吃。艰苦卓绝的长征之后,每一位经历者虽 大难不死,体能却严重透支,身体虚弱,营养不良, 受到严重摧残,毛泽东日夜操劳,身体也越来越消瘦 。 一天,几个警卫员在一起商量,无论如何要把主 席的生活提高一下,保证毛主席的身体健康。 班长李久长首先说:“主席夜以继日地工作,而 生活又艰苦,我们得想想办法,给主席改善改善伙食 。” 白海山说:“保安这个穷地方,什么东西都没有 ,有钱都买不到,怎么个改善法?再说主席又不让超 过伙食标准。” 贺清华说:“听说乡下还可以买到腌猪肉和小鸡 ,我提议把主席的生活费提高一下,主席的身体健康 最重要啊!我们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 萧仲曾说:“我同意贺清华的提议,想办法给主 席调理好伙食,买些猪肉、小鸡,给主席补养一下身 体。”